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是!」崔季淵直諫道,「臣見過皇子多次了,小小年紀,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皇子諸事皆能,這樣的人,獨獨不能為君!」
拓拔烈猛然將茶杯磕在案上,怒喝道:「越發沒規矩了!聽夠了就進來!」
我不覺已經貼在門板上了,趕忙伸手接過木犀手中的食盒,穩了穩心緒,推門而入。餘光掃過,崔季淵垂眸危坐,拓拔烈的手還扶在杯上,茶水傾灑出來,手背都被灼紅了。
我忙拿帕子去拭,被他反手按下。他向後靠了靠,氣已平復,緩聲對崔季淵道:「愛卿的諫言朕知道了,你容朕再好好想想。」他擺了擺手,崔季淵似有未盡之言,但猶豫之後還是躬身退去。
拓拔烈倦怠合眸,靠在隱囊上若有所思。我忙命木犀取燙傷藥膏來,正要去搽他的手背,他卻捉過我的手,剜了一塊,塗抹在我的指尖上。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九章 京洛出血光
天氣漸冷,我畏寒嗜睡的舊疾又犯了,不等他回東宮就歪下了。夜裡睡得正濃,忽聽雞鳴嘹唳,霍然驚醒,直直坐起身子。窗外月正中天,雄雞夜鳴,不是吉兆。枕邊陷落了一塊,餘溫尚在,卻不見人。喚了兩聲值夜的宮人,沒人應我,莫名心驚,顧不得穿衣找鞋,跌跌撞撞跑了出來。
拓拔烈肩上披著外衣,正和幾個武將站在院子裡低聲說話,聽見動靜,都扭頭來看。那幾個將軍見是我,紛紛低頭迴避。我雙手抱胸,這樣一凍,幡然清醒。
他眯起眼睛走過來,解下外衣替我披上,又拍著我的背順氣,「怎麼嚇成這樣,是不是做噩夢了?」
我搖搖頭,「醒了不見你……」又看了看那些披堅執銳的武將,小聲問道:「阿烈,出什麼事情了?」
他低頭見我光著腳,擰起眉頭橫抱著我就往屋裡送。「沒什麼要緊的,你先睡吧,我處理了就來。」
我點點頭,不敢打擾他,目送他離去。
這一夜我都未再合眼,拓拔烈回屋後也沒有再睡,坐在案前寫字。果然天才擦亮,就有人來報,兵馬都點齊了,集結在郊外的校場,只等皇帝一聲令下。
桓恆星夜發兵,打算過江以決戰事,一切都在拓拔烈的預料之中。他將早早擬好的聖旨交給永平帶到今日的朝會上宣讀,打發走屋裡的宮人後,又另給了我一個上了火漆的信囊。
「狸奴,這是道秘旨……」我伸手去接,他一抽手,我接了個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拆。」
他把信囊放在我手上,「何為萬不得已時?」我竭力鎮靜,可是聲音還是有些啞。
他點著我的鼻子柔聲道:「就是……就是我希望我回來之前,你都不要打開它。」
又是遺詔嗎?我燙了手般塞進他懷裡,「你也說狸奴好奇心重,既然不要打開,還是等你回來再說吧。」
他莞爾一笑,將信囊隨手放在案角,挑唆似的:「你要是好奇,一會兒就可以拆。」他俯身想要吻我,我仰著頭迎上去,卻被他扣著腦袋壓進懷裡。吻綿綿地落在我的發上,我看不見他的眼睛,心裡一陣兵荒馬亂。待他將我推出懷抱,淚眼朦朧中,只見他深譚般的眸子,好像沒有起過一絲漣漪。
秋高馬壯的時節,我沒有送他出城。那密詔被我鎖進了東宮書架後暗無天日的機關里,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再看見。
