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風使舵得叫一個飛快!宣太后:「你家皇帝就喜歡你如此?」

  提到自家的皇帝,蕭太后驕傲的表示:「咳咳,正是,我可是皇上的寵妃。」

  相較一干都不算太得皇帝寵愛的人,蕭太后確實可以在此點上自得。

  宣太后:「哼!」

  蕭太后:「不過要不是因為成為寵妃,我豈有諸多學習的機會,後來成為大遼太后,一個太后的本事,不好學。」

  至此顯得心酸,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自己清楚,蕭太后的一生與宋交戰,她事事都為大遼著想,意在踏平大宋,入主中原,可惜平生傾盡所有都不能,她不相信任何人,因為她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利才是根本。

  偏偏就是揣著此等想法,生生錯過培養李初成形的那些年,然後現在她的積分是四個太后里最低的。

  憶往昔是淚,但蕭太后下定決心改過,她要後來者居上,瞧著吧。

  李初只當作聽不見李治的話,埋頭吃她的飯,李治得不到李初的回答,便明了李初的話不好對人言,並不與李初追究,反正無論怎麼樣,李初要選駙馬得選,不要選都得選,三月為期,期滿由他來定。

  可憐李初面臨霸道催婚,虧得她當年費盡心力的想爭得婚姻自由的權力,更是以為自己做到的,現在才知道皇帝和皇后都是騙人的。

  不過總算緩了緩三年,三年的好日子,額,她應該知足的!

  李初寬慰自己,先把肚子填飽了。

  坐在對面的李治吃得不多,好在三菜一湯父女二人吃完了,李治等人收拾時朝李初道:「有了賀蘭敏之一事,你說還要不要召武三思和武承嗣回來奔喪?」

  吃飽喝足的李初一下子卡住,脖子僵硬的轉向李治問,「父親還想牽制母親?」

  賀蘭敏之要怎麼處置是一回事,李治要說不想看看武家的人都是怎麼樣定是假的,而武媚娘更需要清楚地識清武家人的嘴臉,李治必要助她一臂之力的。

  李治道:「是啊,你母親也會想讓他們回來送你外祖母一程的,怎麼能不為你母親辦好此事。」

  端是為武媚娘著想的用意,李初明了地道:「對付起他們來,無才無德的人手下無須留情。」

  第084章 賀蘭敏之的自救

  不日,李治下詔追封楊氏為魯國忠烈夫人,特赦流放千里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回長安奔喪。

  猶記得當日武承嗣和武三思犯下大錯,李治奪去他們身上的爵位,官職,流放三千里,並下詔永不赦免,不想今日竟然為武媚娘,為了楊氏而破例。

  人只要回了長安,往後要不要再回流放之地不過是李治一句話的事。遠在千里之外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快馬加鞭的趕回來,誰都清楚這是他們的機會,一個可以讓他們永遠留在長安的機會。

  可是對於賀蘭敏之來說,賀蘭敏秀的一句話叫李初聽個正著,賀蘭敏之怎么喝斥不重要,重要的是賀蘭敏秀生了此心,有了此念,要她生或是要她死,都只在武媚娘的一念之間。

  武三思和武承嗣再被特赦回來奔喪,對賀蘭敏之更不是一個好消息,至少賀蘭敏之自那一日後如坐針氈,如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偏偏他一次又一次的找機會想和武媚娘解釋,武媚娘完全沒有要給他解釋的意思,每次賀蘭敏之一但提起了此事,武媚娘立刻打斷他的話頭,明擺著不想聽到他的話。

  賀蘭敏之從前是盼著楊氏死去,可是如今卻才懂得,楊氏在,他的話不管武媚娘想聽或是不想聽都會傳到武媚娘的耳朵里,楊氏一死,連為他說情的人都沒有了。

  武媚娘看著往來於自家的命婦,每一個人都畢恭畢敬,眼中帶著淚珠,好像死去的楊氏就是她們的親人。

  其中的真假武媚娘心裡有數,又怎麼樣呢,世上的人都帶著面具,都有自己的目的,只要他們可以記住自己的身份,能夠裝出表面的樣子,讓她看到她想看到的就夠了。

  李初陪武媚娘回來過幾次,每回武媚娘盯著人看著不眨眼的時候都讓李初打從心底里發毛。

  「皇后,郭夫人求見。」守靈是個體力活,好在武媚娘的身體一直不錯,楊氏去世,李治同意讓武媚娘全身心的操辦楊氏的喪事,宮中諸事,朝中諸事都不用放在心上,他會讓人將重要的事送到武府,該知道的事武媚娘會知道的。

  李初陪在武媚娘的身邊,正好武媚娘也教起李初喜喪諸多的事,雖說李初貴為公主,這些事都有人幫她去辦,可她總是要知道到底諸事如何,總不能由下面的人忽悠了。

  武媚娘正提喪儀之制,代承前來稟告,武媚娘是剛帶李初回了房間休息,知武柔前來便問李初,「猜猜看你姨母前來所為何事?」

  李初一下子頓住,武媚娘道:「說說看,你就算一直不說話,我都知道你是心裡有數的,但說無妨。」

  一直想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李初叫武媚娘點破,李初只好道:「若是外祖母喪儀諸事大可在外面光明正大的同母親提起,私下求見,必是不宜對外所言諸事。賀蘭敏之的事?」

  不太確定,雖然有所猜測,並不代表此事就是真的,可是賀蘭敏之能說動武柔幫他開口說話,好本事。

  「放了太久,再有你父親下的詔書,特赦武承嗣和武三思回長安奔喪,即然能特赦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沒有那天叫你聽到不該聽到的話,他是不擔心的,現在的他叫我晾了太久,我不願意聽他說任何話的態度,人或許有不畏於死者,更怕的是等待,等待死亡的到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