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哥哥,最初她本是愛你的,若不是我當初將她強搶在身邊… 你們……現在這樣,倒也算是讓我們三人都回到最初。你始終愛她護她,我再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見嬴淮忽然淚濡滿眶,從舟倚向木柵安慰,「我從未見過父王,或許父王也從來都不知道、還有我這個兒子。所以我也想、以嬴姓子孫之名,真正做一回秦王的兒子…
「而且,哥哥不必為我傷心,我原本就活不長久。」他忽然笑了笑。
嬴淮不解何意,見他從懷中摸出一枚被他撫得有些發黃的小簪子、眼裡隱約是追憶之色,
「許多年前,窈兒曾在褒山遇險、差點被李兌凍死在山頂樺樹林中。那一晚她全身僵冷、我一籌莫展。我想起她說過她的小鳥木簪求願最靈……我便取了她的簪子,許過一願… 」
「…若蒼天能護佑她逃過那一劫,我願用半生壽命去換。」
他回首看著嬴淮淡淡一笑,「這木簪果然靈驗、她終於醒轉……所以,現在到我該還願的時候了。」
那尖簪似乎錐進嬴淮心頭、痛意瀰漫,這枚小簪子、只是他少年時隨手雕給小令箭的柳木玩意兒,後來想要給她雕一枚精緻的、卻已太晚,她發間已換了極美的一橫玉簪……只是沒有料到、小令箭某年某月的一句戲言,竟叫從舟信如神靈。
但下一瞬間,又聽見從舟說,
「哥哥,這簪子是你刻的吧?」從舟笑得清爽無濁,「刻的難看呢……總算雕刻的手藝上我比哥哥強。」
嬴淮愈發澀到無語,原來他什麼都知道,只不過、姜窈說的每句話,他都心甘情願地相信到底。
「但是窈兒很喜歡,以前每天都戴著,從來也不換。」從舟泯然一笑把那簪子還給嬴淮,「從前我騙她說弄丟了,過些天你還給她吧,就說、是落在你那兒了。」
嬴淮張了張口,還說不出一段整句,又被從舟堵道,「別提我、別讓窈兒想起我。我欠她太多,此生卻無計可償。她忘掉我、她不會難過,這樣我才不會難過。」
兩廂沉寂良久,嬴淮終是默默接過木簪,這一接、便是答應他從此身份互換、生死兩隔。嬴淮指間顫抖,再也難抑不舍、雙手緊緊握住從舟,淚已漣漣。
從舟連忙抽了手,退後兩尺、仿佛要助嬴淮下定決心、忽地向他鄭重一跪、肅然訣別道,
「哥哥才識、灼灼其華。我情願李代桃僵,換你半生桃花夭夭……哥哥務必珍重,莫忘了從舟夙願。」
……
夜過三更,嬴淮已離開很久。註定一夜無眠,從舟習慣性地又在憂煩中伸手去摸懷中木簪、方才想起身上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窈兒的東西了。
他忽然還是覺得難忍、覺得極度懼怕、覺得全然捨不得。他閉著眼、倚在木柵邊橫撞了兩下額頭,想要敲散心底那種恐懼。
再望向獄火時,他隱約看見窈兒甘美的笑容、那是他這一生擁有過的最珍貴的撫慰,他心神似受召喚,向著那縷火光、脫口呢喃,
「窈兒,今生你畫過一個圈,幸成圈住我的繭。來生,若我只能化成一隻蛾,但願只為你一人飛蛾撲火… 」
……
寅時之後,地牢中又有聲響,是兩名匈奴暗間被關入囚牢,那二人顯然剛剛被上刑逼供,憔悴不堪。虞從舟經年與匈奴人交鋒,也略懂匈奴語,此時聽見年長那人喝斥另外一人,似乎耳語在說、即使死也不能泄露通往秦、趙的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虞從舟猛然聯想起從前在西境三郡從匈奴人手中截下的那捲無字絹帛。以前一直想不明白、那幅地圖究竟是何意,現在忽然徹悟,彎彎扭扭的三條分岔曲線或許並不是河道、而是匈奴人想要挖掘的地道。若果真如此,匈奴人便可暗中從地道輸送兵力,出其不意、長驅直入,直搗趙、秦境內。
