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太傅教導的很用心,她也學的很用心,再後來母后開始讓她看一些奏摺,她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母后了。
但周十六總覺得自己和母后之間隔著些什麼,總不能如書中所言那般親厚,母女情深。
太傅說是因為母后忙於朝政,而她又勤於學業,母女之間相處的少了,自然就會這樣。
再後來母后病了,聽太醫說不肯吃藥,她有些好奇一向嚴於律己的母后怎麼會做出這種小孩子的幼稚行為呢,竟然不肯吃藥。
朝臣們讓她勸解,可母后根本不見任何人,直到外公求見,母后見了,然而還是不肯吃藥。
周十六開始代為處理朝政,一連幾日,她都有些心不在焉,雖然和母后的感情不深,但到底還是會惦念,會擔憂,會心疼。
那一天,左相李錙沒有上朝,說是去求見母后了,她無奈的笑笑,不認為母后會召見。待到下朝後,果然就見李錙賀外公守在門外。
周十六遠遠看著,見他們和宮人一起離開,她有些奇怪地走過去,為什麼要讓宮人都退下呢,誰來照顧母后呢?
她走近門,聽到裡面傳來哭聲,好似是母后的,還有一道清淺又陌生的聲音:我在,雲凇乖,我回來了,我在,雲凇……雲凇。
雲凇是母后的名字,莫名的,周十六腦海里閃過一幅畫像,想起畫像里的那個女子,和門裡的這道聲音漸漸重合,原本想要推門的手也默默放下。
她轉過身,心道母后應該會乖乖吃藥了吧,想必很快就能痊癒了,她也就放心了。
母后果然很快就痊癒了,但痊癒後的母后卻不提上朝的事,甚至命朝臣起草起傳位詔書了。
仿佛才想起還有她這個女兒一般,母后在一天晚上召見了她。
「我給你起名叫十六,是想等你到十六歲便傳位與你,如今你雖然十五,但處理朝政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今後這個擔子幾交給你了,莫要讓我失望。」
母后說完便不再看她,眼神里只有那個站在身後的人,周十六也盯著這個出現在母后畫像里的女人,她悄悄看了母后一眼,鬼使神差地沖這個女人道:「您…您有話對我說嗎?」
「殿下雖手握皇權,但切忌盲目以權壓人,若今後遇到喜歡的人,記得問一句她願不願,不要覺得一道聖旨就可以決定別人的歸屬了。」
並不深奧的話,卻仿佛有著什麼她聽不懂的深意,周十六點頭應下,從母后手裡接過了那至高無上的皇權。
母后走了,和那個女人一起走了,左相李錙請辭,眾臣推舉褚源,她點頭應了。有江三言和褚源兩位丞相輔佐,朝政輕鬆了許多。
十八歲以後,朝臣們開始上書請求她廣納後宮,周十六又想起了母后,她趁著新年不用上朝,輕車簡行,著便衣來到了母后隱居的地方。
此地位於襄南府,名曰育林縣,據說左丞相褚源的家鄉就在這裡,右丞相江三言與前左相李錙也經常來往此地。
她低調的進城,甚至沒有驚動縣官,在護衛的帶領下,一路來到育林縣的縣學裡,護衛指了指前面的院子,母后就住在那裡。
周十六整理了一下衣冠,獨自走上前去,院門半開著,她想起兩年前在母后寢宮外偷聽的經歷,敲門的手又停了下來。
院子裡,母后背對著院門依偎在那個女人懷裡,兩個人小聲說著什麼,那個女人低頭親了下母后的眼角。
母后伸手攀住了那個女人的脖子,那個女人把母后抱起來了,她抱著母后轉過身去,用腳推開房門,卻在關門的時候狀似無意地回頭看了一眼。
周十六嚇得連連後退,驚悸不已地消化著方才所看到的一切,時間在無聲中溜走,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響起了腳步聲。
「陛下。」李銖淡淡地喚了一聲便沒有再說話。
周十六也不在意她沒有下跪:「母后她……。」
「她累了,睡著了。」
周十六剛剛才降下溫的臉又熱了起來,她抬頭看了眼天色,正午剛過,還是大白天:「你…你對母后做…做了什麼?」
她應該理直氣壯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女人無聲地打量中,她偃旗息鼓了,聲音也逐漸小了下去。
「能講講你和母后的故事嗎?」周十六想起自己的疑惑,她不想做被蒙在鼓裡的人,她想知道母后和這個女人的過去。
「陛下到這邊坐吧。」李銖引著她走進學堂,相對坐在了裡面。
故事很短,卻足夠曲折,周十六揉了揉發酸的眼眶,沉默半晌悶聲威脅了一句:「善待母后,不然朕定不饒你。」
她走了,甚至沒有和母后相見,回京的路上,她想著或許是可以納後宮了,但不能廣。
樓上樓,周十六無比慶幸自己不早不晚的剛好餓了,她看著身穿小廝衣服的少女,眼睛一直圍著少女的動作轉。
想起那個女人所講的故事,她清了清嗓子道:「我叫周十六,周氏的周,十六的十六。」
面前的少女毫無反應,仍舊一臉新奇地燙著菜,仿佛根本沒聽到她的話。
周十六頓了頓又開口道:「姑娘,你應該報自己的芳名了?」
忙著服務客人的少女總算反應過來,她一臉問號地抬頭,猶豫了一下答道:「江念酒,江水想念美酒的江念酒。」
周十六面色一紅,站起來道:「江姑娘,我可能是心悅你了,雖然你只是個小廝,但我不會嫌棄你,我會讓你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女人,不是,我會讓你成為天底下最珍貴的女人,你可願隨我回宮?」
但周十六總覺得自己和母后之間隔著些什麼,總不能如書中所言那般親厚,母女情深。
太傅說是因為母后忙於朝政,而她又勤於學業,母女之間相處的少了,自然就會這樣。
再後來母后病了,聽太醫說不肯吃藥,她有些好奇一向嚴於律己的母后怎麼會做出這種小孩子的幼稚行為呢,竟然不肯吃藥。
朝臣們讓她勸解,可母后根本不見任何人,直到外公求見,母后見了,然而還是不肯吃藥。
周十六開始代為處理朝政,一連幾日,她都有些心不在焉,雖然和母后的感情不深,但到底還是會惦念,會擔憂,會心疼。
那一天,左相李錙沒有上朝,說是去求見母后了,她無奈的笑笑,不認為母后會召見。待到下朝後,果然就見李錙賀外公守在門外。
周十六遠遠看著,見他們和宮人一起離開,她有些奇怪地走過去,為什麼要讓宮人都退下呢,誰來照顧母后呢?
