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6:俱是夢中人(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曾照彩雲歸(上)

  對於新任的興王朱厚熜來說,堂兄一家就是個笑話,還是個甩不掉的笑話。

  伯父豫孝王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居然還是非張氏不可,居然還為此頂撞太后皇帝,你以為你還是皇帝嗎?

  堂兄豫康王更是個二貨,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打海盜、打山賊,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懂嗎?沒看到隱皇帝出去浪了一圈連江山都丟了!汪太后還把不許御駕親征寫進約法三章里!幸虧沒托生到隱帝家,否則就準備一輩子白天在懷陵數地板,晚上陪死鬼們聊天吧!

  就這,他爹也不管!管了,管不了,就陪著一起浪!

  呵呵,你們浪死了絕後,別讓我給你當兒子!

  ——好像這回有孩子,不過都沒養大。

  ——關我什麼事,只要別讓我亂認爹就成。

  偏偏爹爹還和他哥特別投緣,每年都要聚兩回,連著他和厚煥那個臭小子也要聚在一起,相看兩厭。

  居然跑去和疣豬打架,是不是有老虎獅子還準備下場搏一搏?還被雕琢了臉破了相,哭兮兮地說怎麼見人,就死了。

  呸,四十歲的大老爺們,還是個親王,需要靠臉吃飯嗎?你以為是潘安還是宋玉?跑去玩鱷魚,怎麼沒讓鱷魚把你叼走,沒讓浪花把你卷進大海?

  辦完父親後事,守滿除服,還得啟程就國。

  上輩子十六歲赴京繼位,這輩子三十六歲,還得滾出北京當個土財主,窩囊啊!

  回望宮闕,嘆息了一聲:胳膊擰不過大腿。要是如今的皇帝太子學他們父子,該有多好啊。

  看著前來送行的人群,有天下第一才子、文華殿大學士楊慎。

  他還是故建極殿大學士楊廷和的長子,皇太子妃的親哥哥。

  呵,如今你可得意了,我早晚還會回來!

  旋即眼神一暗:皇太子成婚十二年,嫡子都有兩個了;就算都沒了,他爹也不是豫孝王那個傻子。雖然專寵程皇后,但兒女也沒少生,弟弟就有三個,下面又是十好幾個兒子。他們全死光了,才能輪到自己。

  這概率,恐怕比海底撈針高不到哪裡去。瘟疫都有幸運兒,除非北方突然發難,把京城一鍋端。

  算了,不想了,世上還有什麼比重活一次更加不可能?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還是心疼咱的,回去好好燒香,祈求老天爺保佑。既然他能把自己打發到這裡,也就一定能想辦法讓自己得償所願,再次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回到薩馬府,處理完積壓的政務,興王更多的是空虛和寂寞:這麼個破地方,地廣人稀,啥事都沒有,能幹什麼?

  也不是沒有事。洪熙省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曾經先後有五位親王被分封到這裡,包括世宗皇帝的次子榮親王見泓、孝宗皇帝的庶長子豫親王祐析,以及他爹和兩個同母弟弟醇親王祐棆、履親王祐樬。

  不過豫親王絕嗣除國,醇親王弘治九年分封到宿霧,五年後死了,無子除國;履親王更倒霉,因為水土不服剛到任不久就掛了,同樣無子除國。

  郡王將軍除封,土地會併入上一級;但是親王就不會,朝廷很快會分封新的宗室——處女地誰都不願意來,但是如果已經有人開發過,那麼接下來的事情變得容易,自然有人願意。

  畢竟,從孝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很能生。

  上輩子奶奶邵貴妃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小的絕後,只有父王留了自己這麼棵獨苗;這輩子祖母換成了賈淑妃,同樣如此;甚至父王母妃還是生了二子四女,長兄厚熙早殤,四個姊妹也在自己正式襲爵前去世,這不是命運是什麼?

