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抵達劍閣那日無雨,但霧氣遲重,天色陰沉。老遠就感到腳下震動,慢慢地,山谷也為之搖撼起來。我探頭出車,厚重的煙霾好像灰慘的簾幕,緩緩拉開,一隻大白牛被裝在軲轆車上推了過來,把一條隘道遮得滿滿當當的。那牛不同於平常的所見的耕牛,而是額前生獨角,更像是兕,正與坊間傳言相吻。
程將軍走在隊伍最前面,他的馬睹此神獸,踏著四蹄不肯再前,一時間萬馬齊喑,眾人不禁張口屏息。氣氛有些森然,如暴風驟雨前的寧靜。
再近些方才看清,白牛前開道的只有一騎,紅色大宛馬上端坐一金甲錯落的俠少年,腰懸五尺雷音劍,來人正是赫連。
「白牛在此,王夫人何處!」赫連單劍獨馬,當陽一喝,驚得程將軍的馬立刻豎起前蹄,歪頭嘶鳴。
他好不容易穩住胯^_^下戰馬,派兩人上前查驗。「就你一個人來?怎的只一頭牛?」
赫連漫不經心地豎起擘指朝身後指指,「隨後就來,先讓我看到人。」
程將軍示意幾個士兵將我和夏生帶下車,牧哥哥下馬跟隨在側。我被帶至近前,赫連端坐馬背,肅然俯視我,「敏敏別來無恙?」
我點頭回他一笑,赫連輕揚嘴角,隔空一甩手,推軲轆車的幾名影衛,抽出腰間軟劍,三兩下逼退押送我的士兵,將我護在中間。
程將軍立眉喝道:「你們這是要作甚!」
赫連邪氣笑笑,指指白牛,懶懶回他:「這麼大的玩意兒,你還怕它跑了不成?本王可是立了軍令狀來的,你們人多勢眾,我怕你們使詐,傷了夫人,回去不好交代。」
程將軍示意人馬將白牛拉出隘道。不一會兒就聽道路再次震動,因濃霧窒塞,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所有人翹首等待第二頭白牛運至近前,不覺放鬆了對我這廂的警惕,幾名影衛護著我們三人向道旁退去。赫連收韁掉轉馬頭,讓出道路。
不等撥霧看個仔細,一路大軍如天降神兵,已源源不斷湧入劍閣。為首的是万俟匆和胡將呼延,兩人揚槍高喝,我還未明白過來,眼前已槍聲刀影,砍殺起來。
押送我的人馬雖說不少,但猝不及防下根本不是敵手,須臾便丟盔棄甲。勝負立判,赫連坐在馬上抱懷觀戰,牧哥哥當風而立,連眉頭也沒有皺一下,男人們熱衷於此,雖九死其尤未悔。霧氣時聚時散,夾雜著血氣灌入鼻腔,這是我第一次直面戰爭,無論青史的記載多麼情辭慷慨,誰問生靈塗炭?!我不敢大叫,捂著嘴背過身去,面兮錦繡鄉,背兮修羅場。
一隻手臂搭在我戰慄不止的肩頭上,柔聲撫慰道:「狸奴,沒事了,都結束了……狸奴……」我在牧哥哥的輕拍中緩過神來,隘道上的鐵騎還在潮水般地湧入,直往漢中的方向奔去。我在這大潮中飄零如一葉孤舟,仿佛隨時都會被捲入其中。
過了很久,黑壓壓的大軍才如潮水退卻,轍亂旗靡的戰場,橫七豎八倒下的士兵,就像被浪頭衝到岸上的魚蝦,再沒有半點生機了。我埋頭在牧哥哥的肩上,聽見赫連在馬上高聲詢問:「大將軍王牧,李成亡國在即,皇上讓我問你,你一生志向不疏,可惜際遇不順,而功業不建,壯志未酬。如今可願歸順代國,君臣同心,共謀大業?」
我抬起頭看著牧哥哥,他放開我,從懷裡掏出一卷,雙手呈於赫連:「陛下不嫌王牧已事二主,詬丑之人,又有蜚語傳天下,王牧願為明主所用,已草得降書在此,請大王轉呈。」牧哥哥言行溫和,如他一貫的秉性。
赫連抱著胸,冷眼看他:「王牧聽旨!」牧哥哥撩袍跪地,「王牧為朕妻族長兄,今誠心來投,特賜爵列侯,食邑三千,世襲罔替。」
