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伏壽想到此處,不禁激靈靈打了個寒顫。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11-18 15:57:13~2020-11-19 18:40:0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陌上咲 3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7章

  未央殿中, 聽到曹昂前來的傳報,劉協放下南陽郡呈上的奏章,閉目捏著鼻骨, 微微點頭,示意宮人請曹昂上殿。

  聽到曹昂上殿的腳步聲, 劉協苦笑著睜開眼睛,將伏德寫來的奏章推給他,嘆道:「論起來,留你在南陽善後是最穩妥的……」

  南陽郡原本極為富庶, 可是在袁術的管轄下,幾年時間內, 擄掠侵奪,竟已民不聊生。伏德長大在洛陽,後隨車駕西遷來長安,若非因為他是皇親, 忠誠度靠得住,這一趟差事對他來說的確有點超綱了。而曹昂早在去南陽郡之前,就陪著皇帝不知推演了多少次可能的情形, 對於南陽的局勢更清楚,且他帶兵在南陽兩個月,雖說沒有血戰,但早見過當地民生——綜合各方面來說, 當時留曹昂在南陽郡善後, 的確是極佳的選擇。

  可是曹昂一走, 長安余者都不能盡如劉協心意。

  因此劉協最終還是讓伏德前去,換了曹昂回來。

  曹昂低頭看伏德寫來的奏章,不過是戰後接管、千頭萬緒, 因笑道:「陛下勿憂,其實南陽郡人心都向著漢室的,民心可用。如今不過一時繁雜些,慢慢理清楚就好了。」又道,「臣回去寫個方略出來,給伏小將軍參考。」

  劉協笑著點點頭,知道曹昂所言非虛。

  雖然朝廷的力量被壓縮在西北一隅,但不管是河東郡還是南陽郡,百姓聽說漢室將軍領兵前來,至少都沒有牴觸行為發生。尤其是被袁術蹂|躪過的南陽郡,百姓可以說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

  他這個少年皇帝,因為一個劉姓,可以說已經成為許多窮苦而又甘於平凡的百姓們的心靈寄託。所謂皇權天授,此時淳樸的百姓們對皇權是有普遍崇敬信仰的。

  「你來得正好。等下河東郡郡守要來,你也一同見他一見。」

  這說的便是河東郡郡守張揚,他風聞朝廷動兵往南陽郡討伐袁術時,便知情形變化,早遞了投誠的文書,又請了朝廷的人駐紮在了河東郡。

  劉協要把他樹為榜樣,因此仍叫他領河東事,一時沒做變動。這次讓他來長安,也不過是要做些賞賜,以為天下表率。

  曹昂應了一聲,又道:「還有一事,臣要請陛下恩准。」

  劉協「哦?」了一聲,饒有興致道:「你鮮少有事求朕,快說來聽聽。」

  曹昂便道:「家母聽說臣妻有孕,遠在異地,也日夜掛心。因此臣請陛下恩准,許家母前來長安。」

  劉協一聽便知道,這說得乃是丁夫人。曹昂雖非丁夫人所出,但卻是由丁夫人撫養長大的。如今曹操在兗州,身邊陪伴的大約是卞夫人,另有不時收繳來的「人|妻」,丁夫人不知是在老家還是在何處,總歸既然不需要陪伴夫君身邊,那全副寄託便都在唯一的兒子身上。

  自曹昂入宮服侍皇帝以來,那丁夫人與兒子也有六七年未曾見面了。如今兒子成婚,又將有子,做母親的自然想要來見一見。

  劉協笑道:「是朕疏忽了。」他想了一想,嘆道:「朕原想發一道恩旨,請你母親前來。但如此一來,倒是叫你父親難做,只能委屈你母親了……」

  當日發兵攻打南陽郡,曹操、劉備、呂布還有孫策,都按照與皇帝約定的,一同發兵攻打袁術。雖然明眼人都知道世上沒有這麼巧合的事情,但各方都咬死了不鬆口,這個說是袁術先動手的,那個說是袁術犯了他的地方……總之是不承認奉了長安朝廷的命令。

  這樣自然有其中的好處。像曹操這等,至少目前在大家看來,還算是袁紹的人。袁紹雖然疑心曹操,但一時沒有更好的人手把他替換下來,也沒抓到確鑿的證據。雖然曹操的兒子在長安,但袁紹身邊如淳于陽、馮芳,他們的兒子也都在長安。這三人都曾屬於西園八校尉。袁紹若動曹操,又恐怕另外兩人自疑,因此沒找到合適的理由,是不好公然下手的。

  若這個節目眼上,劉協發旨,大張旗鼓接丁夫人來長安,那不是給袁紹遞現成的由頭麼?倒是讓丁夫人低調得來,宛如家事一般,才是最好的。

  曹昂自然懂得這道理,笑道:「陛下的心意,臣明白。」

  劉協笑道:「等你母親來了,朕也要見見,多謝她為朕雕琢了一方美玉。」

  這是從前他們私底下說話,劉協自比君子,將曹昂比作美玉,所謂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極贊曹昂的品行。

  君臣二人都笑起來。

  劉協又道:「河東郡已然歸附,南陽郡也拿下了,今日見過張揚之後,朕還想再見一人。子脩何妨猜上一猜?」

  曹昂知皇帝這樣說,想見之人必然是與張揚差不多的,因在長安周邊掌權者中想了一想,笑道:「可是張魯?」

  劉協笑道:「是啊,這漢中張魯,能在亂世中叫百姓吃飽飯,也是個人物。」不管張魯是否藉助宗教的力量,這亂世之中,他能保一方平安,便是功德。

  「從前朕在長安,既無兵權,又還未曾親政,手中什麼都沒有,只能連坑帶拐,把那張魯在長安的一個祭酒扣留在宮中。」劉協想起前事,忍不住微微一樂,又道:「那時候張魯自然是不肯來長安見朕的。但是時移世易,恐怕現今他正盼著朕遞這根橄欖枝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