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武敏之和離,那不過是因為李初容忍不得武媚娘那樣欺負自己。而且武媚娘不顧李初的意願,非要把她和武敏之綁在一起,不反擊一二,武媚娘是覺得她是軟柿子?

  「太后難道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我心裡最堅持的是什麼?我要嫁只嫁心中所愛。」這一份堅持從來都在。李初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訴過武媚娘的。

  可是武媚娘從來聽不進去,只以自己的喜好來判斷李初究竟要嫁一個什麼樣的人。

  武敏之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仇怨,武媚娘分明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依然把李初和武敏之綁在一起。

  這樣的所作所為,武媚娘到現在都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甚至把李初在大婚之日上和武敏之和離,認定是李初對她的傷害。

  究竟是誰傷害誰,武媚娘難道就這麼絲毫不講理?

  「心中所愛。愛是什麼?愛是可以變的,沒有所謂的愛,只有所謂的利益。況且武敏之喜歡你。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堅持不肯娶親,就是因為他的心裡有你。」武媚娘對於所謂的愛情是輕蔑不相信,就算李初和裴觀之間的感情一直很好,到死裴觀也一直為李初著想,她也不認為裴觀是李初這一輩子最好的歸宿。

  「此事無需再和太后爭執,太后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有我的。太后堅持太后的,我也堅持我的,只是希望從今往後,太后永遠記住我的底線,若是再犯,莫怪我犯上作亂。」

  一番嚴肅的警告,不過是希望武媚娘能夠記在心上。每個人的底線越過一次警告,若有第二次,話就不必多說,直接出手。李初若是出手,那麼就會一擊即中,定然不比武媚娘差。

  第一次武媚娘從李初的臉上看到魚死網破。是對她的魚死網破。

  武媚娘明白李初這一次警告並不是玩笑。一旦武媚娘不信邪,觸及李初的底線,那麼李初就會毫不猶豫的給武媚娘一次重創。

  想想這麼多年來李治為什麼知道武媚娘的權勢在不斷的壯大卻沒有動手的原因,不過就是不想拼個魚死網破。天下需要安定,若是他們內鬥起來,只會讓外人得了便宜。

  損己利敵人的事,他們都是聰明人,不會做的。

  況且本來是自己友軍的人,被她生生的逼到敵人那一邊,武媚娘果真有那麼蠢?

  若真是一個蠢人,武媚娘怎麼可能會有今天的地位,只是有時候武媚娘總想給李初更好。卻完全忽略了李初的心性。

  但是李初出言警告,而且如今這態度分明是要和武媚娘劃清界限,武媚娘要是再不記打,那就真的是自尋死路。

  「梳洗更衣,你隨我走一趟御史台大牢。」武媚娘終是下定決心,決定和李初走一趟。

  權衡利弊,武媚娘總能做出最利於自己的選擇。見好就收,該出手時要出手,該收手時要懂得收手。

  李初來的時候就知道武媚娘不會拒絕她的提議的。不僅僅是因為武媚娘清楚有些政策差不多就夠了,更因為李初已經出手,那麼就表示李初已經不能容忍酷吏的存在。

  第一時間讓武媚娘親自收手,除掉這些她一手扶植起來的酷吏那是給武媚娘面子,如果武媚娘不願意。李初再出手的時候就不會再顧及武媚娘。

  那麼武媚娘的決定也就不需要多思,多想,完全只能按照李初的意願去做。

  「有時候看到這樣的你,即使心酸也是高興。你終於長成了一個不遜色於我的人,能有你這樣的女兒,有你這樣的敵人很好。」武媚娘讓人更衣梳洗,看著李初的目光泛著暖意。

  一個孩子,她看著她長大,一點一點的變化,到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成為和她抗衡的人。

  因為這是她生的孩子,雖然會警惕,但更多是一種欣慰。

  尤其李初的為人處事,讓武媚娘根本挑不出半點錯來。也不會讓武媚娘覺得自己隨時有可能被李初拉下馬。

  就李初今天的所作所為都讓武媚娘覺得李初是站在她這一邊的,哪怕她們母女之間因為一個裴觀起了間隙,但是李初還會站在她的立場為她著想。

  所以怎麼不讓武媚娘高興?不管是作為女兒還是敵人,李初都是讓人敬佩的。

  武媚娘換上太后的禮服,隨李初一道出宮前往御史台。

  慈心和衛因還有青蕪守在大牢里,不許任何人進入,遠遠看到武媚娘和李初走過來,都暗鬆一口氣,事情總算辦成了。

  「參見太后。」武媚娘和李初一同走進牢獄之內,濃濃的血腥味,腐臭味撲鼻而來,武媚娘卻面色如常地走進去。

  周興他們全都跪下拜見武媚娘,牢中的人看到武媚娘亦是連忙參拜,老淚縱橫。

  「你們都受苦了。」武媚娘走向牢中的人輕輕開口。

  就這幾個字,讓人更是淚如雨下,連忙朝武媚娘辨解道:「太后我等絕無謀反之心,還請太后明鑑。」

  這個時候不喊冤,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安定長公主已經和我說了,我知道你們都是被他們嚴刑逼供,但縱然嚴刑之下,你們依然錚錚傲骨,不肯承認有謀反之心。我很欣慰你們的忠貞,也為我的錯誤向你們賠罪。你們都可以回去,回家去,好好養傷,天下還等著你們一道出力建設得更好。」武媚娘一向擅長收攏人心,這個時候怎麼讓這些在大牢之內受盡折磨的人為她折服,忠於她,武媚娘也有自己的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