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歡迎文成長公主的宴會是隆重而盛大的,最後李治更是對文成長公加了封賞,封為安國文成長公主。

  這樣的封號一放出去,誰還不懂這是在堵住那些對於文成長公主回來一事再有異議的人的嘴。

  李初默默地給親爹點讚,一道詔書堵人的嘴,幹得多漂亮啊!

  呂太后:「挺好的,一舉數得。即堵人的嘴,也彰顯自己是個護短的人,文成公主出嫁和親這麼多年,對大唐是有功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能寒了她的心,更不能寒了往後為大唐付出的人同樣的心。」

  李初正吃著美食,一時半會兒的顧不上太多,對此僅僅回應一聲,不發表意見。

  她就是什麼話都不說,太后們也知道她是什麼心思。

  要說護短李治自認第二,李初更敢認第一。當日是李初先問的文成長公主願不願意隨她歸唐的,吐蕃的形勢李初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再也沒有文成長公主的立足之地了。

  如果將文成長公主留在吐蕃,將來的文成長公主不知會變成什麼模樣。帶她回長安來,那也是救了文成長公主一命。

  別管暗裡都有多少的心思,至少一個個的人在這場歡迎文成長公主的宴會裡,盡都堆著笑臉,沒有顯露出半點不該有的樣子來。

  宴散之後,暫時讓文成長公主和諾言住在宮裡,這些事武媚娘自然能做得妥妥噹噹的,保管誰都挑不出刺來。

  該安頓的都安頓好了,李治和武媚娘得尋上李初說說正事了。

  「此去安西,覺得我大唐的軍隊如何?」李治開門見山地直問,李初道:「府兵制,有戰事時為兵,無戰事時為農。但是邊境戰事連年不休,多少土地荒廢,父親該一路看看。」

  ……說的是軍隊,李初說起民生,李治道:「那也是莫可奈何。」

  李初道:「藉口。若再不休戰,怕是要出大事了。去年的天災大旱,父親應該深有體會,所謂的天降懲罰,不過是百姓想將責任轉嫁,但是也暴露出了大唐的問題,大唐沒有存糧,國庫都沒有,別的地方更是沒有。」

  「為父如何不知,只是非一時可以做成。」李治感嘆起來,他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可是能做好,做成的有多少。

  「就算不是一時可成,那也要去做,大旱一事可見大唐的水利一定要抓緊。」李初說著話,從懷裡掏出一疊紙來,李治立刻警惕,「你這是又想做什麼?」

  李初道:「興修水利,惠澤天下。百姓安則天下定,這個道理父親比我清楚。我現在手裡有錢,我出錢請人,只要父親通過讓我去做就行。」

  興修水利的事李治不是不放在心上,只是沒有辦法放在心上,連年戰事不休,哪裡來的錢去修水利。

  「工部的人,行家裡手給我挑幾個。」要求條件李初全部都提出來,反正錢是她出。工部的官員負責什麼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找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各自能安心。

  李治是沒有看到李初送上來的紙上都寫了什麼,一旁的武媚娘拿了過來仔細地看起來,李治問道:「媚娘以為如何?」

  武媚娘才看了一些,「初兒這是想從水利出手,劃一州一州而動?都是大工程,初兒,你那點身家只怕是不夠的。」

  做,就要做好,只看了一點就能知道李初的目標並不是只在一州,而是天下,興天下之水利以利民,目標遠大,可是想要做成談何容易。

  「母親怎麼不以為,我會借興修水利一事生財?」李初此話落下,武媚娘一頓,自然是想不到的,水利如何生財?

  「這都是後話,如果父親和母親信不過,不如先劃一州給我試試。」李初要求不高,一步步的來,一步步的走,總能達到她想達到的目的的。

  李治和武媚娘道:「媚娘,給我說說初兒寫的都是什麼?」

  武媚娘應一聲,只能給李治讀起李初在紙上寫的內容,那都是什麼內容。

  呂太后:「群主啊,你這是有了錢就想揮霍?就你的那點錢,想改天下的水利,讓民不再受天災之苦,談何容易。你又不是這方面的行家,得找一個專業的人幫你才行的。」

  李初:「現在就是在找專業的人,我手裡沒有,我父親手裡肯定有。」

  真是相信李治,把希望都寄托在李治的身上了。

  「初兒,你可知此事若是做得不好,你會是何下場?」李治聽完武媚娘解釋李初紙上寫了什麼,突然地問,李初道:「我不認為我自己會做不好,所以不想考慮父親說的後果。」

  作者有話要說:新書開更求支持:《我在古代當道士》

  簡介:穿越一場,剛醒來卻看到四周擠滿了人!

  不不不,那不是人!滿屋都是想跟她搶身體的阿飄。

  淚目……

  死裡逃生,卻被告知她要是不想死只有一個辦法,當道士!

  女人能當道士嗎?

  不能也要當啊!

  握緊拳頭上吧,她一定要當一個好道士!

  然後:阿飄師父也可以的吧??

  第104章 武媚娘的心思

  聽聽這信心滿滿的話啊,李治笑出聲來,指著李初道:「好!有志氣。」

  主要更是李初做事做到現在,真沒有她做不成的事,李治又想起了當年那三人說過的話,批的是李初的命,李初,真是大唐的福星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