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洋分別塞進了幾根細竹筒里,仍舊由何叔爺和他的兩個跟班挑著。

  帳房裡有另外兩個挑鹽隊也在結帳,見了這一幕,不免羨慕地小心議論,也有人道:“羨慕不來的,看看人家這架式,一站出來就知道都是有本事的,要不然哪裡敢帶這麼多現洋走路?”

  結完帳,丁管事親自送他們出了鹽場,兩邊拱手告別。

  李家橋這一行人,挑著鹽回到昨天晚上歇腳的亭子,按部就班地吃了中飯,留下一半人守鹽,另外一半人,拿了何叔爺發下來的每人一塊現洋,再加上自己一路帶過來的一點現錢,五人為伍,去逛連州城。

  顧岳這一伍,是大伯父、李長庚、高升叔爺還有何家的鬍子表叔。

  連州畢竟在廣東境內,廣州那邊販來的洋貨不少,價格也比湘省便宜一些。到連州來挑鹽的,手頭若是稍稍寬裕些,多多少少總要帶一點洋貨回去。加之顧岳這一伍里,李長庚要娶親送聘禮,高升叔爺家裡的大孫女訂了親要辦嫁妝,何表叔家裡則是要準備丈母娘羅老太明年六十大壽的壽禮,都得提前置辦幾樣東西。這麼一來,時間就很緊湊了。

  顧岳跟著大家轉了幾間鋪子,也選了幾面雕花小圓鏡,想著回去後送給大伯母、大姑姑和小姑姑。趁著大家不注意,悄悄地又拿了一面深紅背殼上印著一雙白天鵝的橢圓形的小鏡子,藏在手裡一塊拿去付了錢。

  店家想得周到,每面鏡子都配了個小竹盒子,裡頭墊了柔軟的細草,盒子大小又正好卡住鏡子,免得路上不小心將鏡子磕壞摔壞了。竹盒蓋子上,還刻了店鋪的名號。夥計很有眼色,看顧岳的模樣像是個講究人,又建議他再加一點錢,額外買了個大一號的竹盒子,將四個小盒子裝進去,這就更牢靠了。

  顧岳忍不住在心裡頭感嘆了一句:難怪這家店的生意做得紅火,果然是有道理的。

  買好鏡子,看大伯父他們還在挑選,顧岳便退到鋪子門口處等候。轉眼看到斜對面的郵局,不覺心裡一動,向大伯父說了一聲,便往郵局去了。

  顧岳想找些報紙看看。他回到李家橋將近一年時間了,也就在陽縣能夠看到幾張過期的舊報紙,心裡頭總有些失落和忐忐不安。

  郵局裡頭的兩個職員,只會說廣東白話,好在大概能夠聽得懂官話,顧岳連比帶劃,總算說明白意思,在那兩個職員看冤大頭一樣的微妙眼神里,花了五個大洋,將郵局裡頭積存下來的十來種舊報紙買了一堆,又買了幾份最新出的報紙,就站在郵局裡頭看了起來。

  顧岳沒有意識到,他拿著報紙這麼一站,整個人的精氣神就和剛才有些不同了,仿佛脫下了一層讓他泯然於眾的外衣,重新露出了昆明城裡那個意氣風發的講武堂學生的面貌來了。

  連續翻了幾張報紙之後,顧岳的手停了下來。

  他在老家也聽到過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難永豐艦的消息,還聽說陳炯明趕走孫中山後入廣州就任了粵軍總司令。

  而這張報紙上的最新消息說,滇軍、桂軍和粵軍組成了西路討賊軍,不日將出師廣州,討伐陳炯明。

  西路討賊軍裡頭的滇軍主將是楊希閔與范石生。都是顧岳曾經見過不少次的顧品珍的得力部下。

  顧岳怔了一下,心頭一跳,趕緊將前頭的報紙都攤開,尋找相關的其他消息。

  他在昆明時,曾聽到父親說過,顧品珍主政雲南後就通電支持孫中山北伐,並表示要出兵聽令。

  從報紙上的消息來看,顧品珍戰敗身死之後,他的舊部退入貴州,整編之後還有五個旅,並發電向孫中山表示“願為北伐前驅”,孫中山將這一支滇軍命名為討逆軍,任命楊希閔為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又任命范石生為北伐先遣司令,駐紮於滇、黔、桂邊界。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後,孫中山要舉軍討賊,公曆的11月初,楊希閔與孫中山委任的桂軍將領沈鴻英、劉震寰在廣西藤縣白馬廟會盟,並被推舉為西路討賊軍前敵總指揮,率聯軍東下廣州。

  顧岳的地理學得很好,略略一回想輿地圖,就知道藤縣是在梧州境內,從藤縣去廣州,要走的是西江水路,離連州還很遠。

  想清楚這一點,顧岳剛才讀報時激盪起來的心情,平復了不少。

  大伯父一行人此時已經買好的東西,過來叫他一道回去吃飯。顧岳將報紙重新捆好,跟著大家一道往回走,吃過中飯,他們就得守著鹽擔,換另一班人到連州城裡置辦東西了。

  經過城門時,卻見門口處圍了一大圈人,一個軍官站在桌子上,拿著張告示高聲宣讀,桌子下頭擺著兩籮筐銀元,旁邊還有幾名士兵端著槍在看場子。圍觀的多是壯丁,探頭探腦,交頭接耳。

  顧岳心裡忽然一動。

  他怎麼覺得這場景與自己看到的那些消息有些關聯?

  那軍官念的是廣東白話,顧岳一個字也沒聽懂。周邊圍著的人里,那些一看就是湘省來的挑鹽農夫,也是一臉茫然,只衝著桌子下頭兩筐銀元,捨不得走,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軍官念完一遍之後,又用半通不通的官話重新念了一遍告示,大概也知道連州這裡很多外地人,聽不懂廣東話。

  這是梧州衛戍司令莫雄的招兵告示,打的正是西路討賊軍的旗號。那筐銀元,是要給新兵發的安家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