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音落下,李初一記耳光甩過去,更是一腳踹向他,直把人踹出去,人口吐鮮血,「你不過一個和尚,也敢辱罵我大唐的官吏,還敢大放厥詞說他們不想活,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誰不想活?」

  李初這樣的不善,出手更是不曾留情,放話的人原以為自己找到靠山,可這哪裡是靠山,他要是不懂得管住自己的嘴,瞧瞧吧,李初定然不會手下留情。

  吐著血的人看著李初目光清明,那不容人置喙的神情,與那高高在上的太后如出一轍,讓他打從心裡發顫。

  「看來你們是不打算聽話照做,如此,我親自動手。」說話間,李初撿起手中的繩子,根本不由人看清動作,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的和尚,全都叫李初捆成了一團,一群和尚不由地叫著。

  「長公主。」李初把人捆了,誰都看得出來,這事到現在沒有完。

  李初瞥過他一眼,「你放心,這一回,許你們都隨我一道進宮見駕。」

  得,進宮見駕,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誰都清楚事情沒有那麼容易,前來的人暗暗叫苦,他怎麼就碰上這位祖宗回來,天下誰人不知這位眼中不容沙子,所以但凡那些不好的事,最好都遠遠的避著她,否則……

  「拉上他們,進宮。」李初把人都捆了,從始至終動手的人都是李初,現在把人捆好,拉進宮的事就得交給慈心她們。

  蕭太后:「群主,你在揚州那麼多年,一回來就想送武后如此大禮,這麼叫板不太好?」

  呂太后:「這個事情,要說錯在武后,養男寵就養男寵嘛,放任男寵出來為非作歹主不太好,群主現在可是在幫她解決後患,正一正風氣。」

  宣太后:「正不正風氣的,難道這些風氣不是武后自己弄出來的?」

  孝莊太后:「有個成語叫掩耳盜鈴。」

  反正沒有人把這位做的事鬧到武媚娘的耳邊,不管怎麼樣,武媚娘都只想當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李初現在一回來就把紙給捅破,嘖嘖,一場好戲要上場,武媚娘,總是要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衛因最是積極,雖然不知道李初不讓她們動手,而是自己來,但這不是重點,看到李初打人的時候,他們的人心是無比的崇拜,都想撲上去抱住李初的大腿,和李初大喊威武。

  不能喊也沒有關係,現在到他們出手的時候,必須積極的表現。

  李初在前走,衛因拉著十幾個和尚在後走,那些衛士誰都不敢不聽李初的話,連這個誰都不敢惹的和尚,李初都敢打敢捆,他們要是敢不聽李初的話,想想看李初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到時候他們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所以,洛陽的百姓見到從來沒有見過的盛狀,一個白衣身穿孝服的女子走在前面,一個婢女在後面拉著一群和尚,再就是一群衛士跟著,也不知是想搶人,還是護衛人?一路直奔皇宮,百姓皆是議論紛紛,同時也有人知道來龍去脈,交頭接耳的說個清楚,得知事情的人們驚嘆無比,暗暗都在叫好,自然是不能讓人聽見。

  百姓都迅速傳開的事,那早早來堵李初的人,看了一場這樣的好戲,雖然對於李初沒有見他們心生怨氣,可是李初的一番舉動落在他們的眼裡,他們也是暗暗的拍掌叫好。

  消息自然也隨李初往宮裡去,傳到宮中,武媚娘聽聞一下子怔住,「怎麼碰上了?」

  可見武媚娘不是不知道和尚的所做所為,只是武媚娘絕想不到有這樣的一天,不,是李初才回洛陽的第一天就碰上,依李初那眼裡不容沙子的個性,這件事怎麼樣,完全可以猜得到。

  「太后,長公主已經往宮裡來了,眼下如何是好?」來報的宮人都替武媚娘著急,可是武媚娘雖然微微驚愣,卻不見半分的慌亂,反而問道:「就看看初兒想如何。」

  宮人聽明白了,武媚娘並沒有因為李初的行為而心生不滿,反而想看看李初想做什麼。

  可是,那可是武媚娘的男寵,看李初如此,分明就是知道和尚身份的,這不是在打武媚娘的臉?

  「太后,若是如此,你的顏面何存?」宮人這樣一句話出口,武媚娘一記利目掃過,「放肆。」

  宮人嚇得一個激靈,連忙跪下,「太后,奴婢只是為太后心急。」

  「再心急,這也不是你該說的話,顏面,顏面為何?我的顏面只要我還是我,就一直都會在。」武媚娘並不認為李初想落她的臉,或者更應該說,如果不是她手下的人做事犯李初的忌諱,李初連看都不願意看他一眼。

  落武媚娘的臉,聽起來似乎應該都引以為榮,李初卻一點都沒有放在心上。

  「陛下……」在武媚娘思慮之時,李旦那裡也收到消息,聽完滿目驚詫。「如此湊巧?」

  顯得有些不可置信,李初今天剛回到洛陽,竟然就讓她碰到這樣的事情。

  「就是這麼巧,長公主親眼看到薛懷義帶人大鬧街市,所以長公主親自動手將他們全都打倒,而且捆綁正趕往宮中。」前來報信的人顯得過於興奮,但是李旦卻沉下了臉,「如此一來姐姐豈不是危矣。」

  第一時間關心的是李初,害怕李初因為這件事和武媚娘鬧翻。

  這宮人想得就沒有那麼多,想想薛懷義的事,各自都是心知肚明,偏偏卻沒有一個人敢管,由著薛懷義在外面丟盡大唐的臉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