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候不早,你們休息吧。」李初看人安排妥了,該說的話也都說完,利落的準備走人。

  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都沖她福福身,「多謝。」

  一聲謝不是第一次聽,但是依然叫李初聽出別的意味,謝得真誠不虛,好吧,總算有點腦子,聽進李初的話了。

  李初擺擺手離去,曲和作為第一個通氣報信的人,適才李初和李弘說話時他沒有插嘴,眼下李初都把事情安排妥當,他必須要將心中的擔心說出來。

  「公主,這麼兩位並非善類。」李初的心思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分明,曲和擰緊眉頭,心裡自有思量。

  「皇宮裡長大的人,誰會是善類,更別說她們是在冷宮活下來的人。」李初並沒有小看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只是相比一開始多幾分衡量,現在李初可以肯定地說,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都是有心計有謀略的人,哪一樣都不差。

  曲和道:「公主就由她們如願以償?」

  李初知道曲和話里的意思,搖了搖頭透著無奈地道:「曲和,給人留一線,不把人逼入絕境,或許對大家來說是好事。」

  是的,李初不想輕易手上染血,而且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更是李治的孩子,如果李初敢動手要她們的命,李治會怎麼想?

  今天能取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性命的人,李治不會在心裡想,將來若有一日,她是不是會取旁人的性命?

  李初沒有忘記上一回和李治聊起來的事,李治最喜歡的就是李初教導李賢時說過的一些話,在李治看來,教訓弟弟的時候不忘教導弟弟的李初,讓李治很滿意。

  知道李治的底線,李初努力十餘年才得到李治的另眼相看,成為他心中獨一無二的女兒,李初是有多傻才會去親手毀掉這一份獨一無二。

  曲和沉著半響,終是抬眼看向李初,或是想確定李初說的是真心話還是假話?

  「好了,有些事你既不能想,更不能說出來。說出來會成為你的錯,到時候我都保不了你。」李初沒想除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曲和話里話外的意思完全是想讓李初動手的,李初現在已經很清楚的拒絕,如此若是曲和依然一提再提,到時候不是李初容不容得下他,而是李治會不會容得下她。

  李治的目光看向曲和,曲和正看著慈心和衛因,衛因大大咧咧的似乎凡事都不放在心上,架不住有個慈心,慈心的手段瞞得過旁人能瞞得過曲和?

  本質上是一樣的人,裝都裝不好。

  「奴記下了。」李初告誡曲和是一片好心,曲和明白自然要道上一聲謝。

  李初回到紫宸殿,沒到房間已經看到一個人立著那兒,李初不至於認不出人。

  等著門前的人正是白蒿,不能確定是蕭家或是王家的後人。

  不過她的病已經有了起色,倒是沒有再走一步搖三搖的感覺。

  「公主。」白蒿的神情淡淡,李初認識她許久,倒是一直沒有見過她變臉。

  「有事?」一直以來白蒿都是沒事不找李初的,像今天一般守在宮門前分明等著李初的樣兒,李初開門見山地直問。

  等著李初的確有事的白蒿朝李初再福了福身,帶著詢問的道:「公主殿下打算一直養著我嗎?」

  李初立刻反問道:「不養著你能如何?讓你為我做事?」

  像白蒿的身份,李治和武媚娘可是從一開始就想把人弄走的,只是李初堅持,白蒿才能留在李初的身邊,要是一直帶著,李初倒是沒什麼所謂,別的人就不一定了。

  白蒿端是直接,「公主把我困在宮中豈不失了你原本收留我的意義。」

  提及此,李初好奇了,「你倒是說說看,我為什麼收留你?」

  按李初來說,當時她僅僅是為了解決麻煩,又看出白蒿對於一群亡命之徒來說雖然重要,同樣又是累贅的情況,談成條件,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穫。

  李初的目光看向白蒿,等著白蒿回答,白蒿道:「你不把我帶在身邊,他們會以為我已經死了,認為你已經毀了約,會做什麼樣的事,相信你比我更清楚。」

  很聰明的人呢,李初道:「那該是我要操心的問題,你並不需要擔心,可是你提出來了,你想如何?」

  對啊,有利於李初的事,正常來說眼前的人不應該告訴李初的,說,只能是她有自己的打算。

  「公主殿下,我並不是無用之人,我只想在公主的身邊擁有一席之地,將來才有資格談條件。」白蒿並不傻,至少她會自請不是無緣無故的,比起很多人來,她很清楚自己的命運決定在李初的身上。

  想爭取,想爭得一席之地,她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否則最後的下場只有一個。

  李初看著白蒿,她從一開始見到白蒿就覺得白蒿不像尋常的女郎,一個身體不好的女郎,但能堅持走到長安,能在層層危險中活到現在,有旁人一心庇護,何嘗沒有眼前的人自己出力的原因。

  「你能做什麼?」想做事,可以的,前提是李初要知道她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白蒿來堵上李初,即是料定李初一定會同意讓她做事的,只要有機會她就會牢牢的捉住,不會放過。

  「我讀書識字,除了不能為你擋刀箭,其他的事我都可以做。」白蒿端是說得直接,李初聽著已經笑起來。

  「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跟在我的身邊為我做事,身體要好。太醫怎麼說?」李初挑起眉頭問一旁的人,芯兒已經沖李初答道:「太醫說需得靜養半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