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那紙上墨汁幹了,劉協便令收起來,與他方才批閱過的奏章一同放入帶鎖的小匣子裡,仍由四百里加急送回長安,交由尚書台例行公事。

  夜已深了,楊修與伏德便都退下。

  只淳于陽在帳中為皇帝守夜。

  劉協卻還為理完今日政事,他目視淳于陽。

  淳于陽便從懷中取出一枚精巧的黑漆小匣子來,這匣子用的乃是魯班鎖,尋常人不通打開之法。他雙手將那黑匣子放於案上。

  劉協伸手於匣面,廣袖覆蓋於上,不知他手上如何動作,就聽「咔噠」一聲,再看時那匣子依然打開,裡面乃是薄薄幾頁文書。

  這是別處給劉協的密信,匯總到長安,又由曹昂寄送出來。

  劉協換到帳中已經鋪好的床榻上,將溫暖的毛毯拉到腰腹處蓋住,細細看這幾封密信,時而出神思量,待都看過了,便喚汪雨上前,將這些密信匯入一枚樣式相仿的大黑漆匣子中,叫他同從前那些密信一般,都隨身收好。等到他入睡之時,帳外依然不聞絲毫人語步音,唯有一陣一陣的風聲,從黃河上空至此,打個唿哨又往別處趕路去了。

  次日眾人出了秦嶺,下去便是關中平原,這就好比神仙要下到凡間一般。劉協便叫眾人都扮做行商之人,如那販賣兵馬的蘇雙一般,亂世出行排場也是極大的,又叫淳于陽領著大部隊在官道上行走等待、隨時待命,他則帶著兩百羽林郎與隨身伺候的人,拐入官道旁的鄉間,左訪右看,絲毫不著急回長安之事。淳于陽雖然擔心皇帝安危,但出得長安,皇帝不必顧忌親長勸告,於這等事情上更是無人能更改他的心意了。

  鄉里農人都是闔族同居的,便是小路上來了一個異姓人,都會成為大新聞,更何況是這樣浩浩蕩蕩二三百人。

  因此大人們得了消息,便都緊閉門戶,只從矮牆上時不時探出一雙好奇的孩童眼睛來。

  劉協帶人來到田地里,已是傍晚時分,大人們都回家吃飯去了,只幾隊小孩子還在田頭玩耍,偶爾穿梭在剛剛長成的作物行間,卻又極為靈巧,並不會踩壞作物,因為都知道家中爹娘最重此物,若是不小心踩壞了,立時便是一頓好打。

  「陛下所說的蝗蟲何在?」趙泰這一日也在皇帝與楊修等人的討論中聽說了朝廷要治理蝗害之事,一直很好奇這蝗蟲究竟是何等可怕的事物。

  劉協聞言,啞然失笑。

  趙泰乃是洛陽官宦之子,九歲入宮,一直養在皇帝身邊,直到十五歲這一年,才伴駕第一次出行。這就好比後世一直養在城市裡的孩子一樣,只當蔬菜水果都是超市里來的,不知道原是地里長出來的。若在後世,還能通過現代科技,至少從電腦電視手機上看到。但這會兒的趙泰,卻沒有這樣的途徑。他縱然在學得書本上讀到了有關蝗蟲的內容,甚至看到了對它的描寫,卻到底還未曾親眼見過,不曾試過那蝗蟲放在手心的觸感。

  劉協不語,上前彎腰,細看那田頭水溝旁的長莖野草,不一會兒指著上面道:「你看,抱著那草莖的綠色蟲子,便是蝗蟲。」

  趙泰忙上前看,卻需仔細看,才能分出蟲與草來。他伸手去捉拿蟲子,卻見那綠衣蟲一見人來,便跳著落地,連蹦幾下,鑽入田中不見了。

  趙泰不解道:「我見這蟲子怕人得很,竟有些羞怯的。怎得都將這蝗蟲說得那樣可怕?」

  「你有所不知,這蝗蟲數量少的時候,的確是喜歡獨居的,又怕人。但若是給它們聚了眾,那可就不得了,這是初夏的蝗蟲,你還沒見秋日的蝗蟲,到時候得有現在兩三個大,有的種類還能飛,而且性情也就暴躁了,遮天蔽日往一處飛,飛得慢了就給旁的蝗蟲給撕咬吃掉了。」劉協沒辦法給他解釋後世生物學的知識,只能用時人能理解的話語大略做一番解釋。

  田間忽然來了這麼一群錦衣的外地人,原本還在玩耍的孩童們都已經停了下來,站得遠遠得看著,但是卻也並不走開,因為好奇只是手牽著手觀察。此刻見劉協在水溝上土堆上頓了下來,與旁邊人說話。那些孩子到底還是好奇心占了上風,慢慢挨擠過來,見貴人並不驅趕,更是壯了膽子。

  此時見趙泰去捉蝗蟲而不得,那孩童中有一人出聲道:「你要這麼個?」那孩子舉起右手來,卻見草莖上串著五六隻綠色的螞蚱,原是他們一同捕捉的。

  趙泰伸手要接,又回頭去看皇帝,見後者對他點頭,便收了下來。

  劉協溫和道:「你們原是捉了來要做什麼的?」

  那孩子便道:「用火燒了吃。」黑漆漆的手指擦了擦嘴邊,又道:「香得很。」

  劉協恍然,秦時民眾還有古時遺風,認為有管理蝗蟲的神,若是出現了蝗災,就是神發怒了,因此平日裡並不敢吃蝗蟲的。沒想到到了漢末,民眾已經開始自發嘗試性得吃蝗蟲了。他看向那幾個孩子,見都不過五六歲年紀,就連那看上去個頭最高的說話的孩子也不會超過七歲。那幾個小孩子,只穿了肚兜,還光著屁股,這是因為他們在田間玩耍,若髒了衣褲,大人洗刷也麻煩,便索性不給他們穿了。只那個大的穿了一條灰撲撲的薄褲子。

  劉協溫和道:「原是你們捉來吃的,既給了我們,也不能叫你空手回去。」於是就叫汪雨取錢。

  這銅錢是早已備好了的,分作十枚一封、百枚一封的,便於劉協在民間所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