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向漠北看著蒸成好幾種模樣的月團,道了聲「不了」,爾後讓向尋前去將每種模樣的月團各買了兩個回來。
向尋很是好奇,尋思著自家小少爺從來不喜吃月團,縱是有小少夫人叮囑在前,也不至於忽然之間胃口大開,不過這是小事,他一介下人不當過問,只照著吩咐去將月團買了回來。
下過一場秋雨之後的天氣仿佛驟入初冬,將不少只帶著衫子未帶襖子的考生凍得瑟瑟發抖,柳一志就是這其中一員,夾襖他倒是有,不過是破了些舊了些而已,御這秋寒並不成問題,奈何他並未帶來,因著往些年的仲秋節都是涼風徐徐吹得人舒爽,根本還需不上夾襖,他便未帶,怎奈今秋反常,再寒也只能忍著。
但好在他有貴人向兄相助!
向兄雖沒分他襖子披風,但有給他分銀炭!本就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一小爐子燒紅的銀炭放在跟前,即便是身著薄衫,也覺不到寒涼,炭火的暖意將他整個人都煨得暖洋洋的,讓柳一志覺得比在學堂里、比在家裡都要舒服!卷子寫得那叫一個溜!
不過
柳一志看向漠北那只有如百寶盒似的藤箱裡總是能拿出眼下所需之物,那叫一個不可思議,熱了有衫子扇子,冷了有襖子披風銀炭,餓了有米糧干肉,渴了有茶湯,他覺得只要是眼下所需要的,就沒有向漠北那藤箱裡拿不出的。
於是他忍不住對向漠北誇讚道:「向嫂嫂可真是一位巧人!竟然能將一應物什給向兄備得如此之齊全!仿佛有神通一般!」
向漠北聽著柳一志誇讚的話,想到了孟江南那本寫滿了蠅頭小楷的小冊子,想到她一遍又一遍檢查他所需之物的認真模樣,眸中不禁盈上了笑意。
並非她有預見之神通,而是她將他視若珍寶,早早便著手準備,一次又一次清點,她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算上了,才會有今般他在這號舍之中不覺半點不適的感覺。
這是柳一志第二次瞧見向漠北笑,不同於前一次一瞬而過,這一次的笑意仿佛黏在了向漠北的眉眼上似的,令他睜大了眼忍不住道:「向兄你又笑了,看來向嫂嫂果真是位巧妙人,否則怎會我才提及向兄的冰碴子臉就笑了,呵呵呵呵!」
向漠北面上的笑意瞬間消失,同時朝柳一志遞過來一記眼刀,冷颼颼反問:「巧妙與否與你何干?」
只見柳一志絲毫未有察覺向漠北眸中的冷意,反是微微紅了臉,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靦腆笑道:「就是我這不還是還娶妻麼?要是向嫂嫂家中還有姐妹尚未婚配的話,向兄你瞧瞧可否給我牽一牽姻緣?」
「……」向漠北閉起眼,用力揉了揉突突直跳的顳顬。
此人當真是沒有察言觀色之力!他反問他這話是這般意思麼!?
他這是來考試,還是來求姻緣的!?
向漠北不想再聽他聒噪,乾脆甚話也再說,提筆繼續答卷。
柳一志見他繼續答卷,便也不再多話,回了自己的號舍,也繼續答卷。
向兄怕是在尋思著向嫂嫂家中姐妹還有誰人未曾婚配的了!待考試結束了他再問!
向漠北:並、沒、有!
