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不下得去手的事再說再說,反正李初現在又不是把駙馬的人選定下了。

  蕭太后急了啊,「群主你不是吧,你難得看中一個人,現在竟然要打退堂鼓。」

  李初無奈地問啊,「那依你的意思是想我怎麼樣?不管不顧的現在就把人搶了帶回宮去,直接同我父親說,嗯,父親,我選好駙馬了,就是他吧。你以為我現在在演劇啊,竟然需要成為一個霸總?」

  又說了她們聽不懂的話,系統只好解釋,「霸總,霸道總裁的簡稱,就是……」

  一通解說了霸道總裁,反正就是無腦加強取豪奪的,怎麼看怎麼戀愛至上。

  蕭太后:「這樣的人都能當總裁,你們確定他不會把自己的基業敗光?」

  李初悶笑,確實想得有道理,怎麼可能會沒有這個可能呢,但是想看這類文的人喜歡的就是這樣的調調,壓根不帶腦子去看,所以……

  呂太后:「我覺得再怎麼嫁人都得知根知底,群主不喜歡高門大戶,但也得防著被人算計吧,李家的仇人,武后的仇人,都不少。」

  宣太后:「我也有此擔心,都記得當年的案子牽扯出來蕭王兩家的後人吧,雖然這些年相安無事,群主同人算是達到一定的目的,不過,小心無大錯,群主總不想枕邊人都得防著吧?」

  並非危言聳聽,而是這樣的可能完全存在,要是李初不把關把好了,真嫁個仇人,那真是坑大了。

  李初無奈地一笑,「要是那麼巧,得看人是想殺我還是想借我的手殺父親和母親了。」

  蕭太后:「一般來說定是後者,所以要找沒有家底的人,你得仔細的查。」

  雖然很想讓李初選好駙馬,但無根無底的人最容易造假,確實得防李初不小心中了別人的套,嫁一個仇人吧?

  李初:「所以才說事情先放一放,查清楚再說,沒有查清楚前什麼都不用說。」

  對了,從一開始李初就說要先緩緩。

  *

  只是和吐蕃的事李初以為事情到此算完了吧,結果又得到一個消息,吐蕃向大唐再次求親,點名道姓的就要李初。

  武媚娘和李治本來就操心李初的婚事,結果倒好,吐蕃又來湊熱鬧。

  與吐蕃在大非川一戰,對於吐蕃來說可是前所未有的勝利,站吐蕃人的立場,此一戰讓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唐不是不可攻破的,看他們不就是大敗了大唐的軍隊?

  多年前吐蕃求得文成公主,眼下他們的太子定下,自然也該準備求娶一位公主回去。

  只是同從前的交好不同,這一次他們點名求娶李初,大唐的安定公主,都是因為李初當日將他們打敗,見識到大唐公主的厲害,他們就想一定要將此仇報回去。

  這麼一點心思當然不是李初弄清楚的,是武媚娘派了人去,從吐蕃人的對話里聽到如此情況。

  武媚娘把話告訴李治,李治冷冷地笑著,「好,好啊,好啊,他們可真是有本事,只是贏了大唐的一戰罷了,竟然不將大唐放在眼裡,連朕的公主也敢打求娶之意,想行復仇之事?」

  武媚娘一眼瞥過坐在旁邊壓根沒有當回事的李初,「初兒。」

  事情就是李初惹出來了,李初沒有看到李治生氣了嗎?此時此刻怎麼不勸著點?

  「父親,你不是應該覺得高興嗎?要不是因為我打得他們的臉痛,他們怎麼會想尋我報仇?他們想娶我就讓他們想,反正又不可能,且隨他們去就是,你可千萬彆氣壞了身子。」李初收到武媚娘的目光,立刻收回思緒,她不是有意失神的,都是因為群里的太后們再次說起婚事了,要是李初早把婚事定下就沒有今天的煩事了吧。

  打了吐蕃他們一回怎麼了,留他們的性命都是手下留情了,竟然動心思假意娶李初然後再好好報仇,更敢把話放出來叫武媚娘聽到,一群二傻子嗎?

  李治道:「我都聽說了,他們先是扮作商人入的長安,接著有意挑釁我大唐的將士,有意辱我大唐,眼下辱國不成,又亮出使臣的身份,更欲求娶於你,他們所圖不小!」

  確實不小,要不是一開始就叫李初落了他們的臉,他們未必會這麼快的把自己的身份亮明。

  「既然這樣,父親想如何?」李治是生氣的,任是誰碰到這樣的事都不可能不生氣,生氣是正常,但是生完氣之後怎麼樣,額,得考慮清楚。

  李治握緊拳頭,看得出來他是有想法的,只是沒有說出來。

  「該給吐蕃一個教訓,要不然他們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武媚娘輕聲地說起,李初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仗。」

  李治道:「師出無名,你不是說了大唐不宜再興刀戈。」

  李初道:「是不宜,但也不能任由他們欺負到我們頭上,都到我們大唐的長安來大放厥詞了,要是放過他們,往後誰會把我們大唐放在眼裡。父親,我有一個好主意。」

  思來想去想讓大唐鎮住吐蕃不是什麼難事,不動刀戈都可以。

  「說來聽聽。」李治確實咽不下這口氣,恨不得立刻將吐蕃舉國以滅了,縱然再氣,總得想想大唐,想想百姓。

  氣再大,那都是為人父的氣,為人君的氣,要是想要發泄出來,得想好利害,是否會對大唐不利,對大唐的百姓不利。

  李初有辦法不動兵戈就可以達到震懾吐蕃的目的,正好,李治確實的想揚眉吐氣,又不想讓百姓,讓大唐再起戰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