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好啊,李初這一記實在讓人看得揚眉吐氣,所有人都在等著武媚娘的反擊,畢竟出這麼大的事,武媚娘要是沒有反應才是最最奇怪的。

  但第二日早朝,所有人都在等著看武媚娘的反應時,武媚娘卻對此事絕口不提,好像這一件事壓根不值得她放在心上。

  就是李初那裡,武媚娘也沒有任何的動靜,好像這件事就算鬧得沸沸揚揚,武媚娘半點顏面都不失,事情不值得武媚娘放在心上。

  如此反應的武媚娘,宣太后第一個稱讚:「武后啊武后,不管心裡有多生氣,總是在第一時間做出利於自己的決定。」

  「細想這場婚禮,武家的臉丟了,武后的臉同樣也丟了。事成定局,最好的辦法是息事寧人,只有息事寧人,這件事才不會不斷重複被人提起,讓武媚娘記得,也讓天下人記得,她被自己的親生女兒落了好大一個臉。不提,會比提的效果更好。」

  呂太后:「成大事,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就是這個道理。」

  孝莊太后:「這個時候群主該做什麼?」

  李初:「管住李家人的嘴,我這邊的人,一句關於這門親事的話都不能提。」

  得,李初完全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太后們都放心。

  蕭太后:「便宜得了,就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給自己招禍的,看看武后這個平靜的樣子,分明就是在等著人出頭叫她捉住把柄。要是有人不長眼的非要讓她不痛快,她定然讓人一家都不痛快。氣不能往群主身上撒,還不能往別人的身上撒?」

  不錯,所以李初才會果斷的壓制這件事,不許任何人再提起,尤其李家的人。

  故而,武媚娘不提,李初不提,外面更是管著不讓任何人提起。

  事情鬧到這樣的地步,以為因為李初成婚當日立刻和離一事必會再起波瀾的人瞧著如此平靜的局面,武媚娘被落這麼大的臉都沒有反應的?著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也有聰明的人很快地理清楚所有的事情,告訴身邊的人,這件事大家不提,所有人最好也別提,人家兩母女都不是簡單的人,要是這個時候突然多事,沒有辦法找正主撒氣,找那些出頭的人,有意挑撥的人出氣,完全有可能。

  不過,比起李初成婚當日和離的事來,更有一件事讓人不得不重視,洛水現石,上面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東西是武承嗣派人進現的,就是一個日常在洛水出入的人,突然發現這樣一塊白色的石頭出現在洛水之上,而且上面的字是紫紅色的,這可是絕對的祥瑞。所以這樣一來,馬上有人進獻。

  在這樣一塊石頭送到洛陽時,朝中上下皆是一片譁然在,所謂河出圖,洛出書,必有聖人出。

  聖母所指的定然就是武媚娘,這樣一個令天降祥瑞的人,就是聖人,聖人得天庇護,那麼就可以肆意為之,因為她的所作所為定然都是天之所指,是天意。

  朝中都是一片稱讚之聲,全是拍武媚娘馬屁的。

  可是李家的人,在看到這樣所謂的祥瑞時,都十分不好,什麼叫祥瑞,不過是人為罷了,但是這樣的事充分表明武媚娘的野心,想成為一個聖人是為了什麼,傻子都知道。

  偏偏武媚娘在這個時候更是下令,天下人前往洛水祭祀,以謝天降祥瑞,這樣的消息傳遍天下,不少人暗暗著急。

  要說武媚娘的野心隨著她的權力越來越大,也讓人看得越發分明,召天下的人前往洛水祭祀,那不就是把天下全都召到洛水,若是有什麼變故,正好可以一網打盡?

  那些本來心中就對武媚娘不滿的人對這樣的局面,哪裡願意就這樣聽從。

  可是李初卻提醒李氏的人,「知道什麼叫做引蛇出動?知道什麼叫作打草驚蛇?天下兵馬你們手裡握有多少?想想徐敬業,再想想你們,你們能比得過徐敬業?能像徐敬業一樣拉起那麼多的兵馬?若是不能,不要自尋死路,否則的話……」

  就算真動這樣心思的人,被李初一提醒,那冷汗全都冒出來,一下子清醒過來,是啊,他們手裡有多少的兵馬,果真就可以和揚州叛亂相提並論?

  連揚州這樣聲勢浩大的叛亂都被李初輕輕鬆鬆的平定,換到別人,別的人,李初能不能下手?

  可是,總是有人不信邪的,或者該說,有人看中李初手中的兵權,李初是領兵的,更得天下民心,若是李初振臂一揮,必令天下從。

  李初的府里不斷有人出入,他們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說服李初對付武媚娘。

  這麼一個接一個的來,李初瞧著實在看不下去,直接尋一個藉口回到長安,光明正大的回去,武媚娘那裡都知道消息。

  然後李初就在自己長安的公主府里,明目張胆的請李家的長輩,那些高祖的兒子,太宗的兒子們,面對這些叔祖父,叔叔的,李初很直接地與他們碰一杯酒。

  「諸位都是長輩,原本不該由我一個晚輩來同諸位說這些話,但天下局勢,諸位心裡有數,比起諸位一再潛入洛陽尋我,還不如我回來,一道宴請諸位,將諸位想說而沒有能夠說出來的話,全都給諸們機會說出來。當然,我的一些想法,也希望能夠告訴諸位長輩。」

  李初舉起酒杯,敬所有在場的人一杯,這些都是當長輩的人看到李初,直接把話全都挑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