因著這是並不重要了的第三場考試,號軍少去了大半,剩下的小半也不再像前兩場尤其是第一場的監視那般嚴厲,幾乎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只要考生不胡鬧不生事,如柳一志與向漠北這般說話並非不可。
第三場卷子於十四子時下發,向漠北看也未看一眼便將其在後一面牆上的凹進處放好,將自己裹在孟江南給他新做的軟和被子裡,想著她的模樣入睡。
他手裡依舊拿著她親手縫製的香囊,就放在鼻底,與自己的面近在咫尺,仿佛唯有如此才能令他心安。
他漸漸睡去,夢裡全是她的模樣,便是再在他夢裡出現的懷曦,也不再是滿面憂鬱,而是笑著。
他甚至夢到懷曦笑著與他說:嘉安,真好。
他於十五那日卯正醒來,才睜眼便聞到了米粥的清香,柳一志也不知何時醒的,已熬好了粥,就燉在鍋里,他的藥也已煎好,在茶盞里蓋著,炭火也已經添上,正暖融融地冒著火星子。
柳一志則已在自己的號舍里開始答卷。
第三場考經史、時務以及策論,共五道題,向漠北喝了粥吃了藥,也開始答題。
這於他而言很簡單,不過一個時辰,他便已將題卷答完。
他明明可以在午前放牌時離場,可他卻未有此打算。
他想看一看棘闈里的仲秋月。
上一回他未有機會賞到棘闈號舍里的月,今次之後,他亦不會再踏入秋試的棘闈,今番若是不賞,他今生想來再無此機會。
而他此刻能坐在這棘闈里,能安然無恙地一連九日坐在這窄□□仄的號舍里,是所有關切他之人給他的機會。
小魚、懷曦、先生、爹娘、寧玉兄長……
天色漸沉,夜幕攏上,銀月攀升,星斗璀璨。
柳一志又湊到向漠北面前來,看一眼他已經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那塊當做桌子的號板,壓低音量笑呵呵地問道:「向兄你也早答完了卷子可對?你沒在放牌之時出去也是為了一睹這棘闈里的仲秋之景可對?」
向漠北本以為他說的是仲秋之景無非就是仲秋之月,卻不想,並不是。
作者有話要說:註:[1]放牌:交卷出場的固定時間。[2]繼燭:就是天黑之後點蠟燭繼續寫,鄉試會試可以繼燭,童子試和殿試不可以繼燭。
向尋很是好奇,尋思著自家小少爺從來不喜吃月團,縱是有小少夫人叮囑在前,也不至於忽然之間胃口大開,不過這是小事,他一介下人不當過問,只照著吩咐去將月團買了回來。
下過一場秋雨之後的天氣仿佛驟入初冬,將不少只帶著衫子未帶襖子的考生凍得瑟瑟發抖,柳一志就是這其中一員,夾襖他倒是有,不過是破了些舊了些而已,御這秋寒並不成問題,奈何他並未帶來,因著往些年的仲秋節都是涼風徐徐吹得人舒爽,根本還需不上夾襖,他便未帶,怎奈今秋反常,再寒也只能忍著。
但好在他有貴人向兄相助!
向兄雖沒分他襖子披風,但有給他分銀炭!本就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一小爐子燒紅的銀炭放在跟前,即便是身著薄衫,也覺不到寒涼,炭火的暖意將他整個人都煨得暖洋洋的,讓柳一志覺得比在學堂里、比在家裡都要舒服!卷子寫得那叫一個溜!