  榮憲王有三子四女活到成年。他去世後,呂宋府除了繼任榮惠王祐榕繼承了一半,其他一分為六;當然四位郡主去世,又收歸榮惠王。承政省如何管理,朝廷自有制度,當然執不執行全靠自覺,朝廷鞭長莫及。當年父王就藩,該搞的衙門草創、土地人口清理造冊、興建學校、推行科舉等等,都已經搞了,連山賊土匪都輪了幾遍,如今按部就班便是;除了重要的科舉武舉、官員選任、賦稅繳納、產業經營之類的事,每天面臨的多是些你欠我二十兩銀子他將妹妹許給我然後嫁給別人東家因為土地打架死人西家因為牛吃莊稼互毆之類的屁事,有什麼意思?哪裡比得上和張璁夏言徐階嚴嵩這些老狐狸們鬥法?就算嚴世蕃那個獨眼龍都比他們有意思!

  好懷念從前的青詞。現在自己辛辛苦苦建了道觀,焚膏繼晷寫了青詞,結果沒一個能讀懂的。都是傻子!不是,瞎子!媚眼做給瞎子看,浪費表情!

  要不人家能在中央如魚得水或者到主政一方,你們也就配在這個破地方混口飯吃!悄悄都是讀書的,差距怎麼這麼大!

  真是龍游淺底、虎落平陽!

  太子登基了,改元隆慶。

  當年我就知道,這廝不是盞省油的燈!

  他成婚後,皇帝就讓他接管了宗人府,這也是弘治以來的慣例。

  和他爹不同。紹治皇帝是顆軟釘子,雖然講規矩、講原則,但好說話,對誰都客氣,當然過了界限,處置起來也不含糊,榮親王就被他狠很收拾過;尤其做太子的時候,孝友恭順,春風化雨,誰也說不出什麼不是。這位爺不一樣,還是太子就敢對宗室重臣不假辭色。

  當時惠親王祐核奪占民田,搶掠民女,甚至殺害良民,被地方官控告;又查出來走私茶葉火炮的事。祐核是孝宗皇帝第二十三子,為太上皇時所生,自然倍加寵愛,皇帝也對這個弟弟頗多照顧。

  如今鬧出事來,皇帝大怒,但畢竟是親弟弟,又是年少輕狂,打算將他幽禁鳳陽,將來讓他的兒子襲爵;但是太子堅持公事公辦,最後除國,命其看守裕陵,其他涉案人員則一個也別想跑。當時北京城一票重臣勛貴子弟吃了掛落。

  雖然說江山早晚是你的,但也不用如此急不可待吧?你爹可還在上面坐著,下面還有三個同母弟弟呢!

  奈何他爹就是寵愛這兒子,誇他「執法嚴明,不徇私情」,接著讓他掌管禮部。當時宣慰使來朝,都知道不過是賣官鬻爵走過場,銀子到位就行,這位爺偏偏要較真,行禮不恭不規範的、言語無狀的,不給授官;還把禮部官員收拾了一輪,搞得朝廷上下叫苦不迭。

  當然,後果就是來京朝覲的宣慰使規矩了很多,也像那麼回事了。

  皇帝一高興,又讓他兼理了刑部。別的太子這個時候總是平反一下冤獄、跟皇帝說用刑太重要減輕刑罰收攏人心,即便皇帝自己做太子時料理刑部,雖然公事公辦,但也不過是嚴懲首惡,下面的能流放就不殺,只追究本人的絕不牽連三族;他不一樣,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殺頭流放眼睛都不眨一下。陝西省官員相互勾結,貪污賑災糧餉,案發後縱火燒倉、殺人滅口,他親自坐鎮辦案,光是殺頭的官員就有百餘人,三司衙門為之一空,全省上下也擼了個遍。

  一時間,朝野上下風聲鶴唳:這位有太祖皇帝汪太后的遺風,別去找不痛快!

  如今剛即位,聽說宣德省那邊折騰得厲害。一個郡王死了,兒子太多,不好好戴孝,先搶起地盤來,還動起手。其實就是糾集一幫家奴打群架,跟北京城的小混混強不到那裡去,人就那麼多,哪有多少供他們驅使?你倒不如好好找找,私底下有哪些小動作,估計更有驚喜。

  汪太后和孝宗皇帝英明,學漢武帝搞推恩,甚至連女兒都要分封,這急不可耐的吃相也是夠了。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爹的不會為了大兒子殺其他的兒子,可是會為了兒子殺女兒,開頭地盤大,都還能忍,世子也願意姊妹分封,反正死了土地就歸自己,沒什麼不好;可是後來地盤小了,日子不好過了,其他的兄弟又都願意嗎?便是世子也眼饞吧?誰知道姊妹們什麼時候死?她要是活到八十歲,你還就只有一直等!看看這些年的女封君數量,比以往如何?

