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頁
慕綰綰失笑。
兒子這麼大了還在她跟前撒嬌,看來是不想讓自己插手。
她便沒再提這件事。
但丁詩華是真給董望西在相看人家,娶是不著急娶,倒是可以先定下來。
承平二年的喜事一件接一件。
董路回京之後,年底時慕之遙也回了京。
他回京來領軍機閣左領一職。
慕之遙回來最高興的是慕青易,慕之遙不但自己回來,還帶回來了妻子和兒女。慕青易第一次得見長房的孫子孫女,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新帝用人的方式方法都挺高明,文臣武將們處得還算融洽。不過帝王制衡,總不能讓文臣武將走得太近,慕之遙沒在軍機閣待多久,軍機閣只是他的一個跳板,等承平四年時慕青易舊疾復發退下來,承平帝便讓慕之遙辭去了軍機閣左領一職,改任禮部尚書,同時進入內閣替換了慕青易的位置。
日子過順了之後,一年比一年快。
從承平二年到承平四年,慕綰綰和喬明淵都沒感覺怎麼折騰,時間就一天一天的劃了過去。
承平四年喬文殊也下場應考了,喬家人大抵讀書都有天賦,他也是連中了四元,到承平五年會試時,他卻沒參加。
不是他不想去,而是臨近會試時慕綰綰病了,恰好喬明淵奉命到南夷去督查軍務不在府中,兩個弟妹年紀還小,兄長剛剛從翰林院調到大理寺忙得脫不開身,他只能腰不解帶的在跟前侍奉。等慕綰綰好起來時,殿試都完了。
慕綰綰問他難不難受,喬文殊搖頭:「娘平安比什麼都重要,我年紀還小,下次再考也可以的!」
他今年也才十三歲,再過一科是十六歲,的確不大。
第481章 最終章 因果
喬家一門兩俊才,沒誰比誰差的。
喬明淵這次到南夷督查軍務,回來後聽說慕綰綰病了是喬文殊侍奉,還因此錯過會試,拍著兒子的肩膀說:「我兒長大了!」
喬文殊低著頭沒吭聲。
他沒敢說其實考不考都一樣,他還懶得做官的。
承平七年,喬文殊應考會試,奪得會元。當年殿試大放異彩,卻沒能如願拿下狀元,那一屆的狀元郎是半路殺出來的黑馬,開封了才知道是江東才子林舟和。
喬明淵聽了失笑,問慕綰綰知不知道這人是誰。慕綰綰搖頭不知,他笑著說:「他是林西瀾的長子,在江東也是廣有才名,除了童生試第一場沒拿下案首,從院試開始一直都是第一,咱們文殊輸給他不丟人的。」
不論是林舟和,還是自家的兩個小崽子,都沒能打破喬明淵六元及第的神話。
這時候喬文珩已經成了大理寺丞。
他審理案子鐵面無私,加上身居高位年少老成,竟慢慢磨得少言少語,瞧著還有些唬人。只在爹娘跟前才露出幾分孩子的天真來。他今年滿了二十進二十一,已然是大盛最有前途的年輕人之一。鮮衣怒馬的俊朗少年,風流倜儻自不必說,他打馬從街道上走過,不知道亂了多少少女的心肝。
喬文殊低調多了。
他懶,平時沒事不出門應酬,進了翰林院就乖乖的看書學習,一副沒什麼上進心的樣子。
說起來喬家的這幾個孩子都很有特點。
喬文珩小時候話癆,長大了清冷,巨大的反差讓他爹娘,尤其是他娘懷疑他是不是殼子裡換了個靈魂。長子做事高調無所畏懼,在大理寺呆久了,還得了個玉面閻羅的稱號,可見他有多能唬人。
