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頁
至於做了舉人之後,會試和殿試在京城,還可以去考一考國子監的招考,憑本事也好,用家裡長輩的蔭封也罷,可以到國子監去學習。
喬明淵給兒子想好了將來的路,說服慕綰綰卻不費什麼力氣。
慕綰綰是開明的母親,現代好多小孩子年紀小小就去外地求學的不少,而且家裡的幾個孩子都是人精,她還真放心的。
就是捨不得兒子吃苦,不過不吃苦頭成不了人上人,他們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庇護孩子們,得讓孩子們親自去闖。
事情定下來後,福寶很開心,隔天尚書房休息,他就跑到了董家去。
董望西聽說他也能回鄉去考童生試,也很高興,兩人交流了一番,都說到時候如何結伴而行,還跑到沈家去,問沈秋池他家的公子去不去。
沈秋池的大兒子才八歲,明年也才九歲,還是太小。
聽說弟弟不能去,兩個大的還挺惋惜。
要去參加鄉試的話,過了年就差不多要出發了,趕著去報名。
這一個年沒那麼好過,京城裡風雲再起,從年前一直鬧到年尾。
等喬家和董家送兩個小子上了南下的馬車,高元潼貪墨的案子也查到了尾聲。
一品權臣高元潼倒了。
不單單是為官生涯走到了盡頭,更重要的是,他的案子牽連深廣,包括趙秉錫在內,牽扯到了皇族事情就不能簡單了之。
天啟帝到底老了,上了年紀開始越發的憐憫子孫,他不願意讓自己的血脈成為刀下亡魂,金刀衛推測聖意,自然要將絕大部分的罪名往高元潼身上推。還沒到除夕高家就被圈禁,三十夜那天,高家全部下了大牢。
查到後來,連談敬也牽扯進去了。
不過談敬牽扯進去的部分跟貪墨無關,還可以自辯是為了日常交涉。金刀衛將談敬請到了昭獄去問話,沒用什麼刑罰,談敬配合得十分果斷,最後沒實證,不了了之。
談敬出來的那天是正月初二。
他站在昭獄的門口,眼中風起雲湧。
喬明淵是天啟九年進入的朝堂,如今十年過去,朝中舊人倒的倒走的走,談敬仔細一盤點——黎文希、陳叢藝、楊知棋、湯達、高元潼……屠揚這些年早已不得重用,賀志誠、李霄賢跟高元潼走得近,離下台也不遠了。
他打了個冷顫,後知後覺的感到可怕。
十年啊,這些舊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內閣十二權臣,竟只剩下寥寥幾人。
他不想跟喬明淵搶風頭,他知道,眼下自保才是第一要緊事。
為了自保,談敬立即開始了部署。
此為後話。
高元潼全家都下了大牢牽扯出很多人,因為高家跟大皇子趙秉錫是姻親關係,高家支持趙秉錫改朝換代並非不可。辯是辯駁不了的,趙秉錫沒受刑,金刀衛對他手底下的人可不會很客氣,請進昭獄之後,陸陸續續就有人招了。
板上釘釘,已成定局。
就在正月初五時,喬家來了個客人。
是個女子,來時頭上戴著帷帽,點名想見喬大人。
喬明淵見了她。
帷帽掀開,露出高嫻靜一張憔悴的臉,她二話不說就跪在了喬明淵跟前:「喬大人,是小女子自不量力,肖想不該肖想的東西,求您放過家祖父吧!」
她將頭磕得砰砰響。
喬明淵避開不受她的禮,讓下人扶她起身,問她:「高家全部都下了大牢,為何你還在外行走?」
高嫻靜的眼淚唰唰的落:「我新喪歸家之後一直住在別院,金刀衛沒來別院抓我,我是聽了消息才悄悄進的城,原本想去高家看看,不曾想高家已經貼了封條。我知道大人跟我祖父有怨,那怨恨是因我而起,祖父為了成全我對大人的一腔痴戀,才行將踏錯,求大人開恩,小女子願意一死替祖父恕罪。」
喬明淵看著她:「你祖父的罪並非是跟本官的私人恩怨,高小姐,我幫不了你。」
「不,只要想你幫,你就一定能幫!」高嫻靜又跪下了,膝行兩步:「大人,只要你幫我祖父一把,不求脫罪,只求免祖父一死,小女子做什麼都願意!」
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哪怕是踐踏她尊嚴的事情她都願意!
喬明淵還是搖頭:「高小姐,我真幫不了你。一旦牽扯到奪嫡,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你祖父既然庇佑了你的安寧,你該珍惜這條命,不管高大人行事如何,他對你是真的疼愛。」
要不是真的疼愛,也不會花費大力氣保她。
他這樣說,那就真是不能了!
