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一般的小事,李初也不會同常樂大長公主計較,只是此事關係不小。公正二字李初並不是只說說而已,依法而行總是沒錯的。能堂堂正正的處置犯錯的人,為什麼要背著天下人私下行刑?落人口實。

  「好,很好。」李初說的句句在理,常樂大長公主就算不滿也不能反駁。

  此事她以為自己有理,但若按照李初上綱上線的說法,鬧到李治的面前,常樂大長公主不見得能得好。

  對於李初的強勢常樂大長公主不喜,不喜又能如何。事已至此,還能為了外人同李初鬧翻嗎?

  「我們走。」常樂大長公主果然是不滿的,這會兒連李初的面子都不給,直接就要走人。

  「送姑祖母。」生氣走人,想走就走唄,李初絲毫不曾將長樂大長公主的不滿不喜放在心上。

  城陽長公主完全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常樂大長公主已經拂袖而去,趙芬也得乖乖的跟上啊,朝城陽長公主和李初福了福身,追了上去。

  「這,這到底怎麼回事?」城陽長公主小聲的詢問李初一聲。

  李初輕描淡寫的道:「姑母放心,只是一樁小事。姑祖母生氣就讓她生氣吧,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觀不同,意見相左,偏偏事不如人願,只能自己跟自己生氣,常樂大長公主心裡也清楚,比起李初坦然的處置此事,她要用私刑落在別人的眼裡,終是見不得光的小道。否則就依常樂大長公主的強勢,她要不把事情執行到底才是怪的。

  常樂大長公主一走,洛陽縣令可見的鬆了一口氣。

  「洛陽縣令,一切按唐律而行,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我要你堂堂正正的辦理此案。」李初將自己的要求朝洛陽縣令道明。

  「如果我想用私刑,根本不需要請你過來,可是大唐是有法度的地方,一切依法而行,縱為皇孫貴胄也一樣要守法,你明白嗎?」李初怕洛陽縣令不當一回事,只好再次重申。

  洛陽縣令要是還不明白李初的意思,他這個縣令也就當到頭了。

  「下官明白,公主放心,下官一定依律而行。只是此事關係玉霞郡主,還請玉霞郡主隨下官走一趟,上一回公堂。」洛陽縣令朝李玉霞提出要求,關係李玉霞的事,她是受害者,若不讓她上公堂對峙,豈能顯公正。

  城陽長公主再次吃驚了,這件事怎麼還和李玉霞扯上關係了?

  事情都是因為李玉霞,只是這會兒不是告訴城陽長公主的時候。

  剛剛參拜禮佛之後,李初已經讓僧侶過來李玉霞號過脈,李玉霞的身體如何,現在李玉霞自己最清楚,但是這件事還沒完,馬家的人總要處置,馬明必須為自己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好,我隨你走一趟。」這件事由李初為李玉霞撐腰,人證物證樣樣都為李玉霞準備好了,現在只差過堂審問便可定下馬明犯下的罪過。

  李玉霞爽快的答應,願意陪同洛陽縣令走這一趟。

  「長公主,公主,下官告退。」洛陽縣令作一揖而退下,「稍後,另有一件事你也一併處置了吧。」

  在洛陽縣令準備退下去,回城辦事時,李初看到曲和走了出來,立刻出聲攔下洛陽縣令。

  洛陽縣令連忙停下,等著李初吩咐,李初指了曲和開口,「什麼事讓他同你走一趟,他會告訴你的。」

  曲和明了,朝洛陽縣令客氣地作一揖,洛陽縣令同樣客氣的回禮,「是。」

  洛陽縣令帶著一群人回城,城陽長公主得空才問起李初,「這都是怎麼回事?到底發生什麼事?」

  怎麼覺得今天的安國寺格外不同尋常,李初只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城陽長公主,聽得城陽長公主一陣唏噓。

  「所嫁非人竟差點連性命都搭上了,此事若是傳到徐王府上去,不知多少人心疼難過。」城陽長公主擰緊眉頭,很是為李玉霞而心疼難過。

  李初認同的點點頭,所嫁非人確實是件痛苦的事,好在有驚無險,李玉霞現在保住一條命,將來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吃一塹,長一智,玉霞的後福在後頭。」李初不把這事當回事兒,事情過了總會過去,命還在什麼都好。

  城陽長公主伸手拉住李初的手,「你也不小了,你的婚事早該定下,可千萬別學了玉霞。」

  很是擔心李初會重蹈李玉霞的覆轍,李初的事比起李玉霞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卻萬萬不可告訴城陽長公主。

  「姑母說的是我一定記下。」李初連連應聲點頭,立證自己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安國寺不太平,你打算什麼時候回宮?」叮囑李初一句城陽長公主便不再提,只是掛心李初的安全,詢問李初打算什麼時候回宮。

  完全沒想回宮的李初也不能如實的告訴城陽長公主,「姑母放心,我尋個合適的機會就回宮。」

  一聽就知道是敷衍的話,城陽長公主擰緊了眉頭,「你是不打算回宮了嗎?」

  雖然只是暫時的,但是李初確實現在不打算回宮。

  「姑母您就放心吧,我在安國寺能照顧好自己。」李初同城陽長公主保證。

  城陽長公主指著李初無奈極了,「你呀你,我讓你父親和母親來治你。」

  沒有再說讓李初回宮的話,但是也打定主意要進宮同李治和武媚娘說清今日的事情,讓他們一對當父母的好好操心操心李初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