不過
柳一志看向漠北那只有如百寶盒似的藤箱裡總是能拿出眼下所需之物,那叫一個不可思議,熱了有衫子扇子,冷了有襖子披風銀炭,餓了有米糧干肉,渴了有茶湯,他覺得只要是眼下所需要的,就沒有向漠北那藤箱裡拿不出的。
於是他忍不住對向漠北誇讚道:「向嫂嫂可真是一位巧人!竟然能將一應物什給向兄備得如此之齊全!仿佛有神通一般!」
向漠北聽著柳一志誇讚的話,想到了孟江南那本寫滿了蠅頭小楷的小冊子,想到她一遍又一遍檢查他所需之物的認真模樣,眸中不禁盈上了笑意。
並非她有預見之神通,而是她將他視若珍寶,早早便著手準備,一次又一次清點,她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算上了,才會有今般他在這號舍之中不覺半點不適的感覺。
這是柳一志第二次瞧見向漠北笑,不同於前一次一瞬而過,這一次的笑意仿佛黏在了向漠北的眉眼上似的,令他睜大了眼忍不住道:「向兄你又笑了,看來向嫂嫂果真是位巧妙人,否則怎會我才提及向兄的冰碴子臉就笑了,呵呵呵呵!」
向漠北面上的笑意瞬間消失,同時朝柳一志遞過來一記眼刀,冷颼颼反問:「巧妙與否與你何干?」
只見柳一志絲毫未有察覺向漠北眸中的冷意,反是微微紅了臉,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靦腆笑道:「就是我這不還是還娶妻麼?要是向嫂嫂家中還有姐妹尚未婚配的話,向兄你瞧瞧可否給我牽一牽姻緣?」
「……」向漠北閉起眼,用力揉了揉突突直跳的顳顬。
此人當真是沒有察言觀色之力!他反問他這話是這般意思麼!?
他這是來考試,還是來求姻緣的!?
向漠北不想再聽他聒噪,乾脆甚話也再說,提筆繼續答卷。
柳一志見他繼續答卷,便也不再多話,回了自己的號舍,也繼續答卷。
向兄怕是在尋思著向嫂嫂家中姐妹還有誰人未曾婚配的了!待考試結束了他再問!
向漠北:並、沒、有!
因著這是並不重要了的第三場考試,號軍少去了大半,剩下的小半也不再像前兩場尤其是第一場的監視那般嚴厲,幾乎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只要考生不胡鬧不生事,如柳一志與向漠北這般說話並非不可。
第三場卷子於十四子時下發,向漠北看也未看一眼便將其在後一面牆上的凹進處放好,將自己裹在孟江南給他新做的軟和被子裡,想著她的模樣入睡。
他手裡依舊拿著她親手縫製的香囊,就放在鼻底,與自己的面近在咫尺,仿佛唯有如此才能令他心安。
他漸漸睡去,夢裡全是她的模樣,便是再在他夢裡出現的懷曦,也不再是滿面憂鬱,而是笑著。
他甚至夢到懷曦笑著與他說:嘉安,真好。
他於十五那日卯正醒來,才睜眼便聞到了米粥的清香,柳一志也不知何時醒的,已熬好了粥,就燉在鍋里,他的藥也已煎好,在茶盞里蓋著,炭火也已經添上,正暖融融地冒著火星子。
柳一志則已在自己的號舍里開始答卷。
第三場考經史、時務以及策論,共五道題,向漠北喝了粥吃了藥,也開始答題。
這於他而言很簡單,不過一個時辰,他便已將題卷答完。
他明明可以在午前放牌時離場,可他卻未有此打算。
他想看一看棘闈里的仲秋月。
上一回他未有機會賞到棘闈號舍里的月,今次之後,他亦不會再踏入秋試的棘闈,今番若是不賞,他今生想來再無此機會。
而他此刻能坐在這棘闈里,能安然無恙地一連九日坐在這窄□□仄的號舍里,是所有關切他之人給他的機會。
小魚、懷曦、先生、爹娘、寧玉兄長……
天色漸沉,夜幕攏上,銀月攀升,星斗璀璨。
柳一志又湊到向漠北面前來,看一眼他已經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那塊當做桌子的號板,壓低音量笑呵呵地問道:「向兄你也早答完了卷子可對?你沒在放牌之時出去也是為了一睹這棘闈里的仲秋之景可對?」
向漠北本以為他說的是仲秋之景無非就是仲秋之月,卻不想,並不是。
作者有話要說:註:[1]放牌:交卷出場的固定時間。[2]繼燭:就是天黑之後點蠟燭繼續寫,鄉試會試可以繼燭,童子試和殿試不可以繼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