高嫻靜的眼淚落得又快又急,喬明淵見她可憐,放柔了聲音:「高小姐,你聽我一句勸,既然已經脫身,就好好活下去,才對得起你祖父對你的憐惜。」
第476章 揚名
「我逃不了的。」高嫻靜擦了擦眼淚:「高家養我護我,我絕不會拋棄高家。」
她深深的看了一眼喬明淵。
這是她年少時一眼看中的人,她還記得天啟九年時他新中狀元跨馬遊街,她在酒樓上往下一瞥,從此將他記在了眉間心上。後來她求而不得,他與妻子感情甚篤,再後來她嫁做人婦而喬明淵遠走箕陵城,她本以為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遇見,沒想到峰迴路轉,他回京任職。偶爾她會從別院出來,等在京都大道上,遠遠看一眼這個人。
喬明淵給兒子想好了將來的路,說服慕綰綰卻不費什麼力氣。
慕綰綰是開明的母親,現代好多小孩子年紀小小就去外地求學的不少,而且家裡的幾個孩子都是人精,她還真放心的。
就是捨不得兒子吃苦,不過不吃苦頭成不了人上人,他們總不能一輩子都在庇護孩子們,得讓孩子們親自去闖。
事情定下來後,福寶很開心,隔天尚書房休息,他就跑到了董家去。
董望西聽說他也能回鄉去考童生試,也很高興,兩人交流了一番,都說到時候如何結伴而行,還跑到沈家去,問沈秋池他家的公子去不去。
沈秋池的大兒子才八歲,明年也才九歲,還是太小。
聽說弟弟不能去,兩個大的還挺惋惜。
要去參加鄉試的話,過了年就差不多要出發了,趕著去報名。
這一個年沒那麼好過,京城裡風雲再起,從年前一直鬧到年尾。
等喬家和董家送兩個小子上了南下的馬車,高元潼貪墨的案子也查到了尾聲。
一品權臣高元潼倒了。
不單單是為官生涯走到了盡頭,更重要的是,他的案子牽連深廣,包括趙秉錫在內,牽扯到了皇族事情就不能簡單了之。
天啟帝到底老了,上了年紀開始越發的憐憫子孫,他不願意讓自己的血脈成為刀下亡魂,金刀衛推測聖意,自然要將絕大部分的罪名往高元潼身上推。還沒到除夕高家就被圈禁,三十夜那天,高家全部下了大牢。
查到後來,連談敬也牽扯進去了。
不過談敬牽扯進去的部分跟貪墨無關,還可以自辯是為了日常交涉。金刀衛將談敬請到了昭獄去問話,沒用什麼刑罰,談敬配合得十分果斷,最後沒實證,不了了之。
談敬出來的那天是正月初二。
他站在昭獄的門口,眼中風起雲湧。
喬明淵是天啟九年進入的朝堂,如今十年過去,朝中舊人倒的倒走的走,談敬仔細一盤點——黎文希、陳叢藝、楊知棋、湯達、高元潼……屠揚這些年早已不得重用,賀志誠、李霄賢跟高元潼走得近,離下台也不遠了。
他打了個冷顫,後知後覺的感到可怕。
十年啊,這些舊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內閣十二權臣,竟只剩下寥寥幾人。
他不想跟喬明淵搶風頭,他知道,眼下自保才是第一要緊事。
為了自保,談敬立即開始了部署。
此為後話。
高元潼全家都下了大牢牽扯出很多人,因為高家跟大皇子趙秉錫是姻親關係,高家支持趙秉錫改朝換代並非不可。辯是辯駁不了的,趙秉錫沒受刑,金刀衛對他手底下的人可不會很客氣,請進昭獄之後,陸陸續續就有人招了。
板上釘釘,已成定局。
就在正月初五時,喬家來了個客人。
是個女子,來時頭上戴著帷帽,點名想見喬大人。
喬明淵見了她。
帷帽掀開,露出高嫻靜一張憔悴的臉,她二話不說就跪在了喬明淵跟前:「喬大人,是小女子自不量力,肖想不該肖想的東西,求您放過家祖父吧!」
她將頭磕得砰砰響。
喬明淵避開不受她的禮,讓下人扶她起身,問她:「高家全部都下了大牢,為何你還在外行走?」
高嫻靜的眼淚唰唰的落:「我新喪歸家之後一直住在別院,金刀衛沒來別院抓我,我是聽了消息才悄悄進的城,原本想去高家看看,不曾想高家已經貼了封條。我知道大人跟我祖父有怨,那怨恨是因我而起,祖父為了成全我對大人的一腔痴戀,才行將踏錯,求大人開恩,小女子願意一死替祖父恕罪。」
喬明淵看著她:「你祖父的罪並非是跟本官的私人恩怨,高小姐,我幫不了你。」
「不,只要想你幫,你就一定能幫!」高嫻靜又跪下了,膝行兩步:「大人,只要你幫我祖父一把,不求脫罪,只求免祖父一死,小女子做什麼都願意!」
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哪怕是踐踏她尊嚴的事情她都願意!
喬明淵還是搖頭:「高小姐,我真幫不了你。一旦牽扯到奪嫡,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你祖父既然庇佑了你的安寧,你該珍惜這條命,不管高大人行事如何,他對你是真的疼愛。」
要不是真的疼愛,也不會花費大力氣保她。
他這樣說,那就真是不能了!
高嫻靜的眼淚落得又快又急,喬明淵見她可憐,放柔了聲音:「高小姐,你聽我一句勸,既然已經脫身,就好好活下去,才對得起你祖父對你的憐惜。」
第476章 揚名
「我逃不了的。」高嫻靜擦了擦眼淚:「高家養我護我,我絕不會拋棄高家。」
她深深的看了一眼喬明淵。
這是她年少時一眼看中的人,她還記得天啟九年時他新中狀元跨馬遊街,她在酒樓上往下一瞥,從此將他記在了眉間心上。後來她求而不得,他與妻子感情甚篤,再後來她嫁做人婦而喬明淵遠走箕陵城,她本以為這輩子都不可能再遇見,沒想到峰迴路轉,他回京任職。偶爾她會從別院出來,等在京都大道上,遠遠看一眼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