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張蘭嘆了口氣,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說:“別怕,快去吧。”
禪院的門虛掩著,沈令邇輕輕推開了門。
這不大的院落里灑滿了陽光,沈令邇微微眯起了眼睛,接著她看見了那個站在樹下的身影。
記憶像潮水一樣湧來,沈令邇呆呆地看著他,一瞬間紅了眼睛。身邊的扶微突然鬆開了她的手,大步地跑了過去,小小的身子還有些踉蹌。
他跑到了那個身影前,仰起臉看他。
張劭溥微微一愣,下意識地轉過身。
樹影婆娑,他看見了那個扶著門的纖細身影,她穿著淺色的旗袍,長發綰起,眉目如畫,竟與三年前沒有變化。這雙美麗的眼睛澄淨如同湖水,溫婉和沉靜。
驀地,張劭溥竟笑了,只是紅了眼睛。
“令邇。”他輕輕念著這個名字,深邃的眼睛裡霧沉沉的一片。
扶微烏溜溜的眼睛有些好奇地看著他,忍不住伸手去拉他的衣角。張劭溥垂下眼看著這個小小的孩童,彎腰把他抱在懷裡。
他是南征北戰,倥傯半生的將軍,身上帶著的都是金戈鐵馬的味道,只是這個孩子卻不怕他,下意識的摟住了他的脖子,眼睛明亮而有神。
“你叫什麼名字?”張劭溥一開口,聲音都有些喑啞。
“扶微。”扶微仰起臉看著他,吐字十分清楚。
“扶微,匡扶衰微,果真是個好名字。”張劭溥輕聲道,遠遠地看著張蘭牽了另一個孩子走進來,心中微微一酸,吳旅長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沈令邇走到他身邊,纖纖的手指輕輕撫上他的眉梢。
“孟勛。”一開口,淚珠卻止不住地流下來。
張劭溥看著她,另一隻手攬住她的肩膀:“這些年委屈你了。”輕輕拍了拍她的脊背,他把扶微放到地上,輕聲說:“好孩子,到你母親身邊去吧。”
說著抬起手為沈令邇拭淚:“不要哭了,都過去了。”
扶微抬起頭看看沈令邇,又看看張劭溥,張劭溥彎下腰摸了摸他的頭,笑說:“好孩子,別讓你母親擔心。”
扶微點點頭,一把摟住沈令邇的腿,口齒清晰地喊了一聲:“母親。”
張劭溥如遭雷擊,呆立當場。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沈令邇,復又低頭看著扶微,喃喃道:“他……他叫你什麼?”
沈令邇破涕為笑,彎腰抱起扶微,臉上難得一見地帶著一抹羞赧神色輕聲道:“孟勛,他叫張扶微。”
陽光潑灑了一地,張劭溥愣愣地看著那個摟著沈令邇脖子的孩童,沈令邇溫柔地一笑,對扶微說:“好孩子,叫父親。”
扶微看了看母親,又看了看張劭溥,脆生生地喊了一句:“父親。”
張劭溥驀地紅了眼睛,把沈令邇一把摟在懷裡,聲音幾近哽咽:“這麼多年,委屈你了。”
張蘭靜靜地看著,眼睛亦是微微發熱,她輕輕一嘆說:“咱們走吧。”
山風徐徐,又走出數百米,張蘭端然而立,回眸望去,那座小小的禪院已經掩蓋在花木扶疏中了,她凝眸看向遠方。
四下里依然是飄搖的亂世,可這裡,又是另一處天上人間。
(完)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這篇文章我也感覺很抱歉,斷斷續續連載了這麼久,不知道還有多少小天使一路陪我走過來。
這是我寫完的第一本書,很多不完美,很多紕漏,感謝你們的不離不棄。
寫完了這一本,下一本是我的一本古言,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從專欄里點進去看,如果不喜歡咱們就江湖再見。謝謝有你們的這一路,給你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第58章 番外
如果問令儀最喜歡的人是誰,令儀肯定會說是父親,可平日裡她更喜歡往母親身邊湊。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的話不多,平日裡喜歡坐在床邊讀書寫字,那時候,母親常常坐在父親身邊,二人不發一言便可以消磨一個下午。
那是令儀對愛情最懵懂的記憶,母親坐在窗邊臨字,父親不發一言走到她身後,彎腰握住母親執筆的右手,二人一起寫幾句詩詞,陽光溫軟地落進來,灑在他們的身上,令儀呆呆地看著,直到母親抬起頭,柔柔地喚她的乳名:“英英,到我這裡來。”
令儀走過去,母親便拉住她的手問:“今日英英想吃什麼?青團還是糕餅。” 這時候父親的眼睛也含著淡淡的笑,輕聲說:“莫要給英英吃糕餅了,仔細夜裡牙痛。”
沈令邇抬起頭嗔他:“定然是你吃膩了糕餅,是也不是?”
