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得出來,武媚娘真的是對武家的子弟動起立太子的心思,而且直到現在為止,武媚娘一直死死的壓著自己的兒子,反而讓侄子出頭,這就導致了除了李初,任何兒子都沒有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令武媚娘可以拿武敏之的本事作為一個突破點,讓人無可反駁。

  狄仁傑當時就點出李初來,就是想讓武媚娘可以權衡利弊。

  縱然李初是女兒身,可是李初的能力天下有目共睹。武媚娘現在的地位能夠這麼穩固,李初可是居功至傲的。

  但是這麼多年來,李初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功勞要求過武媚娘任何事情。武媚娘如果真的執意要立武家的人為太子,接下來……

  當著武媚娘的面,狄仁傑都不敢說出口的話,這時候也只能自己心中暗暗著急。

  像李初那樣的人可是說到做到的,若事武媚娘真的敢立武家的兒子成為太子,李初絕對敢反。

  那麼到那個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局面?狄仁傑都不敢想,越想自己越怕。

  然而現在李初已經被武媚娘囚禁在公主府內,不許任何人出入。就算想給李初傳遞消息打探一二,那也是沒有辦法。

  狄仁傑犯愁,很愁。回了府也是來回的走動,心中更是在思量這件事應該怎麼是好。

  絞盡腦汁的想總也是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來。現在究竟應該怎麼辦?如果真的讓武媚娘立下武家的子弟成為太子,那麼這個天下就真的是姓武了。

  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絕對不能。

  武家,武媚娘是李治的妻,是皇后,是太后,她是可以代掌江山,別的人卻沒有這樣的資格敢奪李氏的江山。

  要怎麼辦?怎麼辦?狄仁傑努力讓自己穩下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急,若是急了反而落人把柄,到時候對於李氏宗親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不對,武媚娘忽然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更是讓武敏之也出面了。事情怎麼覺得有些不同尋常?

  想到這裡,狄仁傑讓自己好好的捋捋,仔細的想想究竟錯過了什麼事情。能夠影響這件事至關重要的線索……

  至於李初,在外面的人心急如焚,不能安寢的時候,李初反而愜意無比。每日專心練字,看書,外面的消息雖然不斷的傳入李初的耳朵里,李初就好像完全沒有聽見,那些事情也都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武媚娘聽說李初做的如此穩,氣哼哼的。可是眼底閃過的讚賞又是無法掩飾的。

  一個人不管面臨什麼樣的處境,最重要的就是穩,只有穩才能找到利於自己的辦法,才能夠讓自己破了困局。

  也正是因為如此,武媚娘的心裡早就明白了。李家和武家的勝負,別說就算沒有李初,還有那麼多忠於李唐的臣子,那麼多的人,一心一意都想匡扶李唐江山,現在武媚娘在能壓得住那些人,武家的那些人里,有幾個能做?

  縱然是武敏之再有能力,也絕對不可能和天下人抗衡,武媚娘自己就是和天下人抗衡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但是武媚娘也得說,那些反對她的人,其實會是武敏之將來的數倍。

  很多人對於武媚娘成為大周的皇帝,其實心中是有不滿的,然而看在武媚娘為高宗李治生下幾個兒女的份上,而且那幾個兒女也並不是多出色的人,武媚娘想要代掌江山,那就讓她掌,但若想傳給別的姓武的人,萬不可能。

  這樣的一句話,不僅僅是朝中大臣們心中的肺腑之言,也是李初早就從一開始就告訴過武媚娘的話。

  江山社稷,這是李治的天下,武媚娘可以代掌,但是將來必須要傳給李初的弟弟們,如今,李初動了此心,她將來也會將江山傳出她的侄兒們,不外乎就是李哲,武輪的兒子。

  立太子,究竟立誰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武承嗣不留餘力的操作,希望自己能夠蓋過武敏之的風頭,成為武媚娘心目中首要的太子人選。

  太子之位,皇帝之位,至高無上,多少人趨之若鶩,巴不得自己能夠爬上這個位子,現在武承嗣有這樣的大好機會,怎麼可能會不努力。

  而在武承嗣的手下,有人提醒武承嗣,如果自己想要成為太子的話,必須要取得李氏宗親的支持,而這個人最好就是李初。

  提到李初,武承嗣就想起來他這麼多年來就是因為李初深處朝中,居為宰相,所以武媚娘不僅一次動過心思立武承嗣為太子,卻全都被李初破壞。

  越想越是生氣,李初在武承嗣的心理,那就是壞自己好事的人,現在手下的幕僚竟然勸武承嗣去說服李初,讓李初成為幫助自己的那個人,這不是痴人說夢話。

  武承嗣當頭喝斥幕僚一頓,想讓幕僚清醒一點,因為最反對他成為太子的人必然就是李初,去找李初幫忙,瘋了吧?

  「韓王,今時不同往日。從前的安定公主深得陛下寵愛,而且又身為宰相。自然不是韓王可以抗衡的。可是如今安定公主被奪去宰相之職,而且禁足府內,再有魏王出頭,比起魏王來,韓王在安定公主心中只怕算不得什麼吧。」

  「你說反啦,我們正好相反。安定公主能夠和武敏之一起對付我,可是絕對不會和我一起對付武敏之。」武承嗣對自己和李初的關係素來就有自知之明,先前武承嗣從來不敢和李初正面對抗,那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絕對不是李初的對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