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大明笑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

  宣德初年,兩個舉人在京師的茶館裡閒聊。

  甲:「問你對仁宣之治,有何感想?」

  乙:「真了不起,百姓越來越強壯。五十年前,如果拿一張一千貫的寶鈔去集市上買大米,要一個彪形大漢才扛得動,現在一個童子就能一隻手提回家了。」

  (二)

  正統年間,元宵佳節,某富豪設宴,邀請了許多書生和商人。

  開席前,富豪說:「請讀書人坐在左邊,商人坐到右邊。」

  大部分人都坐到了右邊,只有少部分人坐到了左邊,只有一個人還坐在中間。

  富豪於是問此人為何要坐在中間。

  他說:「我從前是讀書人,但現在不是了;如今富可敵國,卻不是商人。」

  富豪忙跪地說:「原來是王翁父!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三)

  對於一個正統時期的讀書人而言,幸福是什麼?

  書生:「幸福就是半夜有人敲門,開門後說:『我們是錦衣衛。薛瑄,你得罪了王太監,跟我們走一趟。』」

  「你弄錯了,薛瑄在隔壁。」

  (四)

  土木堡之後,群臣痛哭流涕。聽說皇帝被俘、王振被殺、喜寧投敵,都回不來了,於是轉悲為喜,紛紛慶賀道:「天不絕我大明啊!」

  (五)

  于謙在御前會議上揭露王振的暴行,台下有人遞條子上去。

  于謙當場宣讀了條子的內容:「當時你在幹什麼?」

  然後問道:「這是誰寫的,請站出來!」

  連問三次,兩班中一直沒有人站出來。

  于謙說:「現在我來說吧,當時我就在你那裡。」

  (六)

  北京保衛戰後,京師的城門放禮炮。

  第一聲響了,妻子問丈夫:「放炮幹什麼?」

  丈夫回答:「歡迎太上皇回朝。」

  又響起一炮,妻子再問:「怎麼搞的,第一炮還沒有把他打死?」

  (七)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世宗命宮廷畫家去畫太上皇親征瓦剌的畫。畫完之後,眾位大臣發現畫的是土木堡的戰場,但是只有我軍屍骨如山。

  「你畫的是什麼?」

  「太上皇御駕親征啊。」

  「那太上皇呢?」

  「太上皇在北狩。」

  (八)

  王振和王文有什麼區別?

  王振關心的是錢,王文關心的是百姓。

  王振把金錢收上去,王文把金錢扣下來。

  王振認為錢多了地位就高了,王文認為有了地位就有了錢。

  (九)

  太祖皇帝請教玉帝:「如何才能讓朕的大明朝延續地更久?」

  玉帝說:「簡單,只需要死一個人就可以了。」

  太祖大喜過望:「那請您趕緊弄死那個人!」

  沒過多久,隱帝死了。

  (十)

  景泰年間,孫太后、太上皇、錢皇后、汪皇后坐船巡幸。

  太上皇說:「我丟一百兩銀子下去,誰撈到了誰准高興。」

  錢皇后說:「不如丟十錠十兩銀子下去,10個人撈到後都高興。」

  孫太后說:「乾脆丟100錠一兩銀子下去,一百個人撈到一百個人高興。」

  汪皇后罵道:「不如我把你們全丟下去,讓全國的百姓都高興!」

  (十一)

  景泰末年,隱皇帝、錢皇后、世宗皇帝、汪皇后乘船游西苑。

  船漏水了,開始下沉,萬分危急,必須有人犧牲自己跳下去。

  先是錢皇后喊了聲「皇帝陛下萬歲!」然後跳了出去,船暫時穩了。

  過一會兒又開始漏水,而且更快,必須再跳下去一人。

  於是世宗皇帝喊:「為了大明江山!」一腳將隱皇帝踢了下去。

  過了一會兒又不行了,於是汪皇后喊道:「為了大明千秋萬代!」

  說著就把世宗皇帝推下去了。

  (十二)

  正統十四年,禮部徵求孔子誕辰2000周年的銅像設計,佳作有以下三件:

  手捧竹簡面帶微笑的孔子,

  仰望天空沉思大道的孔子,

  立於車上極目遠眺的孔子。

  最後的優勝作品是:正在閱讀《春秋》的王振公公。

  (十三)

  世宗病重,對汪皇后說:「不瞞你說,我還有一個隱憂。群臣會跟你走嗎?」

  汪皇后說:「他們一定會跟我走的。」。

  世宗說:「萬一他們不跟你走,怎麼辦?」

  汪皇后說:「那他們就得跟你走!