張劭溥搖著頭苦笑,伸出手指輕輕颳了一下她的鼻子:“你的手藝怎麼會吃的膩,左不過是糕餅太過繁瑣,擔心累著你。”
令儀看著父母的談笑,心中說不出的感覺,直到過了許多許多年,她已經嫁為人妻時才明白,這段山居歲月,竟是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兄長扶微在山外的書院讀書,每個月的初一或是十五會上山來團圓一次,每次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常常天還沒亮,兄長已經穿戴好準備離開了。
這一日晚飯後,兄長在父母房間裡待了很久,次日一早,她聽見門外窸窸窣窣的聲響,索性披上外衣出門去看,兄長正站在她門外,見她出來微微愣了愣,然後輕聲說:“英英,我要走了。”
令儀點了點頭,輕聲說:“和母親說過了嗎?”
扶微垂下眼:“說過了。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那時候令儀心中一直有個問題,忍不住問兄長:“可我一直覺得,父親並不喜歡我。”
扶微一愣,嘆息般的說:“因為父親最愛的人是母親啊。聽蘭姨說,我出生的時候父親沒有陪在母親身邊,因而父親一直覺得虧欠母親,而英英你出生那日格外兇險,母親險些丟掉性命。”他抬起頭,看著群山,眼睛裡一片寂靜,像極了他父親,“那天是我第一次見父親失態,若那時母親真出了什麼事,只怕父親亦不會苟活於世。英英,你的名字是父親取的。’豈弟君子,莫不令儀’,父親雖然不說,可我都能看得明白。你以後一定要孝順父親母親,不可任性,要懂事聽話。”
那一年令儀剛滿十歲,聽出了兄長的話外之音:“你要去哪?”
遠山層巒疊翠,天空潑墨一樣的漆黑,十八歲的扶微站在這方寸的院落里,看著自己的妹妹靜靜地說:“男兒志在四方,我願以此腔熱血匡扶衰微。”
這一番話,令儀這輩子都不能忘。她倚著木門,看著扶微背著行囊消失在山路盡頭,心中酸酸澀澀的,她替兄長感到高興,至少他選擇了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可她又替母親難過,因為那一日,她經過父母房間時,聽見了母親低聲的抽泣。
這是他們的父母給他們與眾不同的愛,不會以愛之名束縛子女的選擇,又或許,長大後的令儀想,兄長不過是繼承了父親的願望罷了。
禪院的門虛掩著,沈令邇輕輕推開了門。
這不大的院落里灑滿了陽光,沈令邇微微眯起了眼睛,接著她看見了那個站在樹下的身影。
記憶像潮水一樣湧來,沈令邇呆呆地看著他,一瞬間紅了眼睛。身邊的扶微突然鬆開了她的手,大步地跑了過去,小小的身子還有些踉蹌。
他跑到了那個身影前,仰起臉看他。
張劭溥微微一愣,下意識地轉過身。
樹影婆娑,他看見了那個扶著門的纖細身影,她穿著淺色的旗袍,長發綰起,眉目如畫,竟與三年前沒有變化。這雙美麗的眼睛澄淨如同湖水,溫婉和沉靜。
驀地,張劭溥竟笑了,只是紅了眼睛。
“令邇。”他輕輕念著這個名字,深邃的眼睛裡霧沉沉的一片。
扶微烏溜溜的眼睛有些好奇地看著他,忍不住伸手去拉他的衣角。張劭溥垂下眼看著這個小小的孩童,彎腰把他抱在懷裡。
他是南征北戰,倥傯半生的將軍,身上帶著的都是金戈鐵馬的味道,只是這個孩子卻不怕他,下意識的摟住了他的脖子,眼睛明亮而有神。
“你叫什麼名字?”張劭溥一開口,聲音都有些喑啞。
“扶微。”扶微仰起臉看著他,吐字十分清楚。
“扶微,匡扶衰微,果真是個好名字。”張劭溥輕聲道,遠遠地看著張蘭牽了另一個孩子走進來,心中微微一酸,吳旅長已經有兩個孩子了。沈令邇走到他身邊,纖纖的手指輕輕撫上他的眉梢。
“孟勛。”一開口,淚珠卻止不住地流下來。
張劭溥看著她,另一隻手攬住她的肩膀:“這些年委屈你了。”輕輕拍了拍她的脊背,他把扶微放到地上,輕聲說:“好孩子,到你母親身邊去吧。”
說著抬起手為沈令邇拭淚:“不要哭了,都過去了。”
扶微抬起頭看看沈令邇,又看看張劭溥,張劭溥彎下腰摸了摸他的頭,笑說:“好孩子,別讓你母親擔心。”
扶微點點頭,一把摟住沈令邇的腿,口齒清晰地喊了一聲:“母親。”
張劭溥如遭雷擊,呆立當場。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沈令邇,復又低頭看著扶微,喃喃道:“他……他叫你什麼?”
