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敏之一眼掃過李初問道:「是公主和皇上要的我?」

  「你覺得呢?」騎馬奔馳著,武敏之沒有來得及問的問題,必須捉住得閒的這會兒問問,可惜李初不如他所願的回答,反而問起他來。

  「顯然不是,或者從一開始皇上就沒打算讓我跟著公主一道去,只是皇后點名要的我隨公主一道。」有些事武敏之不是不清楚,但更想得到確定的答案。

  這個答案旁的人是不會願意給他的,只有李初會。

  「既然確定了,就好好辦你的事。」問出這個問題的武敏之定然猜到了武媚娘的心思。那麼就更應該好好的辦事,不能落人於柄,把自己置於死地。

  「多謝公主如實相告。」武敏之道一聲謝,由衷的感激。

  「我欠你一個人情,還有一個耳光。」打下去就是欠了人家的情,李初可是牢牢記住了。

  不提這事,武敏之都忘得七七八八了,「很好,能讓公主欠一個人情,我是賺大了。」

  這肯定是真心話,賀蘭敏之和李初交手多年,李初的能力和本事,還有在李治和武媚娘面前能說得上話的地位,他都清楚。

  武敏之更明白,武媚娘對他是有戒備的。相較於武媚娘來說還是李初更方便接觸,只要有李初幫忙,武敏之不至於死的太慘。所以能讓李初欠下一份人情,對於武敏之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

  至此再無二話,一行人急忙的趕到安西都護府,還沒到達軍營卻聽到一陣號角的聲音。

  「這是衝鋒的號角。」曲和之前到突厥,衝鋒陷陣的號角他都記得,此時一聽立刻明白了。

  李初拉住韁繩是,「公主現在怎麼辦?」

  所有人都在等著李初說話,眼下前線已經戰起,那麼他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我記得安西都護是劉仁軌為。走,我們去見一見這位名揚天下的名將。」雖然弄不清楚吐蕃的情況,大唐內的情況,李初是記得牢牢的。

  說去,李初帶著人立刻持了旨意前去都護府,那已經年為七十的老將得知李初這位公主前來,立刻出來相迎。

  「深夜驚擾了都護大人,還忘記都護大人勿怪。」李初極是客氣,沒有擺出半點公主的架子,衝來人客氣無比。

  「公主說笑了,公主說笑了,公主遠道而來,快請,快請。」人雖老,精神不錯,劉仁軌同樣客氣的請李初入內。只是想到聖旨中的內容,劉仁軌看到李初年輕的模樣,心中震驚無比,他們的皇帝陛下不是在開玩笑吧,既然讓他們全都聽從李初的安排,李初要這個仗怎麼打他們就聽話的怎麼打,可是李治怎麼能讓一個小公主來此處理這樣的的事?

  這可是關乎兩國的大事,稍有不慎,將要打得震動天下。

  雖然心裡直犯嘀咕,但是有些話總是不宜說出口的。

  「有勞劉都護了,我想問問吐蕃和邊境現在是什麼情況?」此來的目的是什麼?李初記得一清二楚,也不贅言,直奔主題。

  「尤其是吐蕃,吐蕃的文成公主現在如何?」那是為大唐不遠萬里和親的公主,李初想確定她的安全。

  「文成公主已被下獄,吐蕃進犯,意在指大唐欲文成公主之手,預謀殺他們的儲君,奪吐蕃的傳承,居心不良,文成公主可以先不處置,但一定要讓大唐付出代價。所以從三天前開始,吐蕃連連興兵進犯,三天打了不少仗,我軍士氣低落,有些不敵。」雖然對李初的到來心存疑惑,可是李初問起相關的事情,劉仁軌還是一五一十的回答了李初。

  李初聽的明了,「如此說來吐蕃是想和大唐再起戰事,打著文成公主毒殺他們太子的旗號,指責我大唐不仁不義,目的是要奪我大唐的領土。」

  劉仁軌沒有料到,李初倒是明了,吐蕃的意圖,能知道,好吧,應該不是一般的小公主。

  「既然我軍士氣低落,劉都護沒有想辦法激勵士氣?」身為一方都護,總攬軍政大權,士氣低落總得想辦法激勵士氣,讓將士們一鼓作氣抵禦外敵。

  乍然被問到頭上,劉仁軌連忙答道:「尚未查清文成公主之事,老臣也不敢輕易斷言。」

  「不是不想做,只是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話不能亂說。劉都護慎重我明了,不過你也該告訴我軍將士們,我們大唐的公主絕對不會做出這樣不仁不義的事情來。一個願意為了兩國的和平,不遠萬里嫁到吐蕃多年的公主,怎麼可能會動手毒殺吐蕃太子。吐蕃竟然指責我大唐指使,更是貽笑大方,不知所謂。若是大唐想讓吐藩內亂直接殺了吐蕃的贊普,難道不比殺一個太子強得多?」

  李初把情況細細給劉仁軌掰開了說,一眼就輕視李初的老將,此時驚訝的望向李初。

  「劉都護,我說的可有幾分道理?」李初詢問起來,劉仁軌連忙地道:「有理有理。」

  「不過劉都護,我希望在文成公主的事情沒有查清楚之前,暫時不要和吐蕃再起戰事。」有理是有理,接下來還得將自己的要求說出來。

  「吐蕃進犯若是我們不迎戰,豈不是讓吐蕃認為我們怕了他們?」劉仁軌將自己為什麼一直不避吐蕃之鋒芒的進犯,一直迎戰的原因道來。

  李初道:「爭一時之氣沒有意義。吐蕃不是說我們大唐想要挑起他們吐蕃的內戰嗎?既如此,不做怎麼對得起他們的誣陷。給我半個月的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