牧哥哥不辱不驚,辭道:「王牧曾憑父蔭,世襲東安侯爵位,又以十萬兄弟前程,受封大將軍之職,可皆無善果。牧荒廢半生,已事三主,不願再以戚畹自恃,今無尺寸之功,實不敢受封。王牧銘感陛下柔遠綏懷,還請陛下收回成命。」他高舉降書,「降書還請大王轉呈,封侯之事,恕王牧不受。」
赫連這才朗笑起來,擺手道:「什麼詬丑蜚語,識時務者方為俊傑,本王也是降將,還從未寫過這個。空話哄人的東西,你自個兒交給他去,他這人就最好一個面子,必定喜歡。本王只信眼緣,大將軍並非飢附飽颺之徒,值得赫連翀相交!」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三章 冰心在玉壺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完。
回程的路上不必再借道晉國,出劍門,過巴山,從秦嶺棧道直通長安。世人曾歌蜀道難,嘗聞白日上青天。夜過焦崖閣時,連日陰雨方霽,冰輪初上,耿耿星河如瀑布懸在馬前,仿佛觸手可及。巴山秦嶺崢嶸而崔嵬,可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自古及今,敗亡相繼,可見守成之業,在德不在險。李氏兄弟耽於淫^_^樂,不問朝政,更遑論武備。蜀中這些年的太平安逸,全仗著這兩道天險,如今又因貪婪自毀。代國的軍隊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一觸即潰。我們在回長安的一路上,投宿驛站時,已不斷看到有快馬傳遞前線的捷報。
我坐在車輿里,四周都是影衛。牧哥哥騎馬跟隨在側,夏生坐在車前,始終無精打采地垂著頭。大家各懷心事,只有赫連,愈近長安好像愈發輕鬆起來,沉默到尷尬時,都是他先起的話頭。牧哥哥與他年紀相仿,不輕諧笑,更持重些,總是答得多,問得少。但兩個人好像真的很投緣的樣子,常常並駕齊驅,結伴行路。只是偶爾我會覺得,赫連少了幾份爽朗天性,再不是那個胸中磊落無宿物的少年了,和我說話的時候也總是言不盡意。
程將軍走在隊伍最前面,他的馬睹此神獸,踏著四蹄不肯再前,一時間萬馬齊喑,眾人不禁張口屏息。氣氛有些森然,如暴風驟雨前的寧靜。
再近些方才看清,白牛前開道的只有一騎,紅色大宛馬上端坐一金甲錯落的俠少年,腰懸五尺雷音劍,來人正是赫連。
「白牛在此,王夫人何處!」赫連單劍獨馬,當陽一喝,驚得程將軍的馬立刻豎起前蹄,歪頭嘶鳴。
他好不容易穩住胯^_^下戰馬,派兩人上前查驗。「就你一個人來?怎的只一頭牛?」
赫連漫不經心地豎起擘指朝身後指指,「隨後就來,先讓我看到人。」
程將軍示意幾個士兵將我和夏生帶下車,牧哥哥下馬跟隨在側。我被帶至近前,赫連端坐馬背,肅然俯視我,「敏敏別來無恙?」
我點頭回他一笑,赫連輕揚嘴角,隔空一甩手,推軲轆車的幾名影衛,抽出腰間軟劍,三兩下逼退押送我的士兵,將我護在中間。
程將軍立眉喝道:「你們這是要作甚!」
赫連邪氣笑笑,指指白牛,懶懶回他:「這麼大的玩意兒,你還怕它跑了不成?本王可是立了軍令狀來的,你們人多勢眾,我怕你們使詐,傷了夫人,回去不好交代。」
程將軍示意人馬將白牛拉出隘道。不一會兒就聽道路再次震動,因濃霧窒塞,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所有人翹首等待第二頭白牛運至近前,不覺放鬆了對我這廂的警惕,幾名影衛護著我們三人向道旁退去。赫連收韁掉轉馬頭,讓出道路。
不等撥霧看個仔細,一路大軍如天降神兵,已源源不斷湧入劍閣。為首的是万俟匆和胡將呼延,兩人揚槍高喝,我還未明白過來,眼前已槍聲刀影,砍殺起來。