永平散了今日的朝會,向我複述今早拓拔烈的聖旨。上書房十二個監國輔政大臣的名字,崔季淵依然在名冊之首,只是再無定奪之權,國難當頭之際,拓拔烈竟然會派他去國子監主修國史。如今朝中要行一事,都需經上書房六位以上的大人簽字蓋印。宮中內事,依然由我主持。赫連三千禁衛軍,負責守衛京畿。桓恆三十萬大軍浩浩湯湯過江決戰,江北所剩本就不多,拓拔烈點了七、八萬人馬走,再抽不出更多給他了。而冊立儲君之事,聖旨中隻字未題。
**********************************************************************
自大軍走後,洛陽城就提早了宵禁,各處城門都加緊盤查,赫連每天都會帶著羽林軍巡城,到處都氤氳著戰時的壓抑氣氛。恰逢十五,我想去白馬寺禮佛,也被永平阻攔,說是皇上臨走時的口諭,外頭不安全,請夫人不要出宮。
我心裡一直不踏實,只想尋個心安的去處。「洛陽城並未受到戰火波及,執金吾每日巡城,壁壘森嚴,城中井然有序……」
才辯解了幾句,面前就跪了一地的宮人,眼見為首的永平快要把腦袋都磕破了。為安我的心,他提議派兩個隨侍的宮女替我去白馬寺走一遭,供奉手抄經書。我執拗不過,嘆了口氣算作應允,又不耐問他:「皇上沒有不准我去上書房吧?」他這才算罷,呼人殷勤打點。
肩輿落在上書房的院子裡,幾個太監正架著梯子修剪一株老槐,郎中令站在窗前凝視良久,喟然道:「槐樹婆娑,無復生意了!」我挑簾出轎,恰聽見這一聲嘆。
見我前來,他忙出門迎駕。上書房裡炭盆燒得正旺,三公九卿都在,獨缺一個司徒。「崔大人呢?」我問。
郎中令回道:「崔司徒另有要務在身,近來都在國子監主持修史。」又引我上座,命人奉茶,大臣們紛紛起身問安。
我擺了擺手,「各位大人自去忙吧,我只來看看有沒有皇上的消息。」
拓拔烈猛然將茶杯磕在案上,怒喝道:「越發沒規矩了!聽夠了就進來!」
我不覺已經貼在門板上了,趕忙伸手接過木犀手中的食盒,穩了穩心緒,推門而入。餘光掃過,崔季淵垂眸危坐,拓拔烈的手還扶在杯上,茶水傾灑出來,手背都被灼紅了。
我忙拿帕子去拭,被他反手按下。他向後靠了靠,氣已平復,緩聲對崔季淵道:「愛卿的諫言朕知道了,你容朕再好好想想。」他擺了擺手,崔季淵似有未盡之言,但猶豫之後還是躬身退去。
拓拔烈倦怠合眸,靠在隱囊上若有所思。我忙命木犀取燙傷藥膏來,正要去搽他的手背,他卻捉過我的手,剜了一塊,塗抹在我的指尖上。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九章 京洛出血光
天氣漸冷,我畏寒嗜睡的舊疾又犯了,不等他回東宮就歪下了。夜裡睡得正濃,忽聽雞鳴嘹唳,霍然驚醒,直直坐起身子。窗外月正中天,雄雞夜鳴,不是吉兆。枕邊陷落了一塊,餘溫尚在,卻不見人。喚了兩聲值夜的宮人,沒人應我,莫名心驚,顧不得穿衣找鞋,跌跌撞撞跑了出來。
拓拔烈肩上披著外衣,正和幾個武將站在院子裡低聲說話,聽見動靜,都扭頭來看。那幾個將軍見是我,紛紛低頭迴避。我雙手抱胸,這樣一凍,幡然清醒。
他眯起眼睛走過來,解下外衣替我披上,又拍著我的背順氣,「怎麼嚇成這樣,是不是做噩夢了?」
我搖搖頭,「醒了不見你……」又看了看那些披堅執銳的武將,小聲問道:「阿烈,出什麼事情了?」
