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頁
眾人譁然。
太師往日裡上朝就上朝,穿太師府卻很少拿勤龍杖,像今日這般齊整,必定又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有人心慌,也有人好奇。
金鐘響過之後,太子竟也來了!
不是說太子病了嗎?
瞧著太子的臉色很好啊,唇紅齒白走路帶風,一點都看不出哪裡不好!
不單單是太子,跟著天啟帝也在德安的攙扶下進來了。
天啟帝是真病了,這一回不是身體病,是心病。
他素來很少在朝臣們跟前扶著內監的走走路的,這一回是真支撐不住,到了龍椅上就一直在喘氣。等喘勻了氣,他才讓群臣起身。
群臣們起身之後,天啟帝說:「喬愛卿,你來說說吧。」
喬明淵列隊而出。
出來之後他手中拿著白笏:「陛下,臣奉命前往河西,解決河西考生罷考一事,事出有因,乃是當地林周縣縣令張貼出一張檄文,混淆視聽,讓百姓誤以為新政是要提高田地稅,不允許掛田。當地學子想為百姓們謀福利,因此搞出來這樣的事情。臣到河西之後,在東昌府講解新政,講解之後,貢院門口的考生散去了。」
「臣既然已經到了河西,河西又是種植大省,當然要第一時間推行新政,讓新政順通無阻的推行。」
「臣從東昌府出發,以林周縣為起點,逐個走了一圈。」
「在此過程中多有艱辛,臣不必再說。林周縣縣令膽大包天,竟然假冒朝廷印章,推行假的新政,金刀衛調查時,林周縣縣令被人吊死在府衙,兇手不得而知。臣在河西推行新政,金刀衛一直在追查這條線。殺人兇手一直到了長陵府才露了首尾。」
「臣到長陵府時,沿途一共遭遇了九場刺殺,每一場全仰仗金刀衛捨命相護,到了長陵府後,臣發現了這些人阻攔臣到長陵府的原因。」
「長陵府是咱們大盛非常重要的糧倉,四座大糧倉中,一共有十一萬石的存糧。可臣清點存糧時發現,長陵府的糧倉里平白少了八萬石的糧食。」
「不僅如此,有人發現臣觸及到了長陵府的秘密,將長陵府知府吊死,誣衊臣殺人滅口、貪墨存糧。」
「臣與金刀衛統領羅郁商量,賊人既然偽造了證據想要陷臣於死地,必定不會善罷甘休。臣將計就計,進入長陵府地牢里,羅郁統領在外調查,觸動了大半的金刀衛人手,終於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拿到了確鑿的證據之後,在鄭州府學政董路的幫助下,鄭州府府學學子丁謐假扮成臣,臣秘密回京。」
「金刀衛副統領和東宮護衛沿途護送,將臣和證據一塊兒送達京城。」
「陛下,有人不甘心失敗,沿途截殺我等,均被我等躲過。入了京後,臣到通政司呈送證據,陛下已經知曉。陛下讓我在府中靜候消息,有人卻等不及,昨天有人潛入喬家,意圖殺人滅口,我一家老小險些遭人毒手。」
「好在太子殿下機敏,當先將我合家老小轉移,又命金刀衛嚴守喬府,才倖免於難。」
「刺殺的人沒有得手,不過,刺客卻被我們抓獲,因而得知了做下這些事情的人,乃是高元潼高閣老,以及——」
大殿之中鴉雀無聲,只見喬明淵的目光掃過王室宗親那一脈,擲地有聲的說:
「宣王殿下。」
死寂,真正的死寂,沒有一點聲音,眾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過,齊刷刷的目光落在了宣王趙秉錫和高元潼的身上。
高元潼尚且還繃得住,趙秉錫卻汗如雨下,險些站不住。不過到底是皇子,他挺著腰是站住得,要不是微微顫抖的衣擺,無人想像得到他此刻內心的惶恐。
天啟帝聽完了這些,老臉微微顫抖。
他是病了,為何病的,便是因為這個。
喬明淵上前一步,呈送證據到天子跟前。
有河西長陵府糧倉的提糧證據,有跟當地糧商的交易證據,有存入票號的票據,有高家取用的支條。這些都是證明了跟長陵府糧倉貪墨案有關的人是高家。之所以能牽扯到宣王身上,是在長陵府知府的書房中,發現的宣王趙秉錫跟知府往來的書信,知府的個人帳簿中,還有給趙秉錫送禮以及趙秉錫賞賜的往來記錄。
確鑿的證據,無數人的口供,完整呈現了兩人是如何勾結盜取糧食的記錄。
要知道長陵府是個大糧倉,裡面的糧食兩年一替換,或許這只是去年和今年的,還有更早些時候的,累計起來,那不是貪墨了八萬石的事情,而是百萬石打底了!
百萬!
戶部在全國統計的糧食存儲情況加起來也就差不多是這個數目了。
一個內閣朝臣聯合皇子,侵吞了大盛一整年的存糧。糧食是什麼,是國家人口存在的根本,沒有糧食人全餓死了,還談什麼國家!
天啟帝為啥會被氣到生病,就是這個緣故。
他的朝臣和他的兒子,沒給這個國家留活路。沒給國家留活路,就是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烈火上烹烤,兩面都快給他烤熟了。
天啟帝撈起一塊鎮紙,直接砸在了趙秉錫的頭上。
趙秉錫不敢躲,被砸得頭破血流。
衛輕軒站出來:「陛下,糧食貪墨遠勝於金銀貪墨,此舉動乃動搖國之根本,必須追查到底!」
「朕知道。」天啟帝喘著氣,咳嗽著:「太子,你來查!」
太師往日裡上朝就上朝,穿太師府卻很少拿勤龍杖,像今日這般齊整,必定又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有人心慌,也有人好奇。
金鐘響過之後,太子竟也來了!
