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隨後,沈繁花讓人一查才知道,這些日子,得知向淑瀾死後,陳安和一直在借酒澆愁,整個人形容枯槁,恨不能隨她而去。
好幾次,陳安和喝醉之後,都想衝出家門,嘴裡一個勁地說要來找她問清楚向淑瀾的死因,期間冒犯的醉言醉語就不提了,最後都被陳家的老管家給攔下了。
後來陳府來了一位表姑娘,在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陳安和漸漸走了出來,兩人後來成親了,還生了個兒子。孩子出生後,陳安和在對方的建議下,遞了辭呈,得了景熙帝應允之後,便舉家回了祖籍老家。
不過,這是後話了。
時間轉眼,就到了他們成親的日子。
這是一場別致的婚禮。
整座沈府喜氣洋洋,賓客盈門。
大長公主、高府眾人皆親至沈府,列坐貴賓席位。
新娘親迎,與新郎攜手而歸。
新郎戴著精緻的面具,讓人看不清面容。
兩人拜天地,拜高堂再夫妻對拜。
期間有賀旨到,皇帝雖未親至,卻也送了送兩柄玉如意,祝夫妻二人百年好合。
旨意送來時,大長公主和高府幾位表情都有些微妙,心裡是哭笑不得,自己祝福自己可還行?
新婚之夜,免不了被翻紅浪,你儂我儂。
婚房裡的紅燭,整整燃燒了一夜。
房裡的動靜,讓守夜的丫環們都羞紅了臉。
有人歡喜有人愁,相比因為主人大婚而喜氣瀰漫的沈府,永平侯府則蕭瑟多了。
在細如牛毛的春雨中,下人們在陸續地搬著行李,從下人們的言談可知主人家要搬離京城了。
許老夫人想明白了,她唯一的牽掛就是兒子,一個人守著這偌大的侯府並沒有意義。
再說,一個人守著一座宅子,滋味並不好受,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兒子沒有回來,孫子沒有,她一個人孤伶伶地過年。
加上年前年後,前兒媳那邊好消息頻傳,沈繁花越風光,她就越難受。她想不在意的,但是不行。因為一出門,別人看她的眼光太異樣了,仿佛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兒媳他們家都不滿意。
其實上次宮宴之後,她就不怎麼出門了,偶爾出一兩次門,還要飽受他人異樣的目光的洗禮,每逢那時,她心裡是又氣又恨。恨這些人狗眼看人低,更恨造成這一切的沈繁花。
到後來,她再也受不了了,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要離開京城,去兒子那裡!她有預感,再留在此地,她會被氣死。
這些人的來來去去,沈繁花並不在意,她沒有喊打喊殺,就讓他們在她看不到的地方生活著就行。當然,他們最好別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她不會釣魚執法,卻也不會放過消滅他們的機會。而且這一輩子他們的成就也就那樣,她不會允許他們再爬到高位上的。
景熙帝辦事效率不是一般的快,《農業種植大全》一到手,大周今年春耕就用了新的種植方式。
先是農桑署招收了一批精通農事的老農進行短期的培訓。培訓完之後,在朝廷的安排之下,這批精通新式種田法的老農被派往各地進行教學,同時,景熙帝下旨責令各地地方官員予以配合。
此事事關民生口糧,當然會有人反對,特別是底層的老百姓,要改變一直以來的種植方式,反對得更加激烈。
景熙帝也開明,願意採取新式種田法種地的,如果最後收成不好,會給予一定的基礎保障。若是用舊式法種地的,抱歉,什麼也沒有。
這時,景熙帝在民間的威望很盛,秉承著對景熙帝對朝廷的信任,大部分老百姓們選擇新式種田法的人很多,幾乎是一邊擔心著一邊還是照做了。
政令暢達,這讓很多原本對用新式種田法推廣並不樂觀的官員們內心一凜。
萬幸,新式種田法真的管用。
如今不過是暮春三月,田間一片蔥蔥鬱郁,明顯可以看出,田間的秧苗比以往更加茁壯。
不少老農蹲在田頭,激動得落淚,一個個心生感嘆。
「這樣種地,所耗費的種子比往年少了很多,無形中節約了成本。」
「沒想到,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卻不如朝廷給出的新式種田法管用。」
有了個好的開頭,後面自不肖說,老百姓們全然跟進。
而且天公作美,風調雨順。
到了六月份,看到那一叢叢壓彎了腰的稻穗麥穗時,全都喜極而泣。
等到收成,更是捷報頻傳。土力肥沃的田地,水稻畝產量達到六百斤。其餘各地,農作物產量皆有增長。一時間,大周的老百姓對於景熙帝對於朝廷是越發信服。
收到捷報,景熙帝也是龍心大悅。
恰巧此時,沈繁花診出有孕的喜訊,景熙帝得知,更是喜不自勝。
第六十六章 孕期。
受孕的過程是享受, 懷胎十月是難受。
所幸這會天下承平,皇帝並不十分忙碌,有時間陪伴她。
一兩個月的時候, 沈繁花肚子裡的小胚體像是要彰顯自己的存在, 從得知懷孕開始她就吐個天翻地覆,吃啥吐啥。就孕吐的問題, 沈府請過擅婦科的太醫,連太醫都束手無策。這樣子吐法, 沒多久, 小臉就瘦了一圈。
景熙帝看她抱著痰盅吐得渾身無力的模樣就心疼不已。
他一手摟著她瘦削的肩, 一手撫摸著她的腹部, 安撫地道,「你乖, 別折騰你娘了。有本事等你出來折騰你爹!」
好幾次,陳安和喝醉之後,都想衝出家門,嘴裡一個勁地說要來找她問清楚向淑瀾的死因,期間冒犯的醉言醉語就不提了,最後都被陳家的老管家給攔下了。
後來陳府來了一位表姑娘,在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陳安和漸漸走了出來,兩人後來成親了,還生了個兒子。孩子出生後,陳安和在對方的建議下,遞了辭呈,得了景熙帝應允之後,便舉家回了祖籍老家。
不過,這是後話了。
時間轉眼,就到了他們成親的日子。
這是一場別致的婚禮。
整座沈府喜氣洋洋,賓客盈門。
大長公主、高府眾人皆親至沈府,列坐貴賓席位。
新娘親迎,與新郎攜手而歸。
新郎戴著精緻的面具,讓人看不清面容。
兩人拜天地,拜高堂再夫妻對拜。
期間有賀旨到,皇帝雖未親至,卻也送了送兩柄玉如意,祝夫妻二人百年好合。
旨意送來時,大長公主和高府幾位表情都有些微妙,心裡是哭笑不得,自己祝福自己可還行?