他低頭見我光著腳,擰起眉頭橫抱著我就往屋裡送。「沒什麼要緊的,你先睡吧,我處理了就來。」
我點點頭,不敢打擾他,目送他離去。
這一夜我都未再合眼,拓拔烈回屋後也沒有再睡,坐在案前寫字。果然天才擦亮,就有人來報,兵馬都點齊了,集結在郊外的校場,只等皇帝一聲令下。
桓恆星夜發兵,打算過江以決戰事,一切都在拓拔烈的預料之中。他將早早擬好的聖旨交給永平帶到今日的朝會上宣讀,打發走屋裡的宮人後,又另給了我一個上了火漆的信囊。
「狸奴,這是道秘旨……」我伸手去接,他一抽手,我接了個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拆。」
他把信囊放在我手上,「何為萬不得已時?」我竭力鎮靜,可是聲音還是有些啞。
他點著我的鼻子柔聲道:「就是……就是我希望我回來之前,你都不要打開它。」
又是遺詔嗎?我燙了手般塞進他懷裡,「你也說狸奴好奇心重,既然不要打開,還是等你回來再說吧。」
他莞爾一笑,將信囊隨手放在案角,挑唆似的:「你要是好奇,一會兒就可以拆。」他俯身想要吻我,我仰著頭迎上去,卻被他扣著腦袋壓進懷裡。吻綿綿地落在我的發上,我看不見他的眼睛,心裡一陣兵荒馬亂。待他將我推出懷抱,淚眼朦朧中,只見他深譚般的眸子,好像沒有起過一絲漣漪。
秋高馬壯的時節,我沒有送他出城。那密詔被我鎖進了東宮書架後暗無天日的機關里,最好一輩子都不要再看見。
永平散了今日的朝會,向我複述今早拓拔烈的聖旨。上書房十二個監國輔政大臣的名字,崔季淵依然在名冊之首,只是再無定奪之權,國難當頭之際,拓拔烈竟然會派他去國子監主修國史。如今朝中要行一事,都需經上書房六位以上的大人簽字蓋印。宮中內事,依然由我主持。赫連三千禁衛軍,負責守衛京畿。桓恆三十萬大軍浩浩湯湯過江決戰,江北所剩本就不多,拓拔烈點了七、八萬人馬走,再抽不出更多給他了。而冊立儲君之事,聖旨中隻字未題。
**********************************************************************
自大軍走後,洛陽城就提早了宵禁,各處城門都加緊盤查,赫連每天都會帶著羽林軍巡城,到處都氤氳著戰時的壓抑氣氛。恰逢十五,我想去白馬寺禮佛,也被永平阻攔,說是皇上臨走時的口諭,外頭不安全,請夫人不要出宮。
我心裡一直不踏實,只想尋個心安的去處。「洛陽城並未受到戰火波及,執金吾每日巡城,壁壘森嚴,城中井然有序……」
才辯解了幾句,面前就跪了一地的宮人,眼見為首的永平快要把腦袋都磕破了。為安我的心,他提議派兩個隨侍的宮女替我去白馬寺走一遭,供奉手抄經書。我執拗不過,嘆了口氣算作應允,又不耐問他:「皇上沒有不准我去上書房吧?」他這才算罷,呼人殷勤打點。
肩輿落在上書房的院子裡,幾個太監正架著梯子修剪一株老槐,郎中令站在窗前凝視良久,喟然道:「槐樹婆娑,無復生意了!」我挑簾出轎,恰聽見這一聲嘆。
見我前來,他忙出門迎駕。上書房裡炭盆燒得正旺,三公九卿都在,獨缺一個司徒。「崔大人呢?」我問。
郎中令回道:「崔司徒另有要務在身,近來都在國子監主持修史。」又引我上座,命人奉茶,大臣們紛紛起身問安。
我擺了擺手,「各位大人自去忙吧,我只來看看有沒有皇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