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常之茸聽到他的話,頓時難以自抑,埋首在他掌中,哭的仿若無助的孩童。
忍了這些時日,常之茸緊繃的那根弦,終於在看到李溯脫離險境後,斷裂開來,分崩離析,所有壓抑的情緒皆潰散而出,令她嚎啕不已。
李溯看著眼前的淚人兒,為她拭淚的手都被打濕,卻還是擦不淨滾滾而下的淚花。
吳太醫和蘇廣等人都沒敢直接進去,福田亦是端著清水站在殿外,聞得裡面的聲音,他也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濕潤。
直至一炷香後,殿內的哭聲漸沒,福田才帶著吳太醫推門而入,端著清水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
常之茸已是恢復了常態,只是眼角還紅著,明顯一幅剛剛哭過的樣子,她接過清水,清洗了手中的布巾後,又細心的為李溯擦拭了一番。
吳太醫則是為李溯認真把脈,神情謹慎。
片刻後,吳太醫面上的神色緩了下來,他控制不住的笑了起來,言語間滿是興奮激動之情。
「殿□□內的殪瘟之症已好轉了許多,再連著服藥幾日,想必便可痊癒!」
吳太醫的話,讓殿內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亦忍不住都笑容浮面。
常之茸吸了吸鼻子,忙吩咐道:「快去將殿下的膳食和湯藥端來。」
福田趕忙去了,吳太醫則是匆匆寫下一張藥方,他眉歡眼笑:「此番京中的百姓亦有救了!不曾想這最後試藥之人竟然太子殿下,老夫要替天下的百姓感謝太子和太子妃殿下,從今往後,再無需懼怕殪瘟,百姓得救,當值得普天同慶,老夫這便拿藥方出宮!」
見吳太醫喜出望外的模樣,常之茸也笑了起來。
是啊,殪瘟終於有救了。
※
元初二十四年五月末,殪瘟解藥問世,拯救了京中所有患病且飽受折磨的百姓。
六月,京城回暖,再未有人感染殪瘟,百姓們盡數痊癒,許多南北城相隔,分散大半年的至親們又得以重新相見。
京城殪瘟就此告一段落,百姓們逐漸恢復了日常的生活。
同年七月,宮中規復早朝監政,太子下令,厚葬景帝,舉國大喪三月,亦將韶貞皇后遷移至皇陵,朝中頓時不少朝臣反對,但當太子拿出景帝的遺囑,其中一條便有將韶貞皇后遷入皇陵供奉之言,眾人見此,只得便紛紛閉嘴,遵從景帝遺囑。
同年十月,太子登基,改國號為元啟。
新皇登基第二日,便為十年前常家翻案,不顧朝臣非議,於京郊修繕陵墓,將常府之人厚葬於此。
同年十一月,又有朝臣善言舉諫,皇上應充盈後宮,廣納嬪妃,開枝散葉,大元方可延綿不息,千遠流傳。
然新皇視若無睹,不顧眾位朝臣之言,並大刀闊斧清洗朝政,換下十數個老臣後,朝中一片恐慌,無人敢在此時多說一句話,皆開始明哲保身。更是傳出新皇狠戾□□,惹得朝中一片哀聲怨道之流言,但最終無濟於事,眾位朝臣不得不服從於皇命。
朝中雖不太平,大元百姓們卻過得肆意,自新皇登基後,嚴查貪官污吏,許多地方官都夾緊了腦袋做人,不敢過分招搖,甚至為得民心,濟弱扶貧,廣施善舉。
十一月末,錦華宮內。
常之茸牽著李思知和李思江二人,身後跟著一眾侍女們,緩步去了一處小祠堂。
她推開門,讓下人在外面候著,自己領著兩個孩子走了進去。
這裡供奉的,是韶貞皇后的牌位。
而一側的桌面上,還有一個新牌位,上面鎏金燙字,雕刻清晰的寫著:錦華宮大宮女纖月。
常之茸取了香,跪在地上行了大禮,為韶貞皇后和纖月姑姑續上了香火。
身後李思知和李思江二人紛紛效仿,叩拜上香。
常之茸靜立在祠堂內,眼中含笑,淡淡的說道:「纖月姑姑,皇后娘娘,你們看到了嗎……阿溯,已是繼承大統了。」
在堂內輕聲訴說了半個時辰,見著香火裊裊,常之茸方才出了祠堂。
念雙靜候在外,手中拿著一件披風,上前說道:「皇后娘娘,皇上說讓您得了空,便前去午門城樓之上。」
常之茸披好衣衫,緩步踏出。
「皇上可有說是何事?」
念雙搖搖頭:「並未。」
常之茸便直接領著兩個孩子,一同去了午門。
城樓之高,反身能將整座皇宮看盡,而若是站在正中央,望眼直視正前方,便是京城長安街的中軸線,將整座城池整齊均勻的劃分,亦剛好能夠將京城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此時夜幕已至,月朗星稀,天色被燈火照耀微微泛著澄黃,京中華燈初上,臨近年底,懸燈結彩,街道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於城樓上隱隱約約還能聽聞得到,長安街上的吆喝聲,和小孩嬉笑玩鬧之聲,燈火輝煌,一片太平盛世。
站立望了片刻,眼前忽的飄起了雪花,微微細雪,隨風散漫而下。
常之茸裹緊了衣衫,覺得夜風有些冷了,她側過頭,正欲拿手爐,卻忽然聽聞到空中一聲轟響,隨後整個夜空都如白晝般亮了起來。