新婚之夜,免不了被翻紅浪,你儂我儂。
婚房裡的紅燭,整整燃燒了一夜。
房裡的動靜,讓守夜的丫環們都羞紅了臉。
有人歡喜有人愁,相比因為主人大婚而喜氣瀰漫的沈府,永平侯府則蕭瑟多了。
在細如牛毛的春雨中,下人們在陸續地搬著行李,從下人們的言談可知主人家要搬離京城了。
許老夫人想明白了,她唯一的牽掛就是兒子,一個人守著這偌大的侯府並沒有意義。
再說,一個人守著一座宅子,滋味並不好受,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兒子沒有回來,孫子沒有,她一個人孤伶伶地過年。
加上年前年後,前兒媳那邊好消息頻傳,沈繁花越風光,她就越難受。她想不在意的,但是不行。因為一出門,別人看她的眼光太異樣了,仿佛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兒媳他們家都不滿意。
其實上次宮宴之後,她就不怎麼出門了,偶爾出一兩次門,還要飽受他人異樣的目光的洗禮,每逢那時,她心裡是又氣又恨。恨這些人狗眼看人低,更恨造成這一切的沈繁花。
到後來,她再也受不了了,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要離開京城,去兒子那裡!她有預感,再留在此地,她會被氣死。
這些人的來來去去,沈繁花並不在意,她沒有喊打喊殺,就讓他們在她看不到的地方生活著就行。當然,他們最好別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她不會釣魚執法,卻也不會放過消滅他們的機會。而且這一輩子他們的成就也就那樣,她不會允許他們再爬到高位上的。
景熙帝辦事效率不是一般的快,《農業種植大全》一到手,大周今年春耕就用了新的種植方式。
先是農桑署招收了一批精通農事的老農進行短期的培訓。培訓完之後,在朝廷的安排之下,這批精通新式種田法的老農被派往各地進行教學,同時,景熙帝下旨責令各地地方官員予以配合。
此事事關民生口糧,當然會有人反對,特別是底層的老百姓,要改變一直以來的種植方式,反對得更加激烈。
景熙帝也開明,願意採取新式種田法種地的,如果最後收成不好,會給予一定的基礎保障。若是用舊式法種地的,抱歉,什麼也沒有。
這時,景熙帝在民間的威望很盛,秉承著對景熙帝對朝廷的信任,大部分老百姓們選擇新式種田法的人很多,幾乎是一邊擔心著一邊還是照做了。
政令暢達,這讓很多原本對用新式種田法推廣並不樂觀的官員們內心一凜。
萬幸,新式種田法真的管用。
如今不過是暮春三月,田間一片蔥蔥鬱郁,明顯可以看出,田間的秧苗比以往更加茁壯。
不少老農蹲在田頭,激動得落淚,一個個心生感嘆。
「這樣種地,所耗費的種子比往年少了很多,無形中節約了成本。」
「沒想到,他們種了一輩子的地,卻不如朝廷給出的新式種田法管用。」
有了個好的開頭,後面自不肖說,老百姓們全然跟進。
而且天公作美,風調雨順。
到了六月份,看到那一叢叢壓彎了腰的稻穗麥穗時,全都喜極而泣。
等到收成,更是捷報頻傳。土力肥沃的田地,水稻畝產量達到六百斤。其餘各地,農作物產量皆有增長。一時間,大周的老百姓對於景熙帝對於朝廷是越發信服。
收到捷報,景熙帝也是龍心大悅。
恰巧此時,沈繁花診出有孕的喜訊,景熙帝得知,更是喜不自勝。
第六十六章 孕期。
受孕的過程是享受, 懷胎十月是難受。
所幸這會天下承平,皇帝並不十分忙碌,有時間陪伴她。
一兩個月的時候, 沈繁花肚子裡的小胚體像是要彰顯自己的存在, 從得知懷孕開始她就吐個天翻地覆,吃啥吐啥。就孕吐的問題, 沈府請過擅婦科的太醫,連太醫都束手無策。這樣子吐法, 沒多久, 小臉就瘦了一圈。
景熙帝看她抱著痰盅吐得渾身無力的模樣就心疼不已。
他一手摟著她瘦削的肩, 一手撫摸著她的腹部, 安撫地道,「你乖, 別折騰你娘了。有本事等你出來折騰你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