  (十四)

  汪皇后當上太后之後,將在母親接進宮來。老太太來了以後,汪太后向她展示了一番自己的宮廷陳設、錦衣玉食等等。

  老太太說:「閨女啊,這一切都很好;但是,錦衣衛來了你怎麼辦?」

  (十五)

  建極初年,日本使團訪問一個衛所,問一個老兵:「你每月的軍餉是多少?」

  老兵回答:「一張面值3000文的大明寶鈔。」

  使團問:「你有多少存款?」

  老兵回答:「有面值總共一百貫的寶鈔。」

  使團問:「存了這麼多錢,準備幹什麼呢?」

  老兵回答說:「準備買一雙草鞋。」

  (十六)

  建極初,朝鮮使臣來京朝貢,汪太后召見。

  朝鮮使臣說:「在鄙國,有種藥死人吃了,可以復活。」

  汪太后說:「我朝子民身強力壯,有人一刻鐘可以從北京跑到南京。」

  朝鮮使臣要求兌現,汪太后找于謙商量對策。

  于謙說:「這很好辦,你先讓使臣把藥拿來,讓先帝吃了;他如果真的復活,那麼您用不了一刻鐘就可以從北京跑到南京。」

  (十七)

  太皇太后曾經面斥汪太后擅改祖制,汪太后大怒:「你再說,我就宣布你不是世宗皇帝的母親!」

  (十八)

  建極初年,詹事府官員在侍奉皇帝讀史書時說:「這個朝代真差勁。」

  結果被一個錦衣衛聽到,而遭逮捕。

  官員辯解說:「我根本沒講是哪個朝代,你怎麼可以隨便逮捕我呢?」

  「你少騙人,」錦衣衛咆哮道,「我家在北鎮撫司當差一百多年了,哪個朝代差勁,我會不知道嗎?」

  (十九)

  建極初年,一個讀書人被錦衣衛逮捕,罪名是在天子腳下散發誹謗朝廷的字畫。

  在大堂上,他問錦衣衛指揮使:「你們指控我誹謗朝廷,可我在順天城裡散發的明明都是空白紙張!」

  指揮使冷笑道:「誰都知道那上面該寫什麼!」

  (二十)

  建極年間,一個老太到旌忠祠,問那是誰。

  別人告訴她:這是世宗。

  老太:他是幹什麼的?

  答:他趕跑了韃子。

  老太太急切地問:他能不能把汪太后也趕跑啊?

  (二十一)

  孩子問母親:「于謙好嗎?」

  「好,當然好!」

  「王振壞嗎?」

  「壞,當然壞!」

  「汪太后呢?」

  「閉嘴!不想活命了是吧!」

  (二十二)

  建極年間,一位錦衣衛結束一天的稽查工作,突然獨自大笑起來。

  對面的同僚奇怪的問道:「有什麼好笑的事嗎?」

  「是啊,」錦衣衛用手帕擦著笑出來的眼淚:「一個很好笑的笑話……」

  「哦?說來聽聽?」

  「你瘋了嗎?!我才剛剛把那個傢伙投入詔獄!」

  (二十三)

  兩個國子監同窗相遇然後寒暄。

  「您現在何處高就?」

  「私塾老師,您呢」

  「錦衣衛。」

  「啊,您在錦衣衛具體幹什麼?」

  「我們負責揪出那些對國家不滿的傢伙。」

  「您的意思是……還有人比較滿意?」

  「哦,那些人不歸我們管,管他們的是汪太后。」

  (二十四)

  汪太后看戲,落幕時突然問道:「為什麼那個妖妃和我的一樣?」

  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于謙提議道:「太后,要不讓演員不要帶翡翠?」

  汪太后答道:「好,砍頭前先把翡翠卸下了。」

  (二十五)

  汪太后讓何青玉主管司禮監。

  何青玉:「我是個女人。」

  汪太后說:「原先掌管司禮監的連腦子都沒有,你不過下面少了點東西,沒什麼了不起。」

  (二十六)

  汪太后喜歡給餓肚子的百姓施粥。

  張三排了一天的隊後還沒有領到粥,生氣地對旁邊的人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要去紫禁城砍死汪太后那個妖孽。 」

