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聽人往下念,「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

  武媚娘當即感嘆地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此文何人所寫?」

  本來一眾不安的臣子聽到武媚娘一聲感嘆,不知怎麼的,一顆心竟然定下了。

  就連李初都得說,「愛才之心,惜才之人。自然能得天下民心,八方來援。」

  武媚娘能夠成為古往今來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胸襟氣度遠見,武媚娘一樣不差,而且絕對不比這世上的任何一個男人差。

  有人答武媚娘的問題道:「是一位叫駱賓王的才子。」

  「駱賓王,確實可惜。揚州叛亂,你們看,讓誰去?」武媚娘聽完檄文,雖然對駱賓王讚賞有加,然而最重要的考慮如何平定揚州的這場大叛亂。

  「我去。」李初沒有半點猶豫的站出來毛遂自薦,所有人都看向李初,想來沒有一個人想到第一個站出來要去平亂的人會是李初。

  但是李初的能力擺在那裡,如果讓李初去平定這場叛亂並不是不可行的。

  「多久?」武媚娘顯然也覺得李初去挺好的,但是這個平亂的時間,武媚娘想要和李初確定一下。

  「一月足以。」李初來之前就對揚州的情況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可以直接告訴武媚娘需要的時間。

  「好!給你一月的時間,許你調動天下各州兵馬。」這個時候由李初出面,其實對武媚娘來說是最好的。既讓人看到了李初和武媚娘是感情深厚的母女,也讓李氏宗親的人明白,李初完全是站在她這一邊的。

  只要李氏宗親的人不冒頭,不想對付武媚娘,其他的人來武媚娘都無所畏懼。

  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手握兵權,沒有一個人比李初更值得武媚娘信任。

  「何日啟程前往揚州?」武媚娘多嘴問上一句。李初沒有半分猶豫的回答,「即刻。請太后頒下詔令。許我調動天下兵馬。」

  這是武媚娘自己剛剛說過的話,應該不會忘記。

  「擬詔。」武媚娘也是行事雷厲風行的人,竟然李初決定現在馬上趕往揚州平定叛亂,而且李初答應是一個月的期限,武媚娘自然配合。

  詔書很快擬好,李初執手中的詔書衝上座的李旦作一揖,如此,退了下去,李旦有千言萬語想說,最終一個字都沒有說出口。

  很多事從一開始他們各自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像現在坐在這個位子上,李旦沒有反抗的餘地。同樣,他也沒有辦法阻止李初去不去這一趟。

  蕭太后很興奮:「打仗好啊打仗好,打仗我就可以漲積分。」

  宣太后:「比起打仗這件事,群主一定所向披靡,毫無懸念。想想怎麼利用打仗鞏固群主的地位。」

  沒錯,既然李初打定主意要爭帝位,總不能等武媚娘登基之後再開始籌備起來,而是要從現在開始,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的讓李初壯大。只有這樣,李初才有可能最後成功上位。

  呂太后:「自然是不斷的收攏將士,提拔人才。」

  孝莊太后:「有些事群主早就已經開始做了,只是現在要特別鞏固一下。軍中為大唐出生入死的將士不少。可是,仗打完之後,他們如何安頓一直都沒有明文規定。不如群主就從這方面下手。」

  收攏人心,只是收攏一個人的心沒什麼意義,而是要收攏許多許多人的心。

  作者有話要說:武則天本來就是一個恐怖的人!不過我們初初絕對要反擊的,等著!

  第141章 平定揚州

  有些事可以暫時先放一放的,眼下李初最該做的是調動兵馬。

  有了武媚娘給的詔書李初行事方便,天下各路的兵馬她盡瞭然於胸。哪一路的兵馬趕到揚州更近,又哪一路的兵馬可以迅速的包抄揚州的叛亂,李初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

  而在這個時候,揚州再次傳來消息。以徐敬業為首的叛軍們竟然選擇南下,打算以長江為天險和大唐的兵馬對峙。

  這樣的消息傳到李初的耳中,李初一下子笑開懷了。「若是他們北上,或許需令人畏懼。選擇南下,他們是不是忘了自己的初衷?敗事已成,現在不過是尋一個機會,將他們擊潰。」

  「可惜英國公一代戰神竟然有這麼一個孫子,著實是家門不幸。」顯然,李初對於李績十分敬重。所以面對徐敬業沒有繼承祖上半點聰明,卻敢挑起這場大叛亂的作為,十分看不上眼。

  「長公主還是思量如何平亂才是。」比起李初根本不拿徐敬業當回事。奉召前來的將士希望能夠趕緊平定叛亂。

  李初點了點頭,「快到揚州境內了吧。既然如此,那就先小試牛刀,看看徐敬業手下的兵馬究竟都有多少能耐。」

  李初雖然沒有趕到揚州,但是其他的先行軍隊都已經開始往揚州靠攏,這個時候李初想讓兵馬出動試探一下徐敬業部下的十幾萬大軍都是什麼水準,自然沒有問題。

  所以在李初抵達揚州之後就已經收到消息。先行兵馬和徐敬業一戰則勝。

  具體的戰報已經送到,李初趕緊接過,拿在手裡翻看全部的戰報後,冷冷的一笑。

  「長公主,眼下我們如何行事?」李初一來就有捷報傳來,這可是好消息,接下來是不是應該考慮乘勝追擊?若能一鼓作氣將徐敬業之亂平定,可是立下大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