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即便是孟懷謹親自出題,選出來的人才孟懷謹也並非全部滿意,不過是矮子裡拔將軍。

  孟懷謹想要點專精人才,想要技術型官員,比如從前放下身段去學養殖的胡縣丞,這種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像遴選女官一樣,一步步慢慢來,朝廷若是重用技術型人才,只需十來年,民間自然會轉變思想,有些人對四書五經不開竅,學其他卻很快。

  還有那些能跟上程卿的思路搞發明創造的工匠,賞賜金銀會花完,賞賜官職,那些工匠連字都不認識怎麼當官?對此,程卿也有辦法,那就是評職稱唄!

  什麼樣的手藝,就是幾級工匠,標準給制定了,級別越高待遇越好。

  資歷不夠還想當高工,那就拿點與眾不同的真本事來。

  秦安州,程卿的弟子們,新啟四年考中了七個進士。

  她沒能教出狀元,但她教出了會實務的進士,這樣的新科進士入仕後稍微鍛鍊個兩年,就能放出去主政一方。

  除了當會試主考官,程卿還會去國子監授課。

  有她現身的課,總是很受歡迎的。

  雖然她主講的不一定是四書五經,但她就是會教學生,學習並不能全靠死記硬背,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一法通百法通學什麼都特別快。

  這一年,南儀程家亦有人高中。

  宣都府紀家兼祧兩房的紀皓再次落榜。

  程慧和董勁秋又生了一子,押送魯王蕭雲斐進京受審時,程慧想到自己許久不見母親和程卿,也帶著孩子回京小住,到了春天,董勁秋的家書一封封送來,想妻子想孩子,程慧只有帶著孩子們啟程回山東。

  還沒出城呢,遇到一婦人當街哭訴。

  原來婦人丈夫是進京趕考的舉子,會試放榜後名落孫山,丈夫不知受了什麼刺激,離家幾日未歸,這婦人在京城舉目無親,派家中僕人尋找幾天沒找到人,在大街上就崩潰了。

  有路人建議婦人報官,婦人支支吾吾不肯同意。

  程慧讓身邊婢女去問問能不能幫忙。

  「聽著像宣都口音。」

  婢女去打聽了情況回來,面色古怪。

  「是宣都府紀家的女眷,她不肯報官找人,是怕影響丈夫的名聲。」

  那哭訴的婦人,說自己為了夫家開枝散葉,有生育之功。

  平日裡日子也過得不錯,只是丈夫屢試不中後染上了流連紅樓楚館的毛病,丈夫家不缺銀子,只要看對眼了,什么女人都往屋裡納,丈夫兼祧兩房,她是一妻,還有另一個妻子在老家伺候長輩,又有七八個美妾伺候,這種環境下,婦人的丈夫能專心苦讀才奇怪呢!

  宣都紀家,兼祧兩房。

  這些關鍵詞讓程慧忍不住掀開了車簾。

  這說的是紀皓呀!

  可紀皓怎麼變成了這樣?

  縱是要兼祧兩房,無法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也不至於……猶記得那時,紀皓也是極有才華的,如今竟連會試都沒過,還是個舉人?!

  程慧倒不是對紀皓還有舊情,她嫁給董勁秋後,日子過得美滿,連孩子都生了兩個,哪有空再去想起紀皓。

  只是如今被勾起過去的記憶,想起紀皓從前的樣子,很難和婦人哭訴指責的丈夫聯繫起來。

  程慧唏噓間,幾個舉子找來,勸住了婦人,說他們已經找到了紀師兄,紀師兄人無大礙,不過是見了殿試放榜,書院有同窗位列二甲頭名,倍感失落才一時喝多了酒。

  南儀書院有個學生,高中二甲傳臚,前兩天與南儀書院幾個舉子結伴去拜訪程卿,程慧知道的。

  這下確認無誤了,哭泣婦人的丈夫,的確是紀皓。

  兩個舉子站在轎邊嘆道:

  「聽說紀師兄剛進書院時也極為刻苦。」

  「是啊,倒是嫂夫人,時常給紀師兄送湯送水的……」

  讀書辛苦,書院的學生誰不是這樣過的?

  旬假時,自然能下山打打牙祭,書院的夫子們也很關心學生的身體,不會讓學生真的累倒。紀皓的嬌妻格外不同,時常來書院找紀皓,紀皓哪還有心思求學呀!

  後來紀皓屢試不中,差點連舉人沒考上,紀大奶奶終於知道要勸紀皓上進了,紀皓被慣壞了,哪裡耐煩聽這些,既然紀大奶奶不體貼了,他就自己去找體貼人,紅顏知己越來越多,幾年間納了七八個美妾。

  就說今年會試,其他學生都輕車簡裝上京,紀大奶奶擔心紀皓在京城又被哪個狐狸精迷住,愣是半道追了上來。

  殊不知,她追的越緊,紀皓越逆反。

  這一次好幾日不回家,就是在青樓又有了相好。

  紀大奶奶說要為了紀皓名聲考慮不肯報官,又當街哭訴家事,這是生怕紀皓能翻身呢?

  兩個舉子八卦,坐在馬車裡的程慧聽得一清二楚,萬萬沒想到紀皓如今變成了這樣。

  當然,此事與程慧無關,她沒有立場去管。

  再大的打擊,這麼些年過去了,紀皓也早該緩過來了。

  紀皓的墮落,不是因為沒能娶程慧,而是這個人一直不懂自己想要什麼,沒有為自己全力爭取過。

  紀家要傳宗接代,紀皓接受了。

  紀大奶奶送湯送水,紀皓也沒有嚴詞拒絕。

  程慧摟著兒子,又摸了摸女兒的小手,吩咐車夫繼續出城。

  八卦聽了,入耳不入心,程慧惦記著在山東的董勁秋,惦記著她在山東搞的「試驗田」,這兩年董勁秋在山東做官,程慧這個官太太不喜交際,卻自學農書,帶著當地農民培育良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