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量山……無量……山……」

  那是何等險地!不管她是怎樣上去的,一旦被無量山尊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手抓緊几案邊緣,額上青筋畢現,他知道此時自己該冷靜,但有些事迫在眉睫,容不得他顧慮:「無量山尊不是個蠢人,他恨我入骨,若知卿卿在他鼻息之下為我取藥,必無活路可言……她必須回來,越快越好!」

  連荻為難,瑟瑟小聲道:「恐怕沒有法子。近來傳信已斷,每每是天方亮時一籃新鮮草藥放在山腳,離手劍也未可知卿卿近況。」

  龍潭虎穴,何可安生?

  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那便,攻山。」

  弗桑驚然望他,那雙眼眸在做重要決定的時候,往往不動聲色,卻似乎會有光沉陷進了琥珀色中——他知道,一座山的傾頹,便在這一念之間。

  (正文完)

  第77章 番外一

  作者有話要說:  綠唧唧的敏感詞設置真tama豬!

  [十四娘小記|一]

  那年春日,無畏和穆蔚菲的孩子一直沉綿綿地病著,連荻束手無策,而白連出外雲遊多時,宮中只好遣人快馬加鞭出去找尋。

  陽明殿上,做娘的瞧著孩子睡著時憔悴的小臉,眼眶一紅,又要掉下淚來,十四娘執了她手到外間說話:「小曦好不容易睡的,別再吵醒了他。」

  縱使步到外間,隔了門,隔了好遠的路,穆蔚菲還是不敢哭大聲,她拿帕子捂住口鼻,墜淚哽咽:「小白先生先前說他想去蓬萊,若是他已出海,還怎麼尋得到呢?我的曦兒又該如何是好……」

  十四娘輕撫她的背,柔聲勸慰:「你勿多思多想,小孩子哪有不生病的?興許不等到白連回來,小曦的病就自己好了。」

  穆蔚菲怔怔地抬頭問:「會嗎?」

  十四娘笑,用帕子給她拭了面上的淚,握住她手堅定地告訴她:「會的。小孩子弱小,生病是難免的,皓月小時候也生病呢,那個時候大夫都斷言他難活了,可他還是平平安安活下來了。蔚菲,你別再哭了,無畏和小曦看見,該心疼你了。」

  穆蔚菲慘澹點點頭。十四娘說的事,她是記得的,母親在時也提過,宮主幼時大病,先宮主和伊霜夫人彼此鬥氣,誰也不顧這個兒子,險些就讓他喪了性命。小孩子才來到這個世上不久,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求生欲是與生俱來的,何況大家都在照顧曦兒,她這個做娘的,更要有信心。

  從陽明殿出來,方才發覺天黑了。

  今日雲氣微薄,看得見山頭一彎月亮。

  十四娘盯著遠處的月影,有些出神。

  陽明殿的侍女瞧甄護法立在階前,急忙點了一盞燈來,甄護法卻推辭了:「不必,我趁這月色走走。」

  月色?侍女疑惑,月還在老遠的天邊,又那般淺淡,哪裡還有什麼好月色呢,但等再看,甄護法已獨自走出去了。

  宮闕崔巍。

  她慢騰騰地在石子路上走,也看那天上淡淡的月影,與天地相較,與浩大山川、恢宏屋宇相較,她顯得微不足道,常覺自己孤單又渺小,可是她又想一想煥真宮,心底里就會湧起一點點的暖。

  十四娘憶起自己來到西疆已經有三十餘年了,她未經受生兒育女的辛苦,還和年輕的姑娘一樣喜歡那些漂亮的胭脂、美麗的衣裳,她懂得享受,懂得人生得意須盡歡,鏡中的自己是一位高華婉麗的女人,可是呀,湊近了看,她也能看見她的眼角已蔓生蒼老的痕跡。

  這煥真宮的每個人,在過去的每一寸時歲里都藏著故事,但她身上就幾乎沒有故事,因為她的喜怒哀樂全繫於一人之身,她只是充當了一個淡淡的影子,一個旁觀者……

  初來煥真的那年,她還小,只有十五歲,也沒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她是師父收的第十四名弟子,師父姓甄,她就也跟著師父姓甄,名喚「甄十四」。

  甄十四在還青蔥年少的時候,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起碼,從未想過高強的武功、生殺予奪的權力,她以為最終自己會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婦道人家,就像二師姐那樣,找到一個相愛的人,辭別師門去往鄉間,過柴米油鹽的煙氣生活。

  直至長到十五歲,甄十四都是師門裡默默無聞的弟子,她的武藝不出眾,也不夠活潑,或許正是因為毫無特色,一眼看過去了沒人能記起,師父才差她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尋找伊霜。」

  伊霜是師父所收的第一名女弟子,甄十四從沒見過她,只聽得傳聞說,伊霜師姐的樣貌極其美麗,多少武林豪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霜師姐不改初衷,唯獨戀慕大師兄季約,曾經他們是師門標杆、絕色雙璧,無奈大師兄不染紅塵,一心問道,四海遊歷之後,拜別師父前往仙門清修,伊霜亦因此追隨了他一路。

  季約師兄走後不久,師父終於得知了伊霜的蹤跡,是在西疆,她似與西疆煥真宮的主人有了牽扯,師門諸事繁雜,師父也不想太與煥真起衝突,便遣了甄十四去,交待便宜行事,伊霜好就好,不好了就勸她回來。

  甄十四_feng_塵僕僕趕到浮雲關,恰好遇上煥真宮在招募弟子,心一橫跟著去了。

  霜師姐果然是在煥真宮的,她果然如傳聞中一般傾城絕美,任何女人見了她都會自愧不如。

  那時節,煥真宮喜氣洋洋的,聽說,宮主要大婚了,為了給伊霜準備一場最華美難忘的婚儀,煥真宮主吩咐全宮上下用心準備,光是喜服,就請了三十六位繡娘來繡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