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后們正打算仔細的分析李治此舉的深意,結果提出問題的李初喊打住,說到活久一點,難道她們能活得久,能夠熬成太后,不正是因為她們事事想得多,想在很多人的前面?

  聽李初的意思完全並不覺得!

  蕭太后:「群主,話是不是說反了?」

  李初:「並沒有,你們是太后,需要多想,可我是公主,不需要多想!」

  身份本質上的差別總是有的,不好當作不存在!

  李初決定心存疑惑即得去問李治,直來直往比沒頭沒尾不明所以的猜起李治的意思定要好!

  意思同群里的太后們一說,換位思考一下,她們作為太后時要是想警告兒女的時候她們會做的事,額,罷了,罷了,要是代替到兒女的身份上,對待李治的態度即不需要一直的猜,完全可以按李初的想法去做!

  一致同意李初有話要去直問的做法,齊齊整整等著李治出來。

  武媚娘幫著李治更上衣,才換上衣裳的李治已經驚奇咦了一聲,武媚娘生怕有何不妥,關心地問道:「皇上怎麼了?」

  「衣裳很涼爽。」李治換上已經感受到,武媚娘何嘗不是驚奇。

  「先前初兒說過要為皇上製成夏涼的布料,竟然真的做成了?」武媚娘想起上回李初提起的制布一事,直以為李初是在說笑,不料李初真的做到了。

  李治招呼武媚娘道:「媚娘,快為朕換上。」

  才換上已經發現新奇,涼快許多不說,衣裳薄入蟬翼,握在手上滑順如絲,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布料?

  李初在外面守著,早料到李治和武媚娘都會驚奇無比。

  聽到腳步聲看過去,李初瞧著李治和武媚娘一道行來,李初還在欣賞李治身上衣裳的繡樣,不得不說尚功局手藝著急好,好得讓挑不出刺,繡樣栩栩如生,要不是有人告訴你那都是繡上去的,還以為是真的。

  「此等布料初兒有多少?」李治走到李初的面前近切地問起李初,李初有多少?

  李初的腦迴路和李治雖然有點差別,並不算太多,李初又極快的回過神,因此答道:「不多,製作繁瑣,想要做多不容易。」

  李治立刻道:「初兒有多少,我要多少。」

  沒錯,李治想全都買下,李初看向李治,不著急的答應,李治相比起外頭的貴族來,必須要富得多,雖說不想賺親爹的錢,可是親爹想要她的布,還想全都攬了,李初暗戳戳的打起別的主意。

  「父親我們談筆生意唄!」想怎麼能不動,她都能看出的商機,難道李治會看不出來?別逗了啊,皇帝都是人精,沒有他看不透的事。

  而且皇帝不會嫌錢多的,要是能把李治拉上經商的道來,日常有個大股東坐鎮,她手裡沒人的事完全可以讓李治幫忙解決,想把生意做大,大到可以惠澤萬民的地步,不行嗎?

  李治……他未償沒有想和李初談生意的意思,不過比起生意來,李治第一個反應是切身之所好,能讓他免於夏天著衣太重,太悶熱得難受的布料,李治僅想據為己有,但看李初的意思並沒有讓他獨享的意思,說到生意,難道如此布料不值錢?

  急於想將布料據為己有的人,此時此刻恢復了皇帝的腦子,所以,李治指著李初道:「有什麼主意坐下來說,慢慢的說!」

  對啊,慢慢的說,不急於一時!

  李初既知李治動心了,想到布料的好,自然明白其中之利。

  「父親和母親先坐。」李初笑眯眯的先請父親大人和母上大人坐下,他們不坐她倒是敢!

  「拿蒲團來。」李治招呼人,商量大事的時候怎麼隔得老遠的商量,坐近一點,他能看清李初的樣子。

  李初心下安樂,太后們都好奇死了李初想和李治談什麼生意了,和李治的生意李初要怎麼做法?

  等著,等著!

  宮人們拿了蒲團上來,李治坐下,武媚娘跟著坐在一旁,李初坐他們對面,要是換一個人面對大唐皇帝和皇后的雙重壓力,話說得可能都不利落了,李初早就習慣,神色如常。

  李初的生意要怎麼做,早在沒做之前人家都已經把計劃書寫好了,有後台的人生意分成兩種,一種是針對有錢人,世族,官宦人家的,一種是針至普通百姓的,相比有錢人,難道不是普通百姓更多。

  有錢人的錢要狠賺,普通百姓,賺得少一些,更多為惠澤於民。

  賺了有錢人的錢,更得想辦法惠民,令天下的人更多能夠安居樂業。

  「說。」李初的想法李治第一次起了正視之意。本來啊,女兒想經商,想賺錢李治能以為是什麼大事,只是認為李初想要玩鬧的心,尋一個出宮的理由罷了。

  可是穿上李初做出來的衣裳,李治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誤會了,沒有能理解到李初的真正用意何在?

  李初正式同李治說起交易,李治本著為君納諫的本意,理當聽聽李初的話,讓李初說,只管的說。

  「父親,孩兒一直都有一個想法,想讓大唐的人都能穿到拾遺坊的布料,不僅如此,若能與他國貿易,自然更好。拾遺坊眼下的定價之高,皆因孩兒處於起步階段,孩兒得賺到錢才能惠澤於民,惠澤於天下,等孩兒成長起來,接下來孩兒會讓人大批量生產尋常百姓的衣裳,百姓講究衣裳的實用,耐穿,比起世族要求獨一無二,百姓更實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