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的啊,李治看得比誰都清楚,武媚娘像李世民,不管是那雷厲風行,還是朝綱獨斷的做法,都很像李世民,沒有想到,他一個當兒子的人不像李世民,竟然是武媚娘學到李世民治國安天下還有用人之法。

  李初看得出來李治對武媚娘的欣賞,武媚娘,對於李治來說是很複雜的,正是因為如此,有時候李治看著武媚娘時,都不知道如何對待她才好,到了最後來,有些放縱,也想看看武媚娘能走得多遠,走得多長,然後竟然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初兒,你母親有很多的長處,建言十二章的內容便可看出你母親的胸襟氣魄和遠見。當年你放一放不議的母死父在依然要守孝三年的事,誰不以為當年你就是鬧一鬧,事情擱置這些年,沒有人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你的母親卻一手促成了。初兒,你要多和你母親學習。」事情,武媚娘可以隱忍多年才開口,才表現出來,僅是這份忍字,李治就希望李初可以學會。

  「不爭一時之氣,強者避,捉住時機,再將人一擊斃命,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目的。初兒一定要學。」李治提醒李初,他對李初寄以厚望,所以更希望李初能夠做得更好。

  「是。」李初是個好學上進的人,自然聽進得李治的一番話,也願意按李治說的去好好學學,學到李治的本事,也學到武媚娘的一身本事,將來,她才能擔起李治留下的重擔。

  李治很高興李初的聽話,「你聽說過田游岩此人嗎?」

  提到這個人,李初想了想道:「聽說過,此人有才,可是只聽才名,卻沒有見過他文章本事,父親?」

  「我想請他出山,盼他能如商山四皓一般,將來能為太子安定天下,穩坐太子之位。」李治的打算,並不怕和李初說白了,各種準備,李治是不可能,也不會讓自己完全處於被動之狀的。

  「你母親知道我的身體每況愈下,她會多陪著我的,自然也會加緊時間準備,我們現在就要看看究竟會是誰快。」李治知道最後他依然要和武媚娘斗,這一斗,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這些事你不要插手,這是我讓你留在宮裡,陪著我的要求,如果你做不到,就算你出家,就算從今往後你都不再管李家的事,管大唐的事,那也可以。」李治有自己的要求,所以這個時候,李治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和決心,絕不允許李初在這個時候依然的一意孤行,最後讓自己落入尷尬的境地。

  他現在不管和武媚娘怎麼爭奪,一但他不在了,武媚娘不會記得他的不是,只會記得他的好,李初如果在他們的事情里摻和太多,對於李初是大不利。

  武媚娘會從現在開始就防備李初,認定李初是站在李治一邊的人,那麼這麼多年來李初一直堅持的不偏不倚,得以讓武媚娘相信她的理由,都將不復存在。

  李治要為李初多作打算,不能讓李初自毀長城。

  李初聽到李治的威脅,恭敬地道:「父親,我都記下了,我會做到的。」

  怎麼能不做到,李治一番用心良苦都是為了誰。

  「好!」李治要的就是李初一句答應,但凡李初答應的事定然是會做到的。

  「陛下,政事堂諸公求見。」父女倆說了一會兒話,外面政事堂的人前來拜見。李初站起來準備退下去,沒想到李治卻攔住她,「往後政事堂諸公前來你都在旁邊聽著。」

  此話一落下,德福一眼看向李初,震驚之色不掩。

  「父親。」何止是德福,李初同樣震驚萬分。

  「此事就這麼定下啦,不必在議。去給公主看座。」李治一言獨斷,定下此事不容任何人再非議。

  李初莫可奈何,只能等著政事堂的諸位進來。

  進來的人一個個的臉上,都不見好神色,在看到李初竟然坐在一旁時,眾人只能朝李治見禮完畢,順便問候李初。

  「從即日起安定公主一同參與朝議。」還沒等政事堂的諸位詢問李治是什麼意思,李治已經先一步解釋李初存在的意義。

  政事堂的諸位皆是滿目驚色,反應過來的人立刻就進言,「陛下公主始終是公主,不是王爺,王爺可參政,可是公主參政卻是前所未有的。還請陛下勿開先例。」

  真誠的請求,希望李治可以收回成命,不要再做出如同壯大武媚娘的事情來。

  朝廷里有一個天后已經夠讓朝臣們頭疼,要是再來一個公主,公主和天后相爭,那可如何是好?

  「朕意已決。不必多言。太子軟弱,朕得為太子尋一個能夠幫扶他的人。你們敢說公主無能?」李治直接道破自己的用意,他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了,武媚娘如此強勢,能夠廢一個李賢難道還不能廢一個李哲?就只能從李初下手,讓李初來庇護里著,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庇護。

  此話已落下,一眾臣子無話可說。李賢被廢,這些臣子哪個不是滿腹疑惑。可是證據確鑿,而且武媚娘強勢的要廢太子,他們這些人哪怕再想說些什麼,面對鐵證如山也沒辦法為李賢說好話。

  被廢了一個太子,誰不是膽顫驚心的?然而眼前的政事堂諸位誰又敢保證自己一定能庇護住太子。

  他們做不到的事,李治尋一個能夠做到的人,難道他們還敢說三道四?

  這麼多年來李初一向很少管閒事,可是並不代表李初是個無能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