押送我的人馬雖說不少,但猝不及防下根本不是敵手,須臾便丟盔棄甲。勝負立判,赫連坐在馬上抱懷觀戰,牧哥哥當風而立,連眉頭也沒有皺一下,男人們熱衷於此,雖九死其尤未悔。霧氣時聚時散,夾雜著血氣灌入鼻腔,這是我第一次直面戰爭,無論青史的記載多麼情辭慷慨,誰問生靈塗炭?!我不敢大叫,捂著嘴背過身去,面兮錦繡鄉,背兮修羅場。
一隻手臂搭在我戰慄不止的肩頭上,柔聲撫慰道:「狸奴,沒事了,都結束了……狸奴……」我在牧哥哥的輕拍中緩過神來,隘道上的鐵騎還在潮水般地湧入,直往漢中的方向奔去。我在這大潮中飄零如一葉孤舟,仿佛隨時都會被捲入其中。
過了很久,黑壓壓的大軍才如潮水退卻,轍亂旗靡的戰場,橫七豎八倒下的士兵,就像被浪頭衝到岸上的魚蝦,再沒有半點生機了。我埋頭在牧哥哥的肩上,聽見赫連在馬上高聲詢問:「大將軍王牧,李成亡國在即,皇上讓我問你,你一生志向不疏,可惜際遇不順,而功業不建,壯志未酬。如今可願歸順代國,君臣同心,共謀大業?」
我抬起頭看著牧哥哥,他放開我,從懷裡掏出一卷,雙手呈於赫連:「陛下不嫌王牧已事二主,詬丑之人,又有蜚語傳天下,王牧願為明主所用,已草得降書在此,請大王轉呈。」牧哥哥言行溫和,如他一貫的秉性。
赫連抱著胸,冷眼看他:「王牧聽旨!」牧哥哥撩袍跪地,「王牧為朕妻族長兄,今誠心來投,特賜爵列侯,食邑三千,世襲罔替。」
牧哥哥不辱不驚,辭道:「王牧曾憑父蔭,世襲東安侯爵位,又以十萬兄弟前程,受封大將軍之職,可皆無善果。牧荒廢半生,已事三主,不願再以戚畹自恃,今無尺寸之功,實不敢受封。王牧銘感陛下柔遠綏懷,還請陛下收回成命。」他高舉降書,「降書還請大王轉呈,封侯之事,恕王牧不受。」
赫連這才朗笑起來,擺手道:「什麼詬丑蜚語,識時務者方為俊傑,本王也是降將,還從未寫過這個。空話哄人的東西,你自個兒交給他去,他這人就最好一個面子,必定喜歡。本王只信眼緣,大將軍並非飢附飽颺之徒,值得赫連翀相交!」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十三章 冰心在玉壺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完。
回程的路上不必再借道晉國,出劍門,過巴山,從秦嶺棧道直通長安。世人曾歌蜀道難,嘗聞白日上青天。夜過焦崖閣時,連日陰雨方霽,冰輪初上,耿耿星河如瀑布懸在馬前,仿佛觸手可及。巴山秦嶺崢嶸而崔嵬,可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自古及今,敗亡相繼,可見守成之業,在德不在險。李氏兄弟耽於淫^_^樂,不問朝政,更遑論武備。蜀中這些年的太平安逸,全仗著這兩道天險,如今又因貪婪自毀。代國的軍隊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一觸即潰。我們在回長安的一路上,投宿驛站時,已不斷看到有快馬傳遞前線的捷報。
我坐在車輿里,四周都是影衛。牧哥哥騎馬跟隨在側,夏生坐在車前,始終無精打采地垂著頭。大家各懷心事,只有赫連,愈近長安好像愈發輕鬆起來,沉默到尷尬時,都是他先起的話頭。牧哥哥與他年紀相仿,不輕諧笑,更持重些,總是答得多,問得少。但兩個人好像真的很投緣的樣子,常常並駕齊驅,結伴行路。只是偶爾我會覺得,赫連少了幾份爽朗天性,再不是那個胸中磊落無宿物的少年了,和我說話的時候也總是言不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