常之茸驚詫的抬頭,看著空中四散而開的煙花,一簇接著一簇,花火爆裂之聲不絕於耳,煙火聲勢浩大的綻放於夜空之中,照亮了整座京城,仿佛天女散花,美艷絢爛至極。
忍了這些時日,常之茸緊繃的那根弦,終於在看到李溯脫離險境後,斷裂開來,分崩離析,所有壓抑的情緒皆潰散而出,令她嚎啕不已。
李溯看著眼前的淚人兒,為她拭淚的手都被打濕,卻還是擦不淨滾滾而下的淚花。
吳太醫和蘇廣等人都沒敢直接進去,福田亦是端著清水站在殿外,聞得裡面的聲音,他也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濕潤。
直至一炷香後,殿內的哭聲漸沒,福田才帶著吳太醫推門而入,端著清水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
常之茸已是恢復了常態,只是眼角還紅著,明顯一幅剛剛哭過的樣子,她接過清水,清洗了手中的布巾後,又細心的為李溯擦拭了一番。
吳太醫則是為李溯認真把脈,神情謹慎。
片刻後,吳太醫面上的神色緩了下來,他控制不住的笑了起來,言語間滿是興奮激動之情。
「殿□□內的殪瘟之症已好轉了許多,再連著服藥幾日,想必便可痊癒!」
吳太醫的話,讓殿內所有人都鬆了口氣,亦忍不住都笑容浮面。
常之茸吸了吸鼻子,忙吩咐道:「快去將殿下的膳食和湯藥端來。」
福田趕忙去了,吳太醫則是匆匆寫下一張藥方,他眉歡眼笑:「此番京中的百姓亦有救了!不曾想這最後試藥之人竟然太子殿下,老夫要替天下的百姓感謝太子和太子妃殿下,從今往後,再無需懼怕殪瘟,百姓得救,當值得普天同慶,老夫這便拿藥方出宮!」
見吳太醫喜出望外的模樣,常之茸也笑了起來。
是啊,殪瘟終於有救了。
※
元初二十四年五月末,殪瘟解藥問世,拯救了京中所有患病且飽受折磨的百姓。
六月,京城回暖,再未有人感染殪瘟,百姓們盡數痊癒,許多南北城相隔,分散大半年的至親們又得以重新相見。
京城殪瘟就此告一段落,百姓們逐漸恢復了日常的生活。
同年七月,宮中規復早朝監政,太子下令,厚葬景帝,舉國大喪三月,亦將韶貞皇后遷移至皇陵,朝中頓時不少朝臣反對,但當太子拿出景帝的遺囑,其中一條便有將韶貞皇后遷入皇陵供奉之言,眾人見此,只得便紛紛閉嘴,遵從景帝遺囑。
同年十月,太子登基,改國號為元啟。
新皇登基第二日,便為十年前常家翻案,不顧朝臣非議,於京郊修繕陵墓,將常府之人厚葬於此。
同年十一月,又有朝臣善言舉諫,皇上應充盈後宮,廣納嬪妃,開枝散葉,大元方可延綿不息,千遠流傳。
然新皇視若無睹,不顧眾位朝臣之言,並大刀闊斧清洗朝政,換下十數個老臣後,朝中一片恐慌,無人敢在此時多說一句話,皆開始明哲保身。更是傳出新皇狠戾□□,惹得朝中一片哀聲怨道之流言,但最終無濟於事,眾位朝臣不得不服從於皇命。
朝中雖不太平,大元百姓們卻過得肆意,自新皇登基後,嚴查貪官污吏,許多地方官都夾緊了腦袋做人,不敢過分招搖,甚至為得民心,濟弱扶貧,廣施善舉。
十一月末,錦華宮內。
常之茸牽著李思知和李思江二人,身後跟著一眾侍女們,緩步去了一處小祠堂。
她推開門,讓下人在外面候著,自己領著兩個孩子走了進去。
這裡供奉的,是韶貞皇后的牌位。
而一側的桌面上,還有一個新牌位,上面鎏金燙字,雕刻清晰的寫著:錦華宮大宮女纖月。
常之茸取了香,跪在地上行了大禮,為韶貞皇后和纖月姑姑續上了香火。
身後李思知和李思江二人紛紛效仿,叩拜上香。
常之茸靜立在祠堂內,眼中含笑,淡淡的說道:「纖月姑姑,皇后娘娘,你們看到了嗎……阿溯,已是繼承大統了。」
在堂內輕聲訴說了半個時辰,見著香火裊裊,常之茸方才出了祠堂。
念雙靜候在外,手中拿著一件披風,上前說道:「皇后娘娘,皇上說讓您得了空,便前去午門城樓之上。」
常之茸披好衣衫,緩步踏出。
「皇上可有說是何事?」
念雙搖搖頭:「並未。」
常之茸便直接領著兩個孩子,一同去了午門。
城樓之高,反身能將整座皇宮看盡,而若是站在正中央,望眼直視正前方,便是京城長安街的中軸線,將整座城池整齊均勻的劃分,亦剛好能夠將京城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此時夜幕已至,月朗星稀,天色被燈火照耀微微泛著澄黃,京中華燈初上,臨近年底,懸燈結彩,街道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於城樓上隱隱約約還能聽聞得到,長安街上的吆喝聲,和小孩嬉笑玩鬧之聲,燈火輝煌,一片太平盛世。
站立望了片刻,眼前忽的飄起了雪花,微微細雪,隨風散漫而下。
常之茸裹緊了衣衫,覺得夜風有些冷了,她側過頭,正欲拿手爐,卻忽然聽聞到空中一聲轟響,隨後整個夜空都如白晝般亮了起來。
常之茸驚詫的抬頭,看著空中四散而開的煙花,一簇接著一簇,花火爆裂之聲不絕於耳,煙火聲勢浩大的綻放於夜空之中,照亮了整座京城,仿佛天女散花,美艷絢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