喬文殊打小到大都話少又懶,成年了只比小時候好那麼一點點。除了學習之外,還沒見他表現出對別的事情的一點熱情。
長女喬文荇從小是個顏狗。
沒啥說的,到她眼裡,長得好看的說什麼都對,長得不好看的說什麼都錯,一切以美醜論是非。
慕綰綰教過她很多次,壓不住女兒的性子。
不過顏狗不意味著喬文荇蠢,那丫頭看著蠢萌蠢萌的,實則跟她大哥一樣鬼精,從小就知道家裡誰有話語權,討好起娘來簡直不要太狗腿!她還知道爹說話大多數時候不管用,但要挨打了的時候一定要管爹撒嬌,爹會護著她。
等喬文珩和喬文殊大了之後,京城裡多少姑娘想嫁她兄長,旁敲側擊從她這裡套話。
結果人家沒問出來自己想要的,不知不覺中讓鬼丫頭套了去,險些將上三輩都給扒了個底朝天。
幼子喬文璋綜合了前面兩個兄長的優點,他沉靜耐心,又有敏銳的洞察力。
人無完人,這孩子啥都好,就是不愛讀書。
小時候被壓著一路讀下去,等考完舉人他就死活不想考了。
他從小就喜歡玩母親那一方算盤,又喜歡玩母親的舂臼,毫無疑問的跟著慕綰綰學了醫術,也承接了家裡的生意過去。
時間一晃很快。
等孩子們都成了家時,喬明淵和慕綰綰跟著也老了。
承平十一年,衛輕軒過完九十四歲大壽,當夜兒孫繞膝下,徒子徒孫們也都在跟前盡孝,他笑盈盈的聽著自家重孫女彈的曲《高山流水》,看著重孫女們為了討他歡心編排的賀壽舞,恍惚想起七八十年在宮宴上,結髮妻子獻舞恭賀皇后娘娘千秋的事情來。眼前重孫女的臉恍若成了愛妻的容顏,他喊了一聲。
「阿蕪……」
舞停曲終,眾人才發覺老壽星啥聲音都沒有,回頭看去,老人手中拿著酒杯,臉上帶著笑容,已溘然長逝。
兒子這麼大了還在她跟前撒嬌,看來是不想讓自己插手。
她便沒再提這件事。
但丁詩華是真給董望西在相看人家,娶是不著急娶,倒是可以先定下來。
承平二年的喜事一件接一件。
董路回京之後,年底時慕之遙也回了京。
他回京來領軍機閣左領一職。
慕之遙回來最高興的是慕青易,慕之遙不但自己回來,還帶回來了妻子和兒女。慕青易第一次得見長房的孫子孫女,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新帝用人的方式方法都挺高明,文臣武將們處得還算融洽。不過帝王制衡,總不能讓文臣武將走得太近,慕之遙沒在軍機閣待多久,軍機閣只是他的一個跳板,等承平四年時慕青易舊疾復發退下來,承平帝便讓慕之遙辭去了軍機閣左領一職,改任禮部尚書,同時進入內閣替換了慕青易的位置。
日子過順了之後,一年比一年快。
從承平二年到承平四年,慕綰綰和喬明淵都沒感覺怎麼折騰,時間就一天一天的劃了過去。
承平四年喬文殊也下場應考了,喬家人大抵讀書都有天賦,他也是連中了四元,到承平五年會試時,他卻沒參加。
不是他不想去,而是臨近會試時慕綰綰病了,恰好喬明淵奉命到南夷去督查軍務不在府中,兩個弟妹年紀還小,兄長剛剛從翰林院調到大理寺忙得脫不開身,他只能腰不解帶的在跟前侍奉。等慕綰綰好起來時,殿試都完了。
慕綰綰問他難不難受,喬文殊搖頭:「娘平安比什麼都重要,我年紀還小,下次再考也可以的!」
他今年也才十三歲,再過一科是十六歲,的確不大。
第481章 最終章 因果
喬家一門兩俊才,沒誰比誰差的。