  過了一會兒,張三就回來了。

  旁邊的人問:「你不是說要去砍汪太后嗎?怎麼就回來了?」

  張三說:「紫禁城門口排隊砍汪太后的隊比領粥的隊還長,我還是來領粥吧。」

  (二十七)

  在內閣學士高谷的葬禮上,他生前的兩位同事低聲交談著。

  「高學士身體好好的,怎麼會突然就……」

  「聽說是自殺。」

  「為什麼?」

  「因為汪太后要召見他,好像要詢問什麼問題來著。」

  「那也不至於自殺啊。」

  「關鍵汪太后是叫朱驥派人去接的。」

  (二十八)

  汪太后給孝宗煎魚,恰好廚房裡的豬油用完了,就往鍋里扔了一頂烏紗帽。

  孝宗問她為什麼。

  汪太后答道:「在這頂帽子下面,許多人都肥得流油。」

  (二十九)

  汪太后和孝宗看戲,休息時間兩人很無聊,就開始比誰的侍衛更忠誠。孝宗把身邊的內官叫來,推開窗說:「張三,從這裡跳下去!」

  張三哭著說:「陛下,我還有老婆孩子吶。」

  孝宗被感動了,說自己不對,叫張三走了。

  然後輪到汪太后,她也叫自己的內官李四:「李四,從這裡跳下去!」

  李四二話不說就要往下跳,孝宗一把拉住他:「你瘋了?跳下去會死的!」

  李四一邊掙扎著要跳下去一邊說:「放開我,陛下,我還有老婆孩子吶。」

  (三十)

  汪太后問孝宗:「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意見嗎?」

  孝宗回答:「我是有意見,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見!」

  (三十一)

  太祖、太宗、景帝、汪太后一起坐馬車出京避暑。

  走著走著,馬車突然停了。

  太祖把頭伸出車窗外,吼道:「把馬夫剝皮揎草!」

  車沒有動。

  太宗大罵:「誅馬夫三族!」

  車仍然沒有動。

  景帝說:「兩位祖宗,不如拉上窗簾,自己搖動身體,做出馬車還在前進的樣子。」

  汪太后說:「給我從海南調10萬人來推車,還不動,統統殺頭。」

  (三十二)

  副將向英國公張懋請示:「賊寇俘虜在午飯前處斬,還是午飯後?」

  張懋回答:「當然是午飯前,午飯得省下來給我吃。」

  (三十三)

  太祖:說說你們的政績。

  建文:我面對造反派,高呼「莫使朕有殺叔名」。

  隱帝:我面對自己人,大喊「郭登與我有姻親」。

  太宗:我搶侄子的皇位,這叫「靖難」。

  隱帝:我想搶弟弟的皇位,稱作「奪門」。

  仁宗:我用文臣,文臣罵我了。

  隱帝:我用太監,太監投敵了。

  宣德:我給兒子一個盛世。

  隱帝:我給弟弟一地狼藉。

  世宗:我宮外長大。

  隱帝:我塞外北狩。

  汪太后:我把孔廟修到景泰省,讓蠻夷學習。

  隱帝:我想在京城給王振修廟,讓萬民致禮。

  孝宗:我把明字大旗插到開羅城。

  隱帝:我受邀到草原上吃烤全羊。

  顯宗:我讓美洲三省遍布宣慰使。

  隱帝:我帶韃子到大同城下叩門。

  武宗:我威加海內,莫敢不從。

  隱帝:我溫柔多情,誰都能嘲。

  穆宗:我很怕我爹。

  隱帝:我爹很愛我。

  成宗:我要修鐵路,讓士紳納稅。

  隱帝:我要殺于謙,讓韃子入關。

  景宗:我討厭做皇帝,你們應該叫我朱院士。

  隱帝:我喜歡做皇帝,你們應該叫我朱安答。

  憲宗:萬方有難,趕緊滅火。

  隱帝:四方無事,我要搞事。

  太祖:我殺過功臣。

  隱帝:你用三十年做的事,我一次戰鬥就全解決了。

  (三十四)

  問:什麼是最長的笑話?

  答:汪太后的《清寧絮語》。

  (三十五)

  問:有什麼精確的預言?

