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父皇母親大人膝下:
兒臣揖別尊前,轉眼月余。不知父皇龍體如何?母親安好?念念。
伏願安康!端叩上。
這兩三行字足抵千金,我一讀再讀,不禁驕傲道:「你看端兒能寫這麼多字了呢!你看他寫得多好!」
拓拔烈笑著看了看我手中的小箋,「狸奴天生鬼手,四歲的時候寫得可比這好多了吧?」
兒子是我心頭肉,哪裡能容得下別人說不好,忙辯駁道:「像端兒這麼大的時候,我連筆都拿不穩呢!」
「拿不穩的只怕是右手吧。端兒和你我一樣,天生左利,這字一看就是他用左手寫的,他的右手至今都笨拙的很……」反手之人向來被人視作旁門左道,難容於世。拓拔烈沉下眉頭,肅然道:「我倒是不反對他私下用用左手,寫字作畫,總該有些消遣,只是這些……於為君者來說都是左道。端兒性喜書畫音律,常常以此自鳴,回去以後,還要嚴加教導才好。」
我點點頭,又細細端詳這封家信,與他商量道:「字畫都是小技,為君者確不該耽樂於此,只是……書道也並非全然都是消遣,且不說字如其人,單為了修心養性,也是該好好學一學、練一練的。」見他頷首贊同,我繼而進言,將素日的想法告之:「阿烈,你雖答允過不插手四老管教弟子,但我見他們多教端兒讀書識禮,寫字卻是不細教的,只是一味描紅……若是有閒,可否請人另教?」
永平替他布好菜,拓拔烈沒有動筷,略想一下,問道:「狸奴覺得描紅不好嗎?你我不都是從描紅學起。」
我搖頭,答他:「不是不好,只是這種依葫蘆畫瓢的寫法會助長惰性。顧先生剛為我啟蒙時就讓我臨貼了,開始時確實寫得不好,全然不成形狀,但只要慢慢琢磨自然就能掌握間架結構。描紅卻不然,初學之人常常糾結筆畫的『過』與『不及』,全然不顧『大局』,不能用心體會,有一天沒了這種依恃,仿佛就不能下筆。」
拓拔烈點頭,無不惋惜地看了看我的左手,「何必捨近求遠另請他人呢?狸奴工於行書,但習字最好先楷後行,此處西照閣倒是有不少好貼,閒時去挑選幾幅,著人送到端兒那裡。」
**********************************************************************
臘月年尾,禮、戶兩部又生出許多雜事,一件未了一件又添,忙忙碌碌到了小年,便將尋貼之事擱在腦後。直到二十三日,拓拔烈自幸溫泉宮後就深居九重,今日還是病癒後頭一遭露面,天還沒亮就由百官扈行往西郊圍獵。我送他出禁門,見三千羽林軍已在廣場集結,獵手們駕著墜飾紅纓的白馬,牽著佩戴金鈴的細犬,馬鳴嘶嘶,犬吠嘹嘹,浩浩湯湯,士氣如雲。
我止步禁門前,再次叮囑他小心,又吩咐左右幾句,這才放他離去。墨童牽來螭龍馬,驀空久不見主人,正極力搖尾,似要扯斷韁繩飛奔過來。牽狗的太監製不住它,拓拔烈上前摸了摸它的腦袋,它便撒嬌似的低嗚起來。
他一身胡服俏倬,攀鞍上馬,其姿矯捷如飛,哪裡像個大病初癒之人?「朕承大寶,常以息戰安民為念,今寢兵多年,不知眾將士可曾荒廢騎射,疏忽武備?」眾人齊聲高喝,拓拔烈昂然道:「今日打圍,射鵰逐鹿,眾卿但憑本事,獲獵最多者,朕賞大宛國良駒一匹!」眾人又是一陣高喝,皇帝遂揮弓下令:「出發!」
一陣黃塵滾滾,我目送最後一隊羽林消失在眼前。