  這也不算啥,為了謀奪兄弟的封地,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尤其親王郡王們更是眼饞!既然天高皇帝遠,大家就可勁兒折騰吧。沒有分封前私底下踢屁股,分封以後明著扳手腕甚至明火執仗的搶!要不是人少,估計比春秋戰國還熱鬧!

  這點出息!

  可勁兒折騰吧,那邊的宗室可不少,多是孝宗皇帝留下的。一窩一窩地生,再說下面的除封了,上一級的該高興了;尤其涉及到郡王,親王可以吃一頓了。

  沒想到皇帝大罵了一通「停屍不顧、束甲相攻」,要求將土地撥給承政司衙門。

  但這遭到親王甚至各級封君的極力抵制:誰不知道分封建國後,三司衙門也聽命於親王,下一級的地方衙門接受什麼雙重領導,既聽命於上級衙門,也要服從當地的封君,如果有衝突,由親王裁決;所以大權集於親王。當然各級封君要給地方官發俸祿,到底誰說了算也就很清楚。

  說到底學周朝的分封制學的不到位,卿士大夫沒有領地,就需要財政供養,朝廷不出錢,就得靠封君養著,軍隊也一樣。所以不是封君收了稅,交足了貢賦就拉倒,還得給這些人發銀子;有的地方小,田賦不夠,養不起這麼多人,怎麼辦?還要想辦法挖礦、開工廠、做生意。

  真是吃著大白菜的命,操著太液池的心。

  如今單獨強調這一點,是不是想學漢朝,搞分封郡縣並軌制?

  但是還是太早了。以後咱們要用錢,還得問三司衙門要!

  在遭到親王郡王們的集體反對後,武宗想來也是意識到時機不成熟,沒有堅持,只是罵了幾句鎮守的親王管教不嚴;郡王府的幾個屬官輔佐不力,罷官;承政司主管宗藩事務和禮制風化的禮廳官員免職,承政使和參政、參議降一級使用,缺官由吏部統籌調用。

  什麼意思?朝廷真要開始插手承政省了?

  還不夠,在太學和會試單獨給名額;而且除封后,封地不再歸入王畿,而由承政司管理。

  圖窮匕首見,雖然三司衙門還是要聽命於親王,但是去留由皇帝來定,土地也要逐漸收回,識相的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也難怪,那邊分封的多,說是宗藩,跟土財主也沒啥區別。誰不知道那邊富得流油?漢人多了,官吏可以入駐了,上好的肥羊,不削你們削誰?

  只是連我也一起削了,還沒啥好辦法,真是…算你狠!

  當然,這也不過是理論上的。強龍壓不住地頭蛇,在封國,親王就是真正的地頭蛇,想讓幾個流官就對付住,洗洗睡吧。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信號。

  誰讓人家有蒸汽船了呢,據說現在耗時減少了一半,需要的船員更是少了大半。

  終於熬到了載壇年滿二十,通過考封,自己也年滿五十。

  參加完他的婚禮,就可以讓他去替了,我也可以留京養老。

  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顯宗皇帝把好名字都留給自己兒子了,給我兒子取得什麼破名字!

  上輩子有份位的女人就有一百多個,這輩子沒這麼多;好在兒女緣分還是有的。八個兒子現在還剩倆,五個女兒也只有兩個,這就是命嗎?

  聽說宣德省好多宗室在鬧騰,日子過不下去了,甚至榮親王系也在鬧,日子不好過,要求除封。

  關我什麼事呢?反正我有的是錢,還領著親王的年俸,操這心幹什麼?還不如好好的求仙問道,看看什麼時候能夠飛升,反正這輩子估計皇位無望了,ε=(′ο`*)))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