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南看他:「你素來不喜朝堂,出去走走也好。」

  青年的聲音清朗好聽,殷承清低聲嗯了一聲,低頭輕抿一口清酒,只覺著口中一陣苦澀。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求不得,也不可求。

  傷心也許能在歲月中過去,遺憾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他再次斟滿酒一飲而盡,抬頭深深看顧南一眼,而後起身拱手:「下午便要出京,便不多叨擾了,望你在京城多保重……顧知還。」

  認識殷承清這麼些年,這是他第一次喚顧南的字。

  顧南抬頭看他,眸中清淡通透,起身緩緩回禮:「保重。」

  黃昏時分,顧南閒來無事進了宮城。

  在太極殿稍坐片刻,一身明黃的帝王快步而來,淡漠的眸子在看到顧南時變得柔和。

  「來了。」顧南笑眯眯招手:「過來坐。」

  殷承安上前在他身邊坐下,伸手握住他的手:「這麼冰……今後天暗了就別四處走動了。」

  說完,他起身出去,再回來時手中便多了一個手爐。

  顧南笑眯眯把手爐抱在懷中,覺著這樣面無表情的溫柔也很不錯。

  天時地利人和,晚上自然免不了一番翻雲覆雨。

  事後殷承安抱著顧南去了偏殿後面的四方御池,溫泉水滑,顧南趴在漢白玉池子邊緣享受身後之人細緻的按摩,面上被水汽熏著,昏昏欲睡。

  不久,身子被人打橫抱起落入柔軟被褥中,殷承安動作細緻為他穿上裡衣,伸手拿了布巾擦著他濕漉漉的頭髮。

  顧南心安理得享受一切,大約一炷香後,頭上的布巾被拿開。眼前恢復清明,顧南轉頭對著殷承安笑笑:「累麼?」

  「一輩子的事情,怎麼會累。」殷承安看著他,眸色深沉。

  顧南突然發現,每次殷承安提到一輩子的時候都會特別認真,這樣的他讓顧南有些心虛,總覺得後者已經知道了景昭帝到死才明白的事情。

  他別開頭沉默許久,輕聲開口:「承安,子望天生早夭之相,若不作為恐怕不過十五,我想……送他去無雙谷。」

  殷承安不說話,靜靜看著他等待下文。

  事實上卻沒有下文。

  四周頓時陷入沉寂,自打熟悉了顧知還的身份,顧南已經很久沒有過這樣無措和驚慌的感覺,如今突然感受到,要比平時還要猛烈一些。

  而給予他這些情緒的人卻沒有繼續問什麼,而是淡然說了一個字。

  「好。」

  顧南愣怔抬頭,眉心在抬頭的一瞬間被冰涼的手指抵住。少年俯身用烏黑的眼眸看著顧南,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縹緲空靈。

  「只要你一人守著與我共度苦楚歡喜的承諾,顧知還,我便不會拒絕你的任何要求。」

  「無論怎樣。」

  一句話,像承諾也像情話,雖不長,卻足以讓人心動。

  顧南凝視殷承安許久,心臟一時間跳的很快。

  許久,他反手握住對方的手,輕輕一笑。

  大啟天寧元年四月,無雙谷族人到訪京城。

  昭德帝於宮廷設宴款待三日,三日後無雙谷族人離去,與他一同離開的還有大啟的小皇子殷子望。

  離去那日朦朧細雨,顧南站在城樓之上看馬車漸行漸遠,殷承安撐傘站在他身邊沉默許久,無聲握住了他的手。

  日子歸於安穩。

  之後陰雨連綿,丞相府比不得太極殿溫暖,在顧南多次感染風寒後,殷承安黑著臉強制將顧南帶回了太極殿。

  重回故地顧南心裡也歡喜,太極殿確實不錯,溫暖舒適,就是夜裡有點累。

  三月後,紫雲關急報,南蠻西戎率軍入侵,太守戰死邊防告急,奏請朝廷援軍。

  奏摺遞至案前,端親王掛胄於金鑾殿自請率軍援關,帝准奏。

  少年領旨起身,仰首微笑,顧南站在後面看著他的背影,眸光深沉。

  大啟天寧元年七月,紫雲關。

  曾經的殷承修,便是死在了這個地方。

  下朝後一路沉默,顧南回到太極殿後便進了御書房,整日未出。

  三日後端親王率京西十三營調兵三都前往紫雲關,將士掛胄執劍,懷中皆有一個紅色錦囊。

  臨行前夕,殷承修避開殷承安去了太極殿。

  顧南早先便收到他的信件,煮茶在偏殿等他,少年抬腳進去,微笑喚一聲:「太傅。」

  「坐吧。」顧南輕聲道:「錦囊都備好了麼?」

  「備好了。」

  「那便好,等到關後將其發給眾將士,記著,不到最後關頭千萬不能打開。」顧南看向殷承修的眼睛,語氣前所未有的認真。

  殷承修向來尊敬顧南,當即點頭:「是。」

  殿內油燈昏黃,二人影子映在牆上,有些寂寥。

  顧南輕抿茶水不語,沉寂片刻,便聽到了殷承修略微低沉的聲音:「太傅,此次我前去紫雲關,歸期不知何時,臨幸也無所求,只願你平安喜樂,還有……不負深情。」

  最後四個字竟有些艱澀。

  聞言,手中茶杯輕晃一下,顧南抬頭看他,只見後者眼眸清淡,通透異常。

  一身榮耀的少年將軍,怎會不聰慧。

  顧南沉默放下茶杯,坐於對面的少年再次開口,聲音染上些許沙啞:「太傅,這句話我五年前其實便說過一次,只不過那日站在我面前的是皇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