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主放心,我一定將熱騰騰的飯菜給太子,王爺他們送到。」衛因本以為自己今天要錯失美味,不想她有神助攻,竟然可以借太子和諸王之勢,得償所願,她保證一定會把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們送到的。

  「公主。」看衛因高興的樣子,慈心擰緊眉頭喚李初一聲,想讓李初不要太寵著李衛因。

  李初道:「衛因不管喜歡什麼從來沒有失職,我為何要管她?」

  知慈心何意,慈心沒少背地裡訓衛因沒大沒小,對李初失了恭敬,李初就算有時候看見都會當作什麼都沒有看見。

  衛因的性子雖然單純並非沒有分寸,像李初吩咐她做的事,衛因從來沒有辦砸過,對於李初來說衛因已經做到她該做的事,苛責的連一個人的喜好都不能容,何必。

  「來日你若是有了中意的東西,大可告訴我,我今日如何待衛因,以後也會如何的待你。」看慈心再要相勸,李初先一步笑著同慈心說來,也朝著另外一個沒有作過聲的青蕪道:「青蕪也一樣。」

  青蕪倒是落落大方,朝李初福福身相謝道:「如此奴婢謝過公主。」

  慈心還能說什麼,李初是一視同仁,並不是對衛因例外,她再要拿著此事不放,失禮的人就是她了。

  「奴婢謝過公主。」慈心只能和青蕪一樣福身相謝。

  *

  總的來說李初報紙一經投放引起的反響並不小,識文斷字的人在看到所謂的報紙時,驚嘆什麼時候竟然出來如此物甚,最後得知竟然是一間名叫百姓報館刊登出來的,即訝於所見所聞,拿上手看到報紙上的內容更多是大驚,敢議國事的報紙,什麼來頭。

  此後,每日百姓報紙都有投放,裡面囊括天下各類,國事,民生,還有各種各樣的詩詞歌賦,寫文的人為天下人所知,名聲鵲起,至此,開始有不少的人想往報館內寫作,投放各類文章,其中又以庶士最多,李初在看到一篇篇的好文章時,趕緊給李治送過去,讓李治見見,想要賢才如何能不給人機會?

  觀文章可知人的心性,不得不說李初確實開一個好頭,百姓報館一向不管什麼人來投文,來者不拒,待館內的看過文章,覺得寫得不錯的都會給了李初挑出來。

  當然,那得說說由名譽上作為百姓報館主編的人。

  文采自是不必說的,更有傲骨錚錚,此人是李初千挑萬選出來的,乃是一位名揚天下的儒士只是其餘年從未出仕,若非李初將報館所刊的內容告訴他,他是斷然不會答應李初的。

  而此人名為魏企,今歲已經五十有六,姓魏的人總是讓人不自覺的想起魏徵,李初讀過關於魏徵的諫言,不得不說魏徵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敢懟得皇帝都怕的人,古往今來僅此一人啊!

  所以魏企此人,李初只要他把好關,開好頭,百姓報館是為百姓,為天下而存,只要是關乎百姓的事,無論多少人都可以報,各家士子但有言不能上達天聽,報館照樣可以幫他們做到。

  短短不過一個月,每日投稿的人不要太多,李初高興,李治更在讀到諸多的文章是更高興,「原以為天下無才,不料如此多的士子藏於民間,不為我們所知。可是科舉之制為何沒有他們上榜?」

  是的,大唐不是第一次開科舉,李初拿來的文章里可見文采出眾的並不在少數,為何科舉取才之時沒有他們的名字?

  李初道:「父親,參加科舉的人想到你的面前前,他們得過五關斬六將,臣子各有各的心思,能為才而用,無畏於人的有幾個,或許我們應該想想。百姓報館就不一樣了,文章刊登出來,叫他們看到我們是一個可以納天下言的地方,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盡可暢所欲言,他們想要揚名天下,何嘗不是希望可以借百姓報館顯露在父親的面前。」

  是的,李治細細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李初接著道:「送文章來的人其實在試探,他們想知道百姓報館是不是真的可以直達天聽。」

  「想是他們不在意結果到底如何,成則成,不成他們其實也沒有其他的損失,畢竟他們失敗過一次,再一次的失敗,他們能接受。」李治明了李初的話,接過想起其他人的心思,心中百感交雜。

  李初嘆一口氣,不無難過的道:「世族門伐,何等龐大,庶士想要出頭不容易,但相對從前總是容易得多了,往後唯盼能越來越好。」

  科舉的改革,不是一步登天的,還得想辦法才是。

  「舉才不避賢,你是大唐的公主,你是可以舉賢的。」李治不知是有意或是無意提起此,李初驚得差點把脖子扭了,好在控制住,沒有出洋相,但顫顫地問道:「父親,你沒說笑。」

  李治道:「關乎國家大事豈能說笑,看看你的母親,她同樣舉賢而用,你有何不可?」

  ……拿她和武媚娘相提並論,李初怎麼感覺心裡越發的不踏實,喚一聲父親,李治應一聲,提醒一般的道:「初兒,不要忘了你的初衷,想要將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百姓報館,想讓他們信任你,你就得展示一二。」

  展示什麼?展示她背後有人,她說的話完全可以傳到李治的耳朵的,她,她,她……

  宣太后:「我總覺得李治在下一盤大棋。」

  呂太后:「總覺得對眼下的群主有利,可是將來是不是有利就不一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