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彌生點點頭,「我若去,公主可願意一道陪伴?」

  泰陽公主早被他迷得神魂顛倒,立即笑道,「自然願意。」

  彌生笑道,「那如此甚好,只是公主也未去過,不知公主可認識何去過的人相陪,介紹一番當地的特色,那遊歷起來更是別有滋味。」

  「去過泰山的人嘛。」泰陽公主認真細細的想了想,靈光一閃,「還真有,泰山在齊州地界,那裡是我五弟的封地,前些日子,他還來信告訴我們阿娘,泰山是如何的壯闊雄闊,我們若去泰山,可以讓他作陪。」

  彌生一聽高興道,「公主的五弟豈不是王爺,有大成的公主和王爺陪伴,又能領略這裡最美好的風景,我這趟當真不虛此行了。」

  泰陽公主笑道,「你喜歡就好,什麼時候想去?」

  彌生道,「這長平都也盡玩了遍,不若後日可好。」

  泰陽公主見他那張俊朗的臉上因為笑容而更加耀眼奪目,心也跟著融化成一片,點點頭,靠在他胸前,柔聲道,「都聽彌生的。」

  彌生用手輕輕的摩挲著她的背,溫柔的動作讓她不禁舒適的閉上了眼睛。

  而未有瞧見彌生在她同意之後,嘴角露出的與往日的溫柔截然不同的冷酷。

  皇太后產子後不久,師喬煌與賀明峰便離開了長平都四處遊歷,臨走時眾人一起去了城樓相送,皇太后與老太君、韶國君公夫人頗為捨不得兩人,待兩人一走就淚眼迷濛,賀靖逸與師玉卿安撫了好半晌,才讓三位做母親的稍稍舒緩了些。

  原本就相愛無間的賀靖逸與師玉卿,難得的是政治理念也頗為相似,都提倡以靜治國,休養生息,發展農業,不增加賦稅,大成被兩人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而即便如此,兩人剛登基的這一年,朝中亦是布滿了各種非議的聲音,其中最大的爭議莫過於,皇后不該亦後宮身份干預朝政,太宗皇帝都未實現帝後同治,引起了許多老臣的極力反對。

  尤其那些老儒見師玉卿年紀尚小,瞧著太過稚嫩,話也不多,也未曾聽過他師從哪位德高望重的大家門下,根本不相信一個還未成的少年能將如何治理國家。

  第145章

  這些非議師玉卿的人當中不乏他所尊崇的當代名士,曾經全力輔佐過賀靖逸登基的功臣,其中意見最濃的,竟是原先的太子太傅常友敬。

  作為教授賀靖逸文化知識最重要的師傅之一,更是他重要的幕僚,一直對賀靖逸忠心耿耿,提了無數好的建議,在賀靖逸登基為帝的過程中功勞頗大,但他卻是這些老臣中反對最為激烈的人。

  常友敬並非不喜師玉卿為人,相反,他十分喜愛這樣穩重和善的晚輩,只是保守的思想讓他認為帝後不該同治,這樣難免會引起大權旁落他姓。

  他想到了唐高宗時女皇登基一事,心中滿滿的顧慮,當年雖未有帝後同治,但皇后垂簾聽政,攝政太深,結局所有人都知道,大權旁落,江山他姓。

  為此常友敬不顧與賀靖逸的師徒之情,公開反對師玉卿干涉朝政,想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老臣一道,將他趕回後宮。

  若是別人,賀靖逸打一頓或趕走便是,但對於自己的師傅,他看在他多年的恩情與忠心,再氣惱也只能時常將他召來,私下多勸兩句,並不能將他如何。

  賀靖逸多次的不滿還是讓常友敬有所收斂,至少,再未曾在朝堂上公開提議廢除帝後同治之類的話。

  這些師玉卿都知道,他還知道,不光是常友敬,便連一向和藹的元太師都並不信任自己。

  元太師作為賀靖逸的外公,盡心盡力的輔佐他,疼愛他,對於外孫想要的一切,哪怕違背了自己的意願都會給予。

  對於帝後同治,作為三超老臣,有著守舊思想的他定然無法接受。

  師玉卿的父親、叔侄、舅家他都看在眼裡,他們的為人處世,讓他不認為會導致外戚干政。

  他顧及的是師玉卿並沒有能力卻有治理國家的野心,賀靖逸對他百依百順,言聽計從,若因他的話導致了決策上的錯誤,對於一個國家便會成為很大的問題。

  但元太師見賀靖逸執意如此,也只是微微笑著點頭,對於他的外孫,他什麼能會答應。

  他們的心思,師玉卿都明白,他需要的是時間來證明自己。

  好在賀靖逸全然的信任他,愛護他,他想像的到,他當初做這個決定是如何力排眾議,又是如何幫自己擋下那些非議,讓自己不會因此而難過。

  他在自己身後默默的做了許多事,只是為了自己能快樂,而這些,師玉卿都知道,且珍惜。

  延英殿內,使人精神氣爽的香味盈盈繞繞,充滿了整個寬闊的殿內。

  賀靖逸坐在案桌後拿起一本奏章,身旁的師玉卿用粘著紅色墨汁的狼毫筆在奏章上批字,不時發現了問題,還拿起奏章與賀靖逸商議一二。

  兩人身旁兩側侍立著幾名內監不停的扇著巨大的羽扇。允東海並陸福不時在一旁幫兩人換換茶水伺候著,時而又命人將融化的冰盞換一盆進來。

  這轉眼又到了夏季,三伏的天氣炎熱異常,高溫酷暑仿佛能大地熔化,好在這殿內一應準備的妥當,沒有任何暑意,反而十分涼快。

  批了會奏章,賀靖逸閉了閉眼睛,揉了揉晴明穴,又睜開望著仍舊在寫批語的師玉卿,微微一笑,湊到他跟前在他臉上吻了一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