  答:汪太后的《清寧絮語》。

  (三十六)

  「你經常讀《光明時報》嗎?」

  「當然,不然我怎麼知道我過著幸福生活?」

  (三十七)

  景宗問鄭親王:「群臣都說我那幾個發明實在驚人,你給我解釋一下,到底是什麼道理。」

  (三十八)

  建極初年,一個蘇州市民的鸚鵡丟了。這人便在邸報上發表了一篇聲明:「本人遺失鸚鵡一隻,另外,本人不同意它的所有觀點。」

  (三十九)

  弘治初,海外宣慰使朝覲孝宗皇帝。

  孝宗說:「給我十萬銀子,什麼事朕都可以給你辦!」

  宣慰使說:「皇帝老爺,我給你一百萬,能不能把文廟裡那尊像換成我?」

  (四十)

  孝宗表明該如何管理國家,

  顯宗表明該如何不管理國家,

  武宗表明不是誰都能管理國家,

  穆宗表明是誰都能管理國家,

  景宗表明國家是根本不需要管理的。

  (四十一)

  隆慶年間,武宗皇帝檢閱京營,邀請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前來觀禮。

  秦始皇說:「如果我有世界地圖,天下只有一個大秦。」

  漢武帝說:「如果我有火銃,我將征服世界。」

  唐太宗說:「如果我有《光明時報》,後人就不知道玄武門之變了。」

  (四十二)

  昨晚北京發生了地震,經過研究,並非是地震,而是景宗皇帝的著作掉在了地上。

  (四十三)

  隆慶年間,樂觀主義的皇子等待著哥哥死了自己上位。

  悲觀主義的皇子正在吐血。

  實用主義的皇子研究如何做好懸絲傀儡。

  (四十三)

  皇后問景宗皇帝討賞。

  「要一輛自行車。」

  「沒問題。」

  「要一個自鳴鐘。」

  「完全可以。」

  「還想要一台照相機。」

  「那可不成,鄭王還不會造照相機。」

  (四十四)

  「王恕為什麼不讓程月華當兒媳婦?」

  「因為程月華分不清男人女人。」

  (四十五)

  「程月華是怎樣得罪了保守派?」

  「她把他們做的又說一遍。」

  (四十六)

  弘治年間,兩個景泰省的百姓在景泰宮外聊天。

  一個問:「你覺得我們的官府如何?」

  另一個回答:「和你的看法一樣。」

  「這樣的話,我可就要逮捕你!」

  (四十七)

  建極末年,一群鹽商和一群農民在路上碰到,互不相讓:

  「我們有金子。」

  「我們有汪太后。」

  「我們也有汪太后。」

  「那你們馬上就沒有金子了。」

  (四十八)

  紹治年間,奧斯曼帝國遣使來訪,當介紹貿易大臣的時候,禮部大臣大笑「你們也有貿易?」

  奧斯曼帝國生氣了:「剛才介紹吏部尚書的時候,我們可是很有禮貌!」

  (四十九)

  弘治年間,永寧公主到景泰宮進香,突然有人打了個噴嚏。

  「誰打噴嚏了?」

  沒有人回答,於是第一排和尚都被拉出去杖斃了。

  永寧公主又問了一次,還是沒有人回答。

  於是第二排和尚都被拉出去杖斃了。

  這樣一連拉出去四排,最後,大殿裡響起了一個哽咽的聲音:「是我,是我!」

  永寧公主和顏悅色的說:「小心身體,小可憐,別感冒!」

  (五十)

  孝宗問汪太后:海南這些年發展很快嗎?

  汪太后說:是的。十年前,有大臣對此抱有懷疑,所以他被派去實地調查。他看來真的很喜歡那裡,到現在也沒有回來。

  (五十一)

  永寧公主到景泰宮進香途中,碰見一個婆羅門,問他今年的收成如何。

  婆羅門回答說:「今年稻米收成好,快堆到梵天腳邊了。」

  永寧公主義正辭嚴:「以後沒有什麼梵天了。」

  婆羅門說:「正好,我們也沒有稻米。」

  (五十二)

  永寧公主對景泰皇帝祈禱:「求您保佑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

  台下傳來一個聲音:「我們怎麼辦?」

  (五十三)

  永寧公主對孩子們說:「景德府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孩子們叫嚷著:「我們要去景德府!」

  (五十四)