不是說太子病了嗎?
瞧著太子的臉色很好啊,唇紅齒白走路帶風,一點都看不出哪裡不好!
不單單是太子,跟著天啟帝也在德安的攙扶下進來了。
天啟帝是真病了,這一回不是身體病,是心病。
他素來很少在朝臣們跟前扶著內監的走走路的,這一回是真支撐不住,到了龍椅上就一直在喘氣。等喘勻了氣,他才讓群臣起身。
群臣們起身之後,天啟帝說:「喬愛卿,你來說說吧。」
喬明淵列隊而出。
出來之後他手中拿著白笏:「陛下,臣奉命前往河西,解決河西考生罷考一事,事出有因,乃是當地林周縣縣令張貼出一張檄文,混淆視聽,讓百姓誤以為新政是要提高田地稅,不允許掛田。當地學子想為百姓們謀福利,因此搞出來這樣的事情。臣到河西之後,在東昌府講解新政,講解之後,貢院門口的考生散去了。」
「臣既然已經到了河西,河西又是種植大省,當然要第一時間推行新政,讓新政順通無阻的推行。」
「臣從東昌府出發,以林周縣為起點,逐個走了一圈。」
「在此過程中多有艱辛,臣不必再說。林周縣縣令膽大包天,竟然假冒朝廷印章,推行假的新政,金刀衛調查時,林周縣縣令被人吊死在府衙,兇手不得而知。臣在河西推行新政,金刀衛一直在追查這條線。殺人兇手一直到了長陵府才露了首尾。」
「臣到長陵府時,沿途一共遭遇了九場刺殺,每一場全仰仗金刀衛捨命相護,到了長陵府後,臣發現了這些人阻攔臣到長陵府的原因。」
「長陵府是咱們大盛非常重要的糧倉,四座大糧倉中,一共有十一萬石的存糧。可臣清點存糧時發現,長陵府的糧倉里平白少了八萬石的糧食。」
「不僅如此,有人發現臣觸及到了長陵府的秘密,將長陵府知府吊死,誣衊臣殺人滅口、貪墨存糧。」
「臣與金刀衛統領羅郁商量,賊人既然偽造了證據想要陷臣於死地,必定不會善罷甘休。臣將計就計,進入長陵府地牢里,羅郁統領在外調查,觸動了大半的金刀衛人手,終於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拿到了確鑿的證據之後,在鄭州府學政董路的幫助下,鄭州府府學學子丁謐假扮成臣,臣秘密回京。」
「金刀衛副統領和東宮護衛沿途護送,將臣和證據一塊兒送達京城。」
「陛下,有人不甘心失敗,沿途截殺我等,均被我等躲過。入了京後,臣到通政司呈送證據,陛下已經知曉。陛下讓我在府中靜候消息,有人卻等不及,昨天有人潛入喬家,意圖殺人滅口,我一家老小險些遭人毒手。」
「好在太子殿下機敏,當先將我合家老小轉移,又命金刀衛嚴守喬府,才倖免於難。」
「刺殺的人沒有得手,不過,刺客卻被我們抓獲,因而得知了做下這些事情的人,乃是高元潼高閣老,以及——」
大殿之中鴉雀無聲,只見喬明淵的目光掃過王室宗親那一脈,擲地有聲的說:
「宣王殿下。」
死寂,真正的死寂,沒有一點聲音,眾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過,齊刷刷的目光落在了宣王趙秉錫和高元潼的身上。
高元潼尚且還繃得住,趙秉錫卻汗如雨下,險些站不住。不過到底是皇子,他挺著腰是站住得,要不是微微顫抖的衣擺,無人想像得到他此刻內心的惶恐。
天啟帝聽完了這些,老臉微微顫抖。
他是病了,為何病的,便是因為這個。
喬明淵上前一步,呈送證據到天子跟前。
有河西長陵府糧倉的提糧證據,有跟當地糧商的交易證據,有存入票號的票據,有高家取用的支條。這些都是證明了跟長陵府糧倉貪墨案有關的人是高家。之所以能牽扯到宣王身上,是在長陵府知府的書房中,發現的宣王趙秉錫跟知府往來的書信,知府的個人帳簿中,還有給趙秉錫送禮以及趙秉錫賞賜的往來記錄。
確鑿的證據,無數人的口供,完整呈現了兩人是如何勾結盜取糧食的記錄。
要知道長陵府是個大糧倉,裡面的糧食兩年一替換,或許這只是去年和今年的,還有更早些時候的,累計起來,那不是貪墨了八萬石的事情,而是百萬石打底了!
百萬!
戶部在全國統計的糧食存儲情況加起來也就差不多是這個數目了。
一個內閣朝臣聯合皇子,侵吞了大盛一整年的存糧。糧食是什麼,是國家人口存在的根本,沒有糧食人全餓死了,還談什麼國家!
天啟帝為啥會被氣到生病,就是這個緣故。
他的朝臣和他的兒子,沒給這個國家留活路。沒給國家留活路,就是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烈火上烹烤,兩面都快給他烤熟了。
天啟帝撈起一塊鎮紙,直接砸在了趙秉錫的頭上。
趙秉錫不敢躲,被砸得頭破血流。
衛輕軒站出來:「陛下,糧食貪墨遠勝於金銀貪墨,此舉動乃動搖國之根本,必須追查到底!」
「朕知道。」天啟帝喘著氣,咳嗽著:「太子,你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