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像李初這樣敢據理力爭,有自己的想法,他還挺高興的。

  上官儀是個認死理的人,他什麼時候被人懟得話都說不上來了?

  李初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把他放在眼裡,不拿他當先生來看,他是一點都不想再教這樣的徒弟。

  「皇上也認為臣有錯?」上官儀把李治說出來的話再問。

  李治不是來跟上官儀吵架的,他是來平息事端的人。

  「上官大人,你認為我說的哪裡不對?你若能辯駁上來,何必昏倒。」李初忍來忍去,終是沒能忍住把這話說出來,那滿臉的不悅,上官儀有脾氣,她就沒有嗎?

  李治想安撫人的,結果倒好,沒給他安撫的機會,李初已經懟起人來。

  上官儀指著李初道:「陛下,你看,你看,公主如此,臣如何再為人師?」

  李初可不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話我剛說沒一會兒,你不會連這一句話都沒明白吧。你想說我不對,你倒是說說我哪裡有錯?你不同意我的想法,那麼請你反駁,只要你駁得對,我虛心受教。反之,明明我指出來的是事實,就因為你年紀大,就因為你是大唐的宰相,就能顛倒黑白,以勢壓人?上官大人,素日難道你在朝堂上,為我父親辦事,為大唐辦事,從來不管旁人有理沒理,你只管你的想法,不聽他人諫言?倘若是,你贏。」

  十分的不善,李初本來想著把人氣成那樣已經不錯了,還是別太過份的好,見好說收。結果有人還想擺架子,擺什麼擺,她不咽這口氣。

  李治抬眼喚一聲初兒,李初直接跪下道:「若是父親也認為孩兒說得有錯,連真話都不能說,不能反駁大唐的宰相了,那麼孩兒知罪。」

  這麼直接的一跪下來,李治……

  上官儀沒想到李初跪下還挖了一個坑等著他,大唐的宰相是一個不能接受諫言的人?

  自然不是,大唐的宰相也要接受下臣進言的,若是有錯的地方,有就得改,不願意改的,還有和你同事,觀你言行的人。

  李初這不依不饒的樣,李治覺得比起上官儀來,還是李初更不好對付的多。

  「時辰不早了,送上官大人出宮回府吧。」事到如今,別想讓李初去賠禮了,不把上官儀再氣出個好歹來就算不錯了。

  李治揮手讓人送上官儀出宮,上官儀想再進言,李治已經撫過頭道:「哎呀,朕這頭又痛了,去,快去傳太醫過來。」

  上官儀再有千言萬語想說,此時最著急的還是李治的身體,「快,快扶皇上回宮,快。」

  催促著內侍扶李治回去,李治喚著初兒,李初趕緊的站起來,第一個扶著李治走人,李治裝著痛得難受,不忘回頭只叮囑上官儀:「上官儀,你也趕緊出宮回府歇著吧。」

  這就走了,群里的太后們,宣太后感慨:「當皇帝不容易,尤其有群主這樣的女兒的皇帝,更是不容易。」

  李初:「我怎麼了?」

  呂太后:「正直,較真,沒什麼,但是你明知道皇帝帶你來尋上官儀是為了化解你們之間的矛盾,你為什麼還要和他吵呢?」

  李初:「上官儀太過份了,他是想向父親證明他是對的,他更希望父親可以認同他的想法,那麼接下來他會做什麼你們不知道?」

  蕭太后:「只要他還沒做,任他如何想又怎麼樣,現在的武后可不是當年的武昭儀,只能依靠皇帝而活,現在的她,有了自保的能力。」

  都清楚李初之所以會和人吵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都是為了武媚娘,身在風口浪尖的人,一點小事都有可能變成大事。

  但是,李初是不是小看了武媚娘,武媚娘從來不是沒有準備的人,那麼多年過去了,武媚娘怎麼可能還不明白李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治要這個天下安寧,為此可以不惜一切,換而言之,若是有一天她成為李治認為的那一個可能威脅大唐的人,李治定會毫不猶豫地解決武媚娘。

  武媚娘這一生活到今日,她是不可能再任由人來隨意主宰她的生死的。

  孝莊太后:「有話直說,較真,有何不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敢把話說出來。自然說出來的那一個,據理力爭的人,不是更難得可貴?」

  李初更認同孝莊太后的說法,她就是她,就算她想努力改變一些事,代價也不應該是成為一個不像她的她吧?

  李治拉著李初出來,裝著頭痛的,武媚娘已經讓李弘帶著李賢他們全都散了,就連武媚娘都回宮了,所以李治拉著李初直接往自己的宮裡去。

  「你這孩子,明明讓你去賠禮,為何又管不住你自己的嘴?」李治走遠也不裝了,問起李初,想知道李初怎麼想的。

  李初答道:「我賠禮是因為我大度,不願意和他一個老人家計較,不是因為我錯了,那麼在他還揪著想把一切的錯都歸於我頭上的時候,我為什麼還要附和他?讓他認為我是錯的,他是對的?」

  有些事就得講清楚了,她賠禮是不想和上官儀再吵下去,讓李治難做?結果上官儀還想把錯盡歸到她的頭上,她怎麼可能接受。

  「父親認為他說的都是對的,錯的人是我?」比起上官儀來,必須是李治的想法更重要。

  李治看著眼前較真的李初,無奈地問道:「若是我認為你錯了,你打算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