  永寧公主對婆羅門的僧侶們說:「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什麼?」

  「總有一群刁民想害我,我要把他們全部殺死,在郊外燒埋了。」

  「那好消息是什麼?」

  「那個燒埋廠已經開工了,規模很大。」

  (五十五)

  汪廣才向永寧公主匯報說:「現在各地茶樓正在說永寧長公主大敗的沙赫三世的評書,說書人一提到殿下,聽者就熱烈鼓掌。」

  永寧公主聽了以後非常得意,於是微服出巡,去茶樓聽評書。聽到好處,陷入了沉思,忘記了鼓掌,這時旁邊有人推了她一把,緊張地說:「哎!你為什麼不鼓掌?不要命啦?」

  (五十六)

  去哪弄錢?

  孝宗:抄鹽商的家。

  顯宗:收宗室和宣慰使的貢賦。

  武宗:算緡、告緡。

  穆宗:我爸說的對。

  成宗:讓讀書人納稅。

  景宗:讓邊疆交稅。

  (五十七)

  掙錢做什麼?

  孝宗:我要修水利。

  顯宗:我跟著修水利。

  武宗:我要打仗,修房子。

  穆宗:我給我爸修房子。

  成宗:我要修鐵路。

  景宗:我接著修鐵路。

  (五十八)

  汪太后召集大臣開會,研究兩個問題,製造射程達一百里的大炮和允許女人參加科考,因為第一個都不會,直接進入第二個議題。

  (五十九)

  崇德年間,景泰省一個工科官員跟著鎮守大臣到北京朝覲,期間被工部的官員請到家中做客。

  客人誇獎主人的莊院非常豪華。

  主人把客人帶到窗前:「你見到了那座橋了嗎?」

  客人:「看見了。」

  主人:「這就是原因所在!」

  過了五年,工部官員到景泰省視察,從前那個官員接待了他,帶他到自己的莊園。

  客人誇獎主人的莊院非常豪華,主人把客人帶到窗前:「你見到有橋了嗎?」

  客人:「沒見到。」

  主人:「這就是原因所在!」

  (六十)

  孝宗皇帝召集群臣開會:「今天我們有兩個問題要討論。第一,我們要允許女人參加考試。第二,我們要把隱帝墓碑塗成綠色。」

  有個人怯怯的問:「為什麼要把隱帝墓碑塗成綠色?」

  「很好,我就知道你們對第一個問題沒有不同意見。」

  (六十一)

  武宗皇帝前往天壽山祭祖,沿途百姓自然要磕頭。其中有個老頭高喊著:「謝謝聖上,讓我有了快樂的童年。」

  內官罵他:「你腦子壞了嗎?當年你還是孩子的時候,皇帝陛下還沒有出生。」

  「確切的說,這就是我感謝他的原因。」

  (六十二)

  弘治初年,丈夫將妻子和姦夫捉姦在床。

  他震驚的嚷道:「你們兩個傻瓜居然還呆在家裡!縣裡來土豆啦!」

  (六十三)

  商輅問汪太后:「為什麼每天都有這麼多事?」

  汪太后答:「因為如果沒有事,你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罵我了。」

  (六十四)

  弘治初年,永寧公主設宴,席間有一道烤全羊。

  景國公沐飛年幼,直接用手抓肉就吃下去,永寧公主說: 「用刀子吧。」

  調查局長汪廣才起身問:「公主殿下,請問您要幹掉誰」

  (六十五)

  在景德府的茶館裡,有兩個人在閒談。

  「你今天怎麼愁眉苦臉的?」

  「昨天恆河上沉了一艘大船,上面無人倖免。」

  「哦,那是挺慘的。」

  「不,我才不是為這個難過呢!」

  「那你……」

  「那艘船上坐的全是調查局的。」

  「哦?那你還難過什麼?」

  「船上有3個座位是空的。」

  (六十六)

  武宗皇帝祭天時感慨:「大同社會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

  戚繼光不知道什麼是地平線,於是去問張居正,張居正回答:「地平線就是一條能看到但永遠走不到的線。」

  (六十七)

  建極年間,兩個小兵在議論:「衛國公十分勇敢,哪裡有戰爭,就去哪裡。」

  另一個說:「那算啥,景國公去哪裡,戰爭就去哪裡。」

  (六十八)

  弘治年間,景德府張貼告示,大家都去看,一個差役在那裡念:「永寧公主去世了。」

  大家聽了就散了,但是有個和尚一直站在那裡。

  差役問他:「你怎麼還不走?」

  和尚說:「我就想聽你多念幾遍。」

  (六十八)