喬明淵這次到南夷督查軍務,回來後聽說慕綰綰病了是喬文殊侍奉,還因此錯過會試,拍著兒子的肩膀說:「我兒長大了!」
喬文殊低著頭沒吭聲。
他沒敢說其實考不考都一樣,他還懶得做官的。
承平七年,喬文殊應考會試,奪得會元。當年殿試大放異彩,卻沒能如願拿下狀元,那一屆的狀元郎是半路殺出來的黑馬,開封了才知道是江東才子林舟和。
喬明淵聽了失笑,問慕綰綰知不知道這人是誰。慕綰綰搖頭不知,他笑著說:「他是林西瀾的長子,在江東也是廣有才名,除了童生試第一場沒拿下案首,從院試開始一直都是第一,咱們文殊輸給他不丟人的。」
不論是林舟和,還是自家的兩個小崽子,都沒能打破喬明淵六元及第的神話。
這時候喬文珩已經成了大理寺丞。
他審理案子鐵面無私,加上身居高位年少老成,竟慢慢磨得少言少語,瞧著還有些唬人。只在爹娘跟前才露出幾分孩子的天真來。他今年滿了二十進二十一,已然是大盛最有前途的年輕人之一。鮮衣怒馬的俊朗少年,風流倜儻自不必說,他打馬從街道上走過,不知道亂了多少少女的心肝。
喬文殊低調多了。
他懶,平時沒事不出門應酬,進了翰林院就乖乖的看書學習,一副沒什麼上進心的樣子。
說起來喬家的這幾個孩子都很有特點。
喬文珩小時候話癆,長大了清冷,巨大的反差讓他爹娘,尤其是他娘懷疑他是不是殼子裡換了個靈魂。長子做事高調無所畏懼,在大理寺呆久了,還得了個玉面閻羅的稱號,可見他有多能唬人。
喬文殊打小到大都話少又懶,成年了只比小時候好那麼一點點。除了學習之外,還沒見他表現出對別的事情的一點熱情。
長女喬文荇從小是個顏狗。
沒啥說的,到她眼裡,長得好看的說什麼都對,長得不好看的說什麼都錯,一切以美醜論是非。
慕綰綰教過她很多次,壓不住女兒的性子。
不過顏狗不意味著喬文荇蠢,那丫頭看著蠢萌蠢萌的,實則跟她大哥一樣鬼精,從小就知道家裡誰有話語權,討好起娘來簡直不要太狗腿!她還知道爹說話大多數時候不管用,但要挨打了的時候一定要管爹撒嬌,爹會護著她。
等喬文珩和喬文殊大了之後,京城裡多少姑娘想嫁她兄長,旁敲側擊從她這裡套話。
結果人家沒問出來自己想要的,不知不覺中讓鬼丫頭套了去,險些將上三輩都給扒了個底朝天。
幼子喬文璋綜合了前面兩個兄長的優點,他沉靜耐心,又有敏銳的洞察力。
人無完人,這孩子啥都好,就是不愛讀書。
小時候被壓著一路讀下去,等考完舉人他就死活不想考了。
他從小就喜歡玩母親那一方算盤,又喜歡玩母親的舂臼,毫無疑問的跟著慕綰綰學了醫術,也承接了家裡的生意過去。
時間一晃很快。
等孩子們都成了家時,喬明淵和慕綰綰跟著也老了。
承平十一年,衛輕軒過完九十四歲大壽,當夜兒孫繞膝下,徒子徒孫們也都在跟前盡孝,他笑盈盈的聽著自家重孫女彈的曲《高山流水》,看著重孫女們為了討他歡心編排的賀壽舞,恍惚想起七八十年在宮宴上,結髮妻子獻舞恭賀皇后娘娘千秋的事情來。眼前重孫女的臉恍若成了愛妻的容顏,他喊了一聲。
「阿蕪……」
舞停曲終,眾人才發覺老壽星啥聲音都沒有,回頭看去,老人手中拿著酒杯,臉上帶著笑容,已溘然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