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落的是皇后的臉,還是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后,常樂大長公主就沒想過得罪武媚娘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或許人家以為有皇帝李治在後面撐腰,就可以肆無忌憚連武媚娘這個皇后都不需要放在眼裡。

  而眼下的李治和武媚娘的關係太過微妙,李氏宗親的人都是聰明人,必然能夠感受到他們之間關係的變化,暗流涌動,自然引得他們各自出手。

  權力這種東西從來都是人心之嚮往,費盡心思也想要握在手裡的。

  武媚娘握住了,捨不得放手,不容他人染指,自然也會有人費盡心思的從武媚娘的手裡奪過,所以見縫插針的想要得到李治的注意,證明給李治看他可以幫李治做到很多李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姑祖母既然知禮,應當知道何謂君臣,雖有長幼之分,但也有君臣之別。誰在前誰在後,姑祖母不明白。」旁人管不管常樂大長公主李初不理,但是當著她的面敢這樣折辱武媚娘,李初不能容,也不願意忍,出手反擊。

  宣太后:「群主啊,想想李治之前叮囑過你的話,你這是想跟常樂大長公主撕破臉嗎?」

  李初:「連點常識都沒有的,常樂大長公主再把事情鬧到我父親的面前,我倒是讓我父親好好的管管李氏宗親的人,不想和我母親交惡,偏偏還讓李氏宗親的人處處出頭,處處為難母親,踩著我母親的威嚴,想要出頭,這是想要和平共處的樣子。」

  ……宣太后竟無可反駁,呂太后:「是李氏宗親的人,就是李家的人,李家的人想要打擊武后,難道不是遂了李治的心。」

  未必見得李治沒有打擊武媚娘的心思,只是一直操作不當,不僅沒有打擊到武媚娘,反而令自己的權力不斷的流失,現在李氏宗親的人開始冒頭,不滿於武媚娘的權力已經比李治還要大,如果可以借李氏宗親的手打擊武媚娘,李治一定樂意之極。

  李初:「選這麼蠢的一個人來出頭,不是想要打擊我母親,完全就是送人頭。」

  蕭太后:「正是正是,這麼蠢的一個人,連最基本的禮數都做不好,張揚外露,簡直就是送人頭。」

  而隨著李初一出言,常樂大長公主的目光立刻落在李初的身上,李初不失禮數的福了福身。「雖然冒犯但亦是進言,還請姑祖母勿怪。祖父當年曾經納諫如流,以開天下言路,想必姑祖母是長輩,必能為我們這些晚輩做好榜樣。」

  懟了常樂大長公主一記還不夠,就連常樂大長公主想要斥責李初的理由,也全叫李初給堵了。

  拿唐太宗李世民來當擋箭牌,連皇帝都納諫如流,也要求下面的文武百官全都有樣學樣,身為長輩的常樂大長公主若不能以身作則為晚輩們做好榜樣,就不算什麼好的長輩了吧,指責皇后什麼的,更不夠資格。

  常樂大長公主哪裡想到自己不過懟了武媚娘一句話,武媚娘都還沒出聲,李初已經嗆起人來。

  「好,真是好樣的。連太宗皇帝都能拉出來。」常樂大長公主還真不能說李初說錯了,更不能說李初對她的指控有什麼問題。

  「父親說讀史可以明智,尤其是祖父一朝,所言所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敢不聽。」常樂大長公主明顯不滿李初拉出李世民來,李初才不管他,拉出一個李世民算什麼,連李治也要一起拉出來才是,且看看常樂大長公主是不是誰都不放在眼裡?

  素來李初在女眷的名聲一直都不顯,啊,因為李初不太喜歡和女眷往來,平日裡每回參加宴會也只是安坐一旁,話不多說,奉承上前的人她也只是冷淡的應付。

  雖說李初在朝中百官中的名聲,得能言善辯四字的評價,但是女眷們卻不當回事。

  結果這就親耳聽到了,常樂大長公主雖是長輩,可是先帝的事,當今皇帝的教導,難道她能不聽嗎?

  不要忘了常樂大長公主的底氣是誰給的,如果不是李治在後面撐腰,如果不是李治拿她這個姑母當回事,常樂大長公主就什麼都不是。

  「皇后快請入座,聽聞皇后新得了兩個會跳胡旋舞的舞伎,正好今日讓我們一飽眼福。」常樂大長公主被李初嗆得下不來台,城陽長公主連忙上前打岔,想將這尷尬的一幕掩過。

  城陽長公主和常樂大長公主不同,武媚娘還是要給她面子的,立刻接話道:「妹妹放心,一定讓你看個夠。」

  「那可是太好了。」城陽長公主笑眯眯的道謝,武媚娘抬手道:「妹妹請坐,諸位都請坐。」

  適才常樂大長公主和武媚娘交鋒,再有李初和常樂大長公主交鋒,殿內一片死寂,誰都不敢多言,這下子武媚娘開口,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誇讚著武媚娘,也表現出對宴會的期待。

  常樂大長公主被一再落了臉,連反駁都不得,沉下一張臉,倒是她身後的女兒趙芬拉了拉她的衣角,喚一聲母親。

  為什麼自家的母親偏要和武媚娘懟上呢,她將來可是要成為武媚娘兒媳的人,兩家若是關係不好,她如何嫁入皇家,為人兒媳?

  「你怕什麼?有我在。」常樂大長公主顯然很明白趙芬的擔憂,偏偏不以為然。

  趙芬也是沒有辦法,勸早就勸過了,攔也攔不住,她是當女兒的人,常樂大長公主更是打著為她好的旗號,想讓她將來嫁入皇家不會被武媚娘欺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