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媚娘來了。」李治輕喚一聲,武媚娘走到李治的身側,「陛下今日既賜下初兒的公主府,妾請皇上也將賢兒的王府,讓賢兒出宮居住吧。」

  來意直接道明,李治微微一頓,「為何?」

  總有些原因吧,武媚娘一向不是隨便做事的人,她既然請了,定是出了什麼事。

  「孩兒大了,心思也就多了,何不早將他放出去,也好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李賢的心思是什麼,李治不至於不明白,太子之位,李賢並不認為自己比李弘差,他一直很努力上進,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但李弘的能力並沒有讓李治失望,換太子一事關係重大,李治並不認為李賢可以做得比李弘好。

  既然不想給李賢不該有的想法,不如按武媚娘說的早早把人安排出宮去。

  「媚娘提醒得對,朕原想孩子都算小,留他們在宮裡多看陪陪我們也好,到是忘了皇家的孩子從來長大都是在人無所覺察的時候。可是若讓賢兒搬出宮去,他的府邸安排在哪裡?」李治想到一個問題,他不是一個偏心得沒邊的父親,讓人出宮,賜下府邸,總得想想賜哪兒吧。

  武媚娘道:「原本的魏王府如何?」

  此言落下李治一下子坐了起來,看向武媚娘,他的眼睛已經越發模糊了,但他記得武媚娘的樣子,記得她美麗的容貌。

  「媚娘想好了?」李治雖然心裡閃過各種的想法,他已經坐直的身子彰顯他在聽到武媚娘的提議時內心的震驚,可是他還是問武媚娘確定要如此?

  「皇上,賢兒不小了,不想他爭,不想將來再現骨肉相爭的局面,自該從現在開始告訴他。魏王,就是起了不該起的心,到了最後才會逼得太宗不得不將他趕出長安。陛下不願意再看到同樣的局面,妾亦是此心。」武媚娘說得情真意切,李治並沒有懷疑的理由。

  魏王府,那是他一母同胞的另一位兄長的府邸,並不比晉王府差,若不是因為李泰做下的事,魏王府是不會收回來的。

  思量再三,李治的心裡是認同武媚娘的提議的,可是並沒有輕易答應。

  「陛下,放賢兒出去是給人提一個醒,賢兒是我們的孩子,可是為了穩固太子之位,我們可以舍了他,若是有人想挑起他們兄弟相爭,想必不會放過如此機會的。楊家的人死絕了,暫時沒有查到有用的線索,何不引蛇出動,想必他們一定在暗中等待時機。」武媚娘將另一層意思說破,正好說到李治的心坎上。

  李治握緊雙手,「以賢兒為餌?」

  武媚娘接過話道:「陛下同妾都可為餌,他不可?」

  都是為了大唐的安定,為了把幕後的人全都揪出來,為什麼現在不可以用李賢做餌?

  「就依媚娘的。」李治做下決定並不遲疑,一聲依武媚娘的,武媚娘聞之一笑,「必不讓皇上失望。」

  李治先笑了道:「朕一直都知道媚娘做事不會讓朕失望,非是今日。」

  另有所指,武媚娘聽之微微一頓,隨之還是朝李治笑了,李治道:「末兒的封號也該定下了,媚娘可有想法?」

  給李初把宅子定下,李末的封號李治思來想去還是應該同武媚娘商量後再定。

  「陛下怎麼想起末兒的封號了?」武媚娘一頓,不知李治為何說起李末來,是有什麼特別的事?

  「初兒提起她早早得了封號,末兒倒是到現在都沒有定下封號,旁人喚公主都不知道喚什麼公主,朕思之有理,也是時候該把末兒的封號定下了。」李治並不瞞著,事情是李初先問起的不假,他思來想去,最終決定依李初所說。

  武媚娘道:「初兒心裡有了封號了吧?」

  果然了解李初,李初自來可不是張口說話不負責的主兒,而且李治肯定會問李初的。

  「正是,初兒提議太平。朕思來甚好。太平,天下太平,一家太平,寓意極好。」李治十分認同太平的封號,武媚娘聞之道:「陛下說好自然是好,都聽陛下的。」

  只是一個封號罷了,李初能想到李末封號的事,可見把李末放在心上了,至於封號定下,李初只是進言,決定權在李治和她的手裡,若不是封號確實好,他們又怎麼會同意。

  李治道:「那便兩道旨意一起發下吧。」

  武媚娘笑著附和應著,李治道:「來人,擬詔。」

  所以,在長安的人都沒有消化完李初一個公主竟然叫李治賜府原本的晉王府時,接著兩道旨意下達,一份是李末被封為太平公主,定封號的旨意,沒有人有意見。讓他們心中詫異,更是不平的是後面一份,關於李賢的旨意。

  賜府邸於原本的魏王府,與李初相較,知道太宗時爭太子位諸事的都知道魏王李泰的下場,可是李治竟然給兒子賜下如此的府邸,李治是何用意?

  不是沒有人想過,只是一個個都不願意去承認。

  而李賢在聽說自己的府邸也定下了,卻是從前的魏王府,整個人都傻了,二話不說的衝到宣政殿,恰好武媚娘還在,李賢進殿即跪下,「父親,母親,為什麼,為什麼姐姐可以定父親曾經的府邸為公主府,孩兒,孩兒卻要承伯父的府邸?」

  李治並不意外李賢的到來,李賢的質問也在意料之中。

  「你說是為什麼?」李賢的詢問,李治反問。

  李賢語塞,武媚娘道:「聽到你父親將曾經的晉王府賜給你的姐姐,你在想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