拓拔烈雖出生塞外,又半生戎馬,但他似乎並不熱衷於遊獵娛情,更絕少這樣鋪張的場面。如今四海擾攘,此時出郊,恐怕正是想借田獵講武,示威天下。他西征的心意決絕,眾人大抵都已覺察到了吧。
大軍出發之時,天還沒有盡亮,宸居寒階下,獨坐觀天狼。難得一日燕閒,在芙蓉池館裡消磨了半晌。午時用罷膳,才想起要去西照閣尋帖一樁。
一路上已經聽到往來的宮人們在閒說圍場裡的事,皇帝重賞在前,將士們都不遺餘力。万俟匆射術了得,今日一箭雙鵰;胡將呼延一人便打得鹿、彘、猞猁不下十餘,冠絕全軍;皇帝更是隻身獵下一隻吊睛大虎……
我心裡一沉,不由得停下步子,隔著灌叢,細聽他們說話。心說,拓拔烈這般逞能,身子才好,恐怕有個閃失可怎麼得了?幾個太監正說得興起,忽聽身邊黃裳低聲請安:「赫連王爺。」
扭頭見赫連翀正站在身後,冠笠佩劍,車塵僕僕。他摘下斗笠沖我一笑,白面如驪珠,轉眄生姿。
溫泉宮靠近漢陵,他向拓拔烈告假祭祖,原說十天即回,可這一去已是月余。若是公務在身,他出入皇宮內禁自然沒人能管,可當下既不穿官服,也不系腰牌,一身市井遊俠的打扮,還提著劍,就這麼大搖大擺走進後宮來了。
那幾個內侍還在說獵虎之事,說得繪聲繪色,好像親見的一樣。「皇上獵得虎,當即就命人扒皮、烹肉,犒勞眾位大人。又說虎骨浸酒可以祛風濕,對宇文將軍的老傷最好,特囑咐要給將軍留著。老將軍心生感動,拍著胸脯說還能為皇上再領兵呢。」
「是啊是啊,聽說老將軍當場就和皇上請戰了。」
「這又是要上哪裡打仗啊?不是才向南邊繳了歲幣,還當能太平幾年呢。」
太監們七嘴八舌議論著,我一把將他拽進樹叢後頭,壓下聲音道:「說好十天,二哥怎麼現在才回來?再沒個音信,你大哥就要派人去尋了。」
兒臣揖別尊前,轉眼月余。不知父皇龍體如何?母親安好?念念。
伏願安康!端叩上。
這兩三行字足抵千金,我一讀再讀,不禁驕傲道:「你看端兒能寫這麼多字了呢!你看他寫得多好!」
拓拔烈笑著看了看我手中的小箋,「狸奴天生鬼手,四歲的時候寫得可比這好多了吧?」
兒子是我心頭肉,哪裡能容得下別人說不好,忙辯駁道:「像端兒這麼大的時候,我連筆都拿不穩呢!」
「拿不穩的只怕是右手吧。端兒和你我一樣,天生左利,這字一看就是他用左手寫的,他的右手至今都笨拙的很……」反手之人向來被人視作旁門左道,難容於世。拓拔烈沉下眉頭,肅然道:「我倒是不反對他私下用用左手,寫字作畫,總該有些消遣,只是這些……於為君者來說都是左道。端兒性喜書畫音律,常常以此自鳴,回去以後,還要嚴加教導才好。」
我點點頭,又細細端詳這封家信,與他商量道:「字畫都是小技,為君者確不該耽樂於此,只是……書道也並非全然都是消遣,且不說字如其人,單為了修心養性,也是該好好學一學、練一練的。」見他頷首贊同,我繼而進言,將素日的想法告之:「阿烈,你雖答允過不插手四老管教弟子,但我見他們多教端兒讀書識禮,寫字卻是不細教的,只是一味描紅……若是有閒,可否請人另教?」
永平替他布好菜,拓拔烈沒有動筷,略想一下,問道:「狸奴覺得描紅不好嗎?你我不都是從描紅學起。」
我搖頭,答他:「不是不好,只是這種依葫蘆畫瓢的寫法會助長惰性。顧先生剛為我啟蒙時就讓我臨貼了,開始時確實寫得不好,全然不成形狀,但只要慢慢琢磨自然就能掌握間架結構。描紅卻不然,初學之人常常糾結筆畫的『過』與『不及』,全然不顧『大局』,不能用心體會,有一天沒了這種依恃,仿佛就不能下筆。」