這個念頭迎面撲來,虞從舟心中一凜,事關重大、必須問個明白…
他向那二人挪了挪,假意神秘道,「地道線路沒變麼?」
那二人頓時狐疑警惕地瞪著他,虞從舟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呼季翰將軍派到秦國的暗間,今日聽說你們二人被擒,特意喬裝來此接應你們的。」
那二人只是更加謹慎不語。
虞從舟淺淺一笑,從袖中摸出從前截下的那一卷無字絹帛,起身走近牢中火把、熏了熏,那帛上的地圖慢慢顯現出來。虞從舟在他們眼前晃了晃絹帛道,「看你們緊張那樣兒!這是呼季翰將軍給我的地道初設圖,這回信了吧。」
那兩個匈奴人見他連地道地圖都有,直覺他必定是呼季翰將軍的重要眼線,這才淡了懷疑,點頭道,「地道線路沒變,匈奴、秦國、趙國三條地道仍是按這圖紙所挖建,都交匯於地宮。」
虞從舟暗暗吁了口氣,自己這一猜竟然賭對了……但又聽那二人道,「通向秦國的和趙國的地道都已經挖通了。」
他心中大駭、面上卻佯裝興奮,「那幾時可出兵?我潛藏了三年,早就等不及這一刻了。」
「已經有大軍潛伏在匈奴地道中了,只待秦王與趙王會盟於應州那日、秦趙重兵都聚於應州,將軍就會打開地宮三岔口的青銅門,連通匈奴、秦國、趙國三條地道,直搗咸陽與邯鄲!"
青銅門?三岔口?虞從舟陡然記憶翻湧、回想起與窈兒共游塞外泗牙盆地時、窈兒曾墜進的那個詭異地洞,那地洞裡正好也有三道巍峨的青銅門,難道,那就是這兩人所說的地宮三岔口?
見嬴淮忽然淚濡滿眶,從舟倚向木柵安慰,「我從未見過父王,或許父王也從來都不知道、還有我這個兒子。所以我也想、以嬴姓子孫之名,真正做一回秦王的兒子…
「而且,哥哥不必為我傷心,我原本就活不長久。」他忽然笑了笑。
嬴淮不解何意,見他從懷中摸出一枚被他撫得有些發黃的小簪子、眼裡隱約是追憶之色,
「許多年前,窈兒曾在褒山遇險、差點被李兌凍死在山頂樺樹林中。那一晚她全身僵冷、我一籌莫展。我想起她說過她的小鳥木簪求願最靈……我便取了她的簪子,許過一願… 」
「…若蒼天能護佑她逃過那一劫,我願用半生壽命去換。」
他回首看著嬴淮淡淡一笑,「這木簪果然靈驗、她終於醒轉……所以,現在到我該還願的時候了。」
那尖簪似乎錐進嬴淮心頭、痛意瀰漫,這枚小簪子、只是他少年時隨手雕給小令箭的柳木玩意兒,後來想要給她雕一枚精緻的、卻已太晚,她發間已換了極美的一橫玉簪……只是沒有料到、小令箭某年某月的一句戲言,竟叫從舟信如神靈。
但下一瞬間,又聽見從舟說,
「哥哥,這簪子是你刻的吧?」從舟笑得清爽無濁,「刻的難看呢……總算雕刻的手藝上我比哥哥強。」
嬴淮愈發澀到無語,原來他什麼都知道,只不過、姜窈說的每句話,他都心甘情願地相信到底。
「但是窈兒很喜歡,以前每天都戴著,從來也不換。」從舟泯然一笑把那簪子還給嬴淮,「從前我騙她說弄丟了,過些天你還給她吧,就說、是落在你那兒了。」
嬴淮張了張口,還說不出一段整句,又被從舟堵道,「別提我、別讓窈兒想起我。我欠她太多,此生卻無計可償。她忘掉我、她不會難過,這樣我才不會難過。」
