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風洗塵做的什麼大家心知肚明也就不點破了,紛紛和武媚娘一道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一杯落腹,武媚娘又開始說話。「此次東突厥吐蕃契丹一道進攻能夠打贏這一場仗多虧初兒,所有人朕都已經論功行賞了,只有你到現在都沒有賞賜下,你可是心中有怨?」

  「陛下言重了,身為朝臣子民,為百姓而戰,為天下安定而戰,只是分內之事陛下何須放在心上。」李初不以為自己的功勞有多大也沒想過讓武媚娘賞賜她什麼,現在的武媚娘,絕對不會希望李初再次出頭。李初真正想要得到的,已經得到。

  「你竟然無所求?」武媚娘一臉驚嘆,不可置信地望著李初好像沒有想到李初,竟然是如此無欲無求的人。

  李初才不上武媚娘的當,武媚娘想要否認李初的人品,李初是什麼人,武媚娘這一招有用,「我要的都已經得到了也不算無所求。」

  這一場仗是李初打贏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在百姓的心裡,李初如同戰神;在將士的心中,李初更是運籌帷幄的大將軍。軍心民心,李初收穫,所以武媚娘有沒有對自己論功行賞李初確實不在意。

  武媚娘自然明白李初確實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且這一切還是武媚娘絕對無法控制的,武媚娘此時此刻的心裡無非在想如何將李初拉低形像,如果能夠讓李初有所損失最好,但太難。

  一直以來,李初都謹言慎行,從不落人於柄。到武媚娘成為皇帝之後李初就更加謹慎。多年來武媚娘不是沒有想過找李初的把柄握在手裡,讓李初不那麼完美,可是一直就沒有找到能夠對付李初的把柄。

  此次李初一對二,打敗了東突厥和契丹兩國。武媚娘就是故意不給李初論功行賞,倒想看看李初會不會因此著急。

  結果令武媚娘大失所望,李初不管處在什麼樣的位置,立下什麼樣的功勞,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本性。

  如此對手太難對付,武媚娘不得不承認說,這輩子李初是自己遇到的最大敵人。

  「朕以為你會願意用你的所有功勞換哲兒回京,所以朕沒等你提要求就幫你做到,如何?」武媚娘分明是故意挑事,才會把李哲在這個時候調回長安,偏偏還裝作一切都是為李初著想的樣子,氣得群里的太后們火冒三丈。

  「多謝陛下。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讓陛下召哲兒回到洛陽,陛下能夠體恤,謝陛下。」用這麼多的功勞換李哲回到洛陽,聽起來似乎很不靠譜,但李初覺得挺好的。

  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當然比派人護著李哲好得多。

  武媚娘注意到李初的神色沒有半點不高興,提起的另外一樁事情,「太子之位一直不決,諸位都有什麼想法?」

  在這樣的宴會上提問太子的人選,武媚娘懷揣的是一顆什麼樣的心,各自心知肚明,武敏之微微一笑,只管端起酒杯自顧自地喝著酒。

  「此事盡由陛下定奪。」有那李氏宗親的人本能就要出面說話,結果叫旁邊的人拉住了,李初也搶先一步開口。

  武媚娘早料到李初會說話,她這一表態,李氏宗親的人定然都會按她說的那樣,盡由武媚娘來定奪。

  「城陽妹妹以為呢?」城陽長公主可是李治的親妹妹,還是唯一活著的一母同胞的親妹妹。更是李初他們的姑母,城陽長公主的一句話關係重大。李初攔下話,武媚娘只能點名地問。

  城陽長公主這些年過得並不好,雖然有李初為她開解心結,但是想到李唐的江山落入武媚娘的手裡,想到李治的兒女生活艱難,就算李初也一直備受武媚娘的千般揉搓,城陽長公主要不是一直憋著一口氣想要等到李唐江山得以光復的那一天,或許早就……

  因此武媚娘此時問話,城陽長公主道:「敢問陛下的皇位從誰人手裡得來的?」

  城陽長公主這麼多年來只當作自己是個瞎子聾子,外面的事情,能不聽得她儘量不聽。武媚娘非要撞到城陽長公主的手裡,想問問城陽長公主究竟有何想法,城陽長公主便要問問武媚娘。

  「我的兄長高宗皇帝在陛下的心裡究竟算什麼?你的兒女在陛下的心裡又算是什麼?到這個時候陛下還想問究竟想讓誰成為你的太子,那麼陛下想要誰當你的太子?你從李唐手裡奪取江山,如果不是因為你是高宗的皇后,是他們的母親,你以為你能穩坐這個位置?」

  「這些你瞧不上的孩子,他們都為你的江山守護著。可是如今你竟然想挑動他們為皇位而爭奪,你存的究竟是一顆什麼樣的心?」

  平時不生氣的人生氣起來特別可怕。城陽長公主隱忍的那麼多年,一直為了李唐的天下,為了李初他們,不敢把自己的怒火宣洩出來。可是一個人再怎麼忍,再怎麼勸自己不要和武媚娘正面對抗,總也有忍不住的時候。

  眼下的局面對李初何其有利,作為第一個知道李初心思的人,也是支持李初的人,怎麼願意看到李初和李哲,他們為了皇位再起爭紛。

  「陛下,如果真的那麼容不下他們,你是他們的母親,大可以將他們全部賜死,何必拿著一個皇位出來,讓他們爭的頭破血流。旁人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兄友弟恭,偏偏陛下反其道而行,希望他們爭的頭破血流?因為陛下如今得來的一切都是陛下爭來的,所以你也希望他們像你一樣,爭得頭破血流才能如願以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