  衙役們發現了一具古屍,可弄不清到底死了多久。

  他們聽說錦衣衛能解決一切問題,於是他們請了幾位錦衣衛幫忙。

  幾位錦衣衛忙了一個早上,滿頭大汗的出來了:「查清楚了,是唐朝麟德年間的,活了52歲,死於疾病。」

  衙役們非常震驚:「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錦衣衛指著古屍說:「很簡單,他招了!」

  (六十八)

  永寧公主召集一群和尚為景國公做法,突然發現鐲子丟了,怎麼也找不到。

  於是叫來汪廣才,讓他去查一查到底誰拿了鐲子。

  一刻鐘以後,永寧公主在盒子裡找到了,於是叫汪廣才:「瞧,我找到我的鐲子了。」

  「太晚了,」汪廣才說,「半數和尚已經承認他們拿了您的鐲子,另外一半在審訊中死掉了。」

  (六十七)

  永和省土地貧瘠,財政需要景泰省支援。

  當時沐琮剛剛去世,永寧公主說:「你們要勒緊腰帶。」

  永和省回覆:「請給腰帶。」

  (六十八)

  問:能光屁股坐在刺蝟身上嗎?答:可以,但只有在三種情況下:刺蝟的刺被剃掉;是別人的屁股;或者永寧公主的命令。

  (六十九)

  景泰省的調查局招收新人面試ing.....

  「你愛你的老婆嗎?」

  「是的。」

  「你愛你的國家嗎?」

  「是的。」

  「那一個是你的最愛?」

  「國家。」

  「好,我們將帶你的老婆到這裡,你拿這把火銃到隔壁房間去殺了她。」

  這男子到了隔壁房間,沒多久便傳出2聲槍響,接著又傳出壓碎聲,持續一陣。

  此男子拿著腰帶走出房間,他將火銃放在桌上,主考官看著他問:「發生什麼事了?」

  「你給我的火銃沒裝彈,我只好勒死她。」

  (七十)

  一個盲人在路上遇到了汪廣才。

  「您好,汪局長!」盲人搶先打招呼。

  「怎麼,您看得見我?」汪廣才心裡納悶。

  「不,汪局長,那是因為給我引路的狗直往後退的緣故。」

  (七十一)

  有一次,陳循怒氣沖沖地說了一句:「這個妖女!」

  錦衣衛聽到了這句話,告訴朱驥,朱驥又告訴了汪太后。

  汪太后讓人把陳循叫了來:「你說了一句『這個妖女』,你是在說誰」

  「孫太后!我還能說誰呢?太后!」

  「朱驥,你又是在說誰呢」

  (七十一)

  怎麼看《清寧絮語》?

  五百年前:

  士大夫:都好好看改革的部分,對不對再說,殿試策論用得著!

  民間:寫的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太后老糊塗了吧!

  四百年前:

  士大夫:哪些發現發明可以評獎,參考一下;順便鐵路怎麼修,我看看。

  民間:咦,原來蒸汽機機關槍真的有用啊。

  三百年前:

  士大夫:汪太后說:當資本來到人間,每一個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所以我們要對付商人,割他們的韭菜薅他們的毛。

  民間:我草,汪太后真是神人,還有什麼東西能做,我看看。

  兩百年前:

  士大夫:什麼矛盾論聯繫論發展論,只有孔孟之道才是正論,其他都是異端,該禁!

  ——禁個鬼啊,汪皇后的書,你禁禁看!

  ——要不,咱們刪一刪?

  民間:聽說工業化之後是信息化,咱們這算工業化了嗎?怎麼才能算信息化?怎麼才能千里傳音?

  一百年前:

  士大夫:照搬照抄,你這是本本主義!

  ——汪皇后高瞻遠矚,你居然想要篡改,你是修正主義!

  民間:喂,老婆,我到馬六甲啦,哈,到處都是人,可熱鬧了,不說了,我要去排隊了!

  (七十二)

  該聽誰的。

  隱帝:聽王先生的。

  世宗:聽我老婆的。

  汪太后:聽我的。

  孝宗:聽我媽的。

  顯宗:聽我老婆的。

  武宗:聽我的。

  穆宗:聽我爹的。

  成宗:聽張先生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