拓拔烈點頭,無不惋惜地看了看我的左手,「何必捨近求遠另請他人呢?狸奴工於行書,但習字最好先楷後行,此處西照閣倒是有不少好貼,閒時去挑選幾幅,著人送到端兒那裡。」
**********************************************************************
臘月年尾,禮、戶兩部又生出許多雜事,一件未了一件又添,忙忙碌碌到了小年,便將尋貼之事擱在腦後。直到二十三日,拓拔烈自幸溫泉宮後就深居九重,今日還是病癒後頭一遭露面,天還沒亮就由百官扈行往西郊圍獵。我送他出禁門,見三千羽林軍已在廣場集結,獵手們駕著墜飾紅纓的白馬,牽著佩戴金鈴的細犬,馬鳴嘶嘶,犬吠嘹嘹,浩浩湯湯,士氣如雲。
我止步禁門前,再次叮囑他小心,又吩咐左右幾句,這才放他離去。墨童牽來螭龍馬,驀空久不見主人,正極力搖尾,似要扯斷韁繩飛奔過來。牽狗的太監製不住它,拓拔烈上前摸了摸它的腦袋,它便撒嬌似的低嗚起來。
他一身胡服俏倬,攀鞍上馬,其姿矯捷如飛,哪裡像個大病初癒之人?「朕承大寶,常以息戰安民為念,今寢兵多年,不知眾將士可曾荒廢騎射,疏忽武備?」眾人齊聲高喝,拓拔烈昂然道:「今日打圍,射鵰逐鹿,眾卿但憑本事,獲獵最多者,朕賞大宛國良駒一匹!」眾人又是一陣高喝,皇帝遂揮弓下令:「出發!」
一陣黃塵滾滾,我目送最後一隊羽林消失在眼前。
拓拔烈雖出生塞外,又半生戎馬,但他似乎並不熱衷於遊獵娛情,更絕少這樣鋪張的場面。如今四海擾攘,此時出郊,恐怕正是想借田獵講武,示威天下。他西征的心意決絕,眾人大抵都已覺察到了吧。
大軍出發之時,天還沒有盡亮,宸居寒階下,獨坐觀天狼。難得一日燕閒,在芙蓉池館裡消磨了半晌。午時用罷膳,才想起要去西照閣尋帖一樁。
一路上已經聽到往來的宮人們在閒說圍場裡的事,皇帝重賞在前,將士們都不遺餘力。万俟匆射術了得,今日一箭雙鵰;胡將呼延一人便打得鹿、彘、猞猁不下十餘,冠絕全軍;皇帝更是隻身獵下一隻吊睛大虎……
我心裡一沉,不由得停下步子,隔著灌叢,細聽他們說話。心說,拓拔烈這般逞能,身子才好,恐怕有個閃失可怎麼得了?幾個太監正說得興起,忽聽身邊黃裳低聲請安:「赫連王爺。」
扭頭見赫連翀正站在身後,冠笠佩劍,車塵僕僕。他摘下斗笠沖我一笑,白面如驪珠,轉眄生姿。
溫泉宮靠近漢陵,他向拓拔烈告假祭祖,原說十天即回,可這一去已是月余。若是公務在身,他出入皇宮內禁自然沒人能管,可當下既不穿官服,也不系腰牌,一身市井遊俠的打扮,還提著劍,就這麼大搖大擺走進後宮來了。
那幾個內侍還在說獵虎之事,說得繪聲繪色,好像親見的一樣。「皇上獵得虎,當即就命人扒皮、烹肉,犒勞眾位大人。又說虎骨浸酒可以祛風濕,對宇文將軍的老傷最好,特囑咐要給將軍留著。老將軍心生感動,拍著胸脯說還能為皇上再領兵呢。」
「是啊是啊,聽說老將軍當場就和皇上請戰了。」
「這又是要上哪裡打仗啊?不是才向南邊繳了歲幣,還當能太平幾年呢。」
太監們七嘴八舌議論著,我一把將他拽進樹叢後頭,壓下聲音道:「說好十天,二哥怎麼現在才回來?再沒個音信,你大哥就要派人去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