兩廂沉寂良久,嬴淮終是默默接過木簪,這一接、便是答應他從此身份互換、生死兩隔。嬴淮指間顫抖,再也難抑不舍、雙手緊緊握住從舟,淚已漣漣。
從舟連忙抽了手,退後兩尺、仿佛要助嬴淮下定決心、忽地向他鄭重一跪、肅然訣別道,
「哥哥才識、灼灼其華。我情願李代桃僵,換你半生桃花夭夭……哥哥務必珍重,莫忘了從舟夙願。」
……
夜過三更,嬴淮已離開很久。註定一夜無眠,從舟習慣性地又在憂煩中伸手去摸懷中木簪、方才想起身上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窈兒的東西了。
他忽然還是覺得難忍、覺得極度懼怕、覺得全然捨不得。他閉著眼、倚在木柵邊橫撞了兩下額頭,想要敲散心底那種恐懼。
再望向獄火時,他隱約看見窈兒甘美的笑容、那是他這一生擁有過的最珍貴的撫慰,他心神似受召喚,向著那縷火光、脫口呢喃,
「窈兒,今生你畫過一個圈,幸成圈住我的繭。來生,若我只能化成一隻蛾,但願只為你一人飛蛾撲火… 」
……
寅時之後,地牢中又有聲響,是兩名匈奴暗間被關入囚牢,那二人顯然剛剛被上刑逼供,憔悴不堪。虞從舟經年與匈奴人交鋒,也略懂匈奴語,此時聽見年長那人喝斥另外一人,似乎耳語在說、即使死也不能泄露通往秦、趙的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虞從舟猛然聯想起從前在西境三郡從匈奴人手中截下的那捲無字絹帛。以前一直想不明白、那幅地圖究竟是何意,現在忽然徹悟,彎彎扭扭的三條分岔曲線或許並不是河道、而是匈奴人想要挖掘的地道。若果真如此,匈奴人便可暗中從地道輸送兵力,出其不意、長驅直入,直搗趙、秦境內。
這個念頭迎面撲來,虞從舟心中一凜,事關重大、必須問個明白…
他向那二人挪了挪,假意神秘道,「地道線路沒變麼?」
那二人頓時狐疑警惕地瞪著他,虞從舟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呼季翰將軍派到秦國的暗間,今日聽說你們二人被擒,特意喬裝來此接應你們的。」
那二人只是更加謹慎不語。
虞從舟淺淺一笑,從袖中摸出從前截下的那一卷無字絹帛,起身走近牢中火把、熏了熏,那帛上的地圖慢慢顯現出來。虞從舟在他們眼前晃了晃絹帛道,「看你們緊張那樣兒!這是呼季翰將軍給我的地道初設圖,這回信了吧。」
那兩個匈奴人見他連地道地圖都有,直覺他必定是呼季翰將軍的重要眼線,這才淡了懷疑,點頭道,「地道線路沒變,匈奴、秦國、趙國三條地道仍是按這圖紙所挖建,都交匯於地宮。」
虞從舟暗暗吁了口氣,自己這一猜竟然賭對了……但又聽那二人道,「通向秦國的和趙國的地道都已經挖通了。」
他心中大駭、面上卻佯裝興奮,「那幾時可出兵?我潛藏了三年,早就等不及這一刻了。」
「已經有大軍潛伏在匈奴地道中了,只待秦王與趙王會盟於應州那日、秦趙重兵都聚於應州,將軍就會打開地宮三岔口的青銅門,連通匈奴、秦國、趙國三條地道,直搗咸陽與邯鄲!"
青銅門?三岔口?虞從舟陡然記憶翻湧、回想起與窈兒共游塞外泗牙盆地時、窈兒曾墜進的那個詭異地洞,那地洞裡正好也有三道巍峨的青銅門,難道,那就是這兩人所說的地宮三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