她走近門,聽到裡面傳來哭聲,好似是母后的,還有一道清淺又陌生的聲音:我在,雲凇乖,我回來了,我在,雲凇……雲凇。
雲凇是母后的名字,莫名的,周十六腦海里閃過一幅畫像,想起畫像里的那個女子,和門裡的這道聲音漸漸重合,原本想要推門的手也默默放下。
她轉過身,心道母后應該會乖乖吃藥了吧,想必很快就能痊癒了,她也就放心了。
母后果然很快就痊癒了,但痊癒後的母后卻不提上朝的事,甚至命朝臣起草起傳位詔書了。
仿佛才想起還有她這個女兒一般,母后在一天晚上召見了她。
「我給你起名叫十六,是想等你到十六歲便傳位與你,如今你雖然十五,但處理朝政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今後這個擔子幾交給你了,莫要讓我失望。」
母后說完便不再看她,眼神里只有那個站在身後的人,周十六也盯著這個出現在母后畫像里的女人,她悄悄看了母后一眼,鬼使神差地沖這個女人道:「您…您有話對我說嗎?」
「殿下雖手握皇權,但切忌盲目以權壓人,若今後遇到喜歡的人,記得問一句她願不願,不要覺得一道聖旨就可以決定別人的歸屬了。」
並不深奧的話,卻仿佛有著什麼她聽不懂的深意,周十六點頭應下,從母后手裡接過了那至高無上的皇權。
母后走了,和那個女人一起走了,左相李錙請辭,眾臣推舉褚源,她點頭應了。有江三言和褚源兩位丞相輔佐,朝政輕鬆了許多。
十八歲以後,朝臣們開始上書請求她廣納後宮,周十六又想起了母后,她趁著新年不用上朝,輕車簡行,著便衣來到了母后隱居的地方。
此地位於襄南府,名曰育林縣,據說左丞相褚源的家鄉就在這裡,右丞相江三言與前左相李錙也經常來往此地。
她低調的進城,甚至沒有驚動縣官,在護衛的帶領下,一路來到育林縣的縣學裡,護衛指了指前面的院子,母后就住在那裡。
周十六整理了一下衣冠,獨自走上前去,院門半開著,她想起兩年前在母后寢宮外偷聽的經歷,敲門的手又停了下來。
院子裡,母后背對著院門依偎在那個女人懷裡,兩個人小聲說著什麼,那個女人低頭親了下母后的眼角。
母后伸手攀住了那個女人的脖子,那個女人把母后抱起來了,她抱著母后轉過身去,用腳推開房門,卻在關門的時候狀似無意地回頭看了一眼。
周十六嚇得連連後退,驚悸不已地消化著方才所看到的一切,時間在無聲中溜走,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響起了腳步聲。
「陛下。」李銖淡淡地喚了一聲便沒有再說話。
周十六也不在意她沒有下跪:「母后她……。」
「她累了,睡著了。」
周十六剛剛才降下溫的臉又熱了起來,她抬頭看了眼天色,正午剛過,還是大白天:「你…你對母后做…做了什麼?」
她應該理直氣壯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女人無聲地打量中,她偃旗息鼓了,聲音也逐漸小了下去。
「能講講你和母后的故事嗎?」周十六想起自己的疑惑,她不想做被蒙在鼓裡的人,她想知道母后和這個女人的過去。
「陛下到這邊坐吧。」李銖引著她走進學堂,相對坐在了裡面。
故事很短,卻足夠曲折,周十六揉了揉發酸的眼眶,沉默半晌悶聲威脅了一句:「善待母后,不然朕定不饒你。」
她走了,甚至沒有和母后相見,回京的路上,她想著或許是可以納後宮了,但不能廣。
樓上樓,周十六無比慶幸自己不早不晚的剛好餓了,她看著身穿小廝衣服的少女,眼睛一直圍著少女的動作轉。
想起那個女人所講的故事,她清了清嗓子道:「我叫周十六,周氏的周,十六的十六。」
面前的少女毫無反應,仍舊一臉新奇地燙著菜,仿佛根本沒聽到她的話。
周十六頓了頓又開口道:「姑娘,你應該報自己的芳名了?」
忙著服務客人的少女總算反應過來,她一臉問號地抬頭,猶豫了一下答道:「江念酒,江水想念美酒的江念酒。」
周十六面色一紅,站起來道:「江姑娘,我可能是心悅你了,雖然你只是個小廝,但我不會嫌棄你,我會讓你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女人,不是,我會讓你成為天底下最珍貴的女人,你可願隨我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