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何況還有賀國公府在那裡,辭他的官罷他的職讓他數倍補償也就是了。

  但最終齊鈺還是決定殺左敏。

  不只是因為那時正處在風頭,也不是因為那點銀子。即便是後來牽扯到了同朝官員的性命,只要小皇帝想,也是能保住他的。

  但是小皇帝知道,一個外臣不該輕易出現在太后宮中,就連他親舅舅賀運想要見太后,也許通過重重通報,需在有人的情況下拜見太后。

  而左敏拜見太后時,當時並未有宮人服侍,這也是能被小皇帝撞破的緣由之一。

  小皇帝當時面上不顯,心裡已經起了殺機。

  太后是個薄涼的,等安撫好左敏讓他出宮後,第一句話說的是:「皇上莫多想,左敏是想用他知道的秘密同我做個交易保他一命罷了。」

  小皇帝自然要問左敏知道什麼秘密,太后就說了先皇密旨之事。

  小皇帝是頭一回聽這事兒,自然震驚萬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還留下這麼一道聖旨。

  如果齊靖淵輔佐他的過程中稍有二心,那他的處境豈不是更加危險。

  這個念頭一旦在腦海里升起,不知不覺中便生了根發了芽。

  小皇帝在鎮定下來之後,對著太后說了一句話:「左敏既然犯了事,那就按照國法處置,相比舅舅也不會說什麼的。」

  太后動了動嘴還想說什麼,小皇帝朝她那麼涼涼的看了一眼道:「母后,單憑他私入宮闈來說已經犯下死罪,這樣的人護著他有什麼用,指不定什麼時候被人抓著把柄就能反咬你一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好的正道不走偏要走邪魔外道,這樣的人留著也是禍害。」

  太后知道他暗含的意思,默認小皇帝的說辭。

  左敏被定成死罪,沒有人為他說情,就那麼順利成章的被推出去被丟棄,還為聖麟台背了見血不詳之事的罪責。

  事後左家被滅門,小皇帝心底隱隱有所猜測,他並沒有過問,反而那道密旨成了他心裡最大的疙瘩。身為帝王,還是一個沒有掌權的帝王,知道頭頂上還懸著一把利刃,那滋味實在難言。

  想到往事,小皇帝苦笑了下,他喉嚨泛疼道:「皇叔,你什麼都知道,就是不吭聲,是不是就在等著有朝一日好順理成章的對著朕和母后發難?」

  因為左敏的事,現在明面上沒人說什麼,可小皇帝知道,只要齊靖淵想,左敏私自入宮見太后,甚至從太后那裡知道先皇密旨的事定然會弄得人盡皆知。

  更甚者,眾人會因此聯想到他父皇當年後宮子嗣稀薄的事,從而會懷疑他的血脈問題。有人就會想,當年先皇宮裡那麼多子嗣沒有存活,怎麼就他活了下來,繼而又會想,在他之後,後宮怎麼就沒有別的皇子出生,他的身世會不會有問題。

  有些事是不能被想像的,越想越讓人心驚。

  太后做事再怎麼謹慎,有關左敏入宮的事也不可能完全掩蓋,只要被人找到證據,於他來說便是晴天霹靂之事,對齊靖淵則毫無影響。

  一個身世受懷疑的皇帝,和一個清清白白的攝政王,朝臣就算是閉著眼都知道會怎麼選擇。

  他這個皇叔心計真是深沉,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捏著別人的命脈,讓人無力還擊。

  齊靖淵看著小皇帝心涼的樣子,朝他笑了下,幽幽道:「皇上說我不吭聲,皇上又何曾問過我。本就是不信任的事,何必多說。」

  小皇帝閉了閉眼,最後他咳嗽了兩聲道:「只要皇叔覺得日後九泉之下見到父皇能安心,朕就按照皇叔的心愿做。」

  齊靖淵望著他,心中帶著薄涼的憐憫。他心想,自己受制這親情牌受制了一輩子,難不成還要賠上這輩子不成。

  九泉之下他見到先皇,也能坦然的說問心無愧。

  小皇帝想要扳回一城就不該朝著自己使力,他要對著的人是太后,今日的流言蜚語是往日太后種下的因。

  小皇帝沒有聽到齊靖淵的聲音,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別的選擇。

  明明是很熱的天,他卻覺得心口泛涼,他劇烈的咳嗽起來。

  撕心裂肺的咳嗽聲停止後,小皇帝無力道:「朕這身體的確難當大任,父皇既然有密旨,皇叔替之便是。皇叔放心,朕會寫退位詔書。」

  齊靖淵並沒有感到特別的歡喜,他甚至沒有應一句話。

  他現在特別想離開皇宮,找到謝臨溪,狠狠的擁抱他一下。只有在謝臨溪身邊,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

  在齊靖淵想著謝臨溪時,謝臨溪正在齊寒章那裡。

  自打齊靖淵突然在朝堂上發難,季明毅落馬,小皇帝病了,太后被困深宮,齊寒章同太后這一脈的聯繫便徹底斷了。

  他看著京城突來的變化,心底說不慌張是假的。

  他一方面想拉攏著齊靖淵,另一方面又投靠了太后這一邊想要置齊靖淵於死地。

  他想要榮華富貴,還想要權利。

  看季明毅和整個季家的下場,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

  齊寒章自然不甘心,他還沒有回到雲南王府,還沒有親自祭拜母親,還沒有看到雲南王府那些人的下場,他怎麼能落到這樣的田地。

  他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現在齊靖淵的目標是皇位,他還有機會。

  齊寒章心想他應該趁亂離開京城回到雲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