沈令邇破涕為笑,彎腰抱起扶微,臉上難得一見地帶著一抹羞赧神色輕聲道:“孟勛,他叫張扶微。”
陽光潑灑了一地,張劭溥愣愣地看著那個摟著沈令邇脖子的孩童,沈令邇溫柔地一笑,對扶微說:“好孩子,叫父親。”
扶微看了看母親,又看了看張劭溥,脆生生地喊了一句:“父親。”
張劭溥驀地紅了眼睛,把沈令邇一把摟在懷裡,聲音幾近哽咽:“這麼多年,委屈你了。”
張蘭靜靜地看著,眼睛亦是微微發熱,她輕輕一嘆說:“咱們走吧。”
山風徐徐,又走出數百米,張蘭端然而立,回眸望去,那座小小的禪院已經掩蓋在花木扶疏中了,她凝眸看向遠方。
四下里依然是飄搖的亂世,可這裡,又是另一處天上人間。
(完)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這篇文章我也感覺很抱歉,斷斷續續連載了這麼久,不知道還有多少小天使一路陪我走過來。
這是我寫完的第一本書,很多不完美,很多紕漏,感謝你們的不離不棄。
寫完了這一本,下一本是我的一本古言,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從專欄里點進去看,如果不喜歡咱們就江湖再見。謝謝有你們的這一路,給你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第58章 番外
如果問令儀最喜歡的人是誰,令儀肯定會說是父親,可平日裡她更喜歡往母親身邊湊。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的話不多,平日裡喜歡坐在床邊讀書寫字,那時候,母親常常坐在父親身邊,二人不發一言便可以消磨一個下午。
那是令儀對愛情最懵懂的記憶,母親坐在窗邊臨字,父親不發一言走到她身後,彎腰握住母親執筆的右手,二人一起寫幾句詩詞,陽光溫軟地落進來,灑在他們的身上,令儀呆呆地看著,直到母親抬起頭,柔柔地喚她的乳名:“英英,到我這裡來。”
令儀走過去,母親便拉住她的手問:“今日英英想吃什麼?青團還是糕餅。” 這時候父親的眼睛也含著淡淡的笑,輕聲說:“莫要給英英吃糕餅了,仔細夜裡牙痛。”
沈令邇抬起頭嗔他:“定然是你吃膩了糕餅,是也不是?”
張劭溥搖著頭苦笑,伸出手指輕輕颳了一下她的鼻子:“你的手藝怎麼會吃的膩,左不過是糕餅太過繁瑣,擔心累著你。”
令儀看著父母的談笑,心中說不出的感覺,直到過了許多許多年,她已經嫁為人妻時才明白,這段山居歲月,竟是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兄長扶微在山外的書院讀書,每個月的初一或是十五會上山來團圓一次,每次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常常天還沒亮,兄長已經穿戴好準備離開了。
這一日晚飯後,兄長在父母房間裡待了很久,次日一早,她聽見門外窸窸窣窣的聲響,索性披上外衣出門去看,兄長正站在她門外,見她出來微微愣了愣,然後輕聲說:“英英,我要走了。”
令儀點了點頭,輕聲說:“和母親說過了嗎?”
扶微垂下眼:“說過了。你還有什麼疑惑嗎?”
那時候令儀心中一直有個問題,忍不住問兄長:“可我一直覺得,父親並不喜歡我。”
扶微一愣,嘆息般的說:“因為父親最愛的人是母親啊。聽蘭姨說,我出生的時候父親沒有陪在母親身邊,因而父親一直覺得虧欠母親,而英英你出生那日格外兇險,母親險些丟掉性命。”他抬起頭,看著群山,眼睛裡一片寂靜,像極了他父親,“那天是我第一次見父親失態,若那時母親真出了什麼事,只怕父親亦不會苟活於世。英英,你的名字是父親取的。’豈弟君子,莫不令儀’,父親雖然不說,可我都能看得明白。你以後一定要孝順父親母親,不可任性,要懂事聽話。”
那一年令儀剛滿十歲,聽出了兄長的話外之音:“你要去哪?”
遠山層巒疊翠,天空潑墨一樣的漆黑,十八歲的扶微站在這方寸的院落里,看著自己的妹妹靜靜地說:“男兒志在四方,我願以此腔熱血匡扶衰微。”
這一番話,令儀這輩子都不能忘。她倚著木門,看著扶微背著行囊消失在山路盡頭,心中酸酸澀澀的,她替兄長感到高興,至少他選擇了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可她又替母親難過,因為那一日,她經過父母房間時,聽見了母親低聲的抽泣。
這是他們的父母給他們與眾不同的愛,不會以愛之名束縛子女的選擇,又或許,長大後的令儀想,兄長不過是繼承了父親的願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