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汪太后夢遊地府(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氣氛很尷尬,太祖余怒未消,找了個話題:「你怎敢膽大妄為,亂我法度。」

  這一關是躲不過去的。

  世宗還想說話,汪舜華擋住,笑道:「就要看太祖爺,到底是想要祖宗之法,還是要祖宗之業。」

  太祖臉色凝重:「怎麼說?」

  都知道太祖怒氣已消,只是舍不下這張臉,需要台階。

  汪舜華道:「您知道明朝是怎麼滅亡的?」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汪舜華道:「沒錢,窮死的。」

  太祖愕然:「你說什麼?」

  汪舜華道:「當年您定下了規矩,田賦多少,商稅多少,這麼些年來土地兼併,災荒連年,商稅又不認真收繳,朝廷能收到的稅逐年遞減;同時,宗室官員的俸祿、河工、賑濟、軍費,哪一樣不是逐年遞增?開頭還能寅吃卯糧,最後實在揭不開鍋,上下一起餓肚子,可不得揭竿而起?」

  「我也是個母親,我不想給兒子女兒最好的?可我不但是母親,還是太后,我拿得出來,後人也拿得出來?」

  語氣很沖,太祖黑著臉。

  「四年前皇帝南巡,中央和地方支出總不下800萬兩,他倒也幹了不少事,比如修繕水利、查抄鹽商、平反冤案等等,但是我以為最大的收穫不是這些,而是他講的一個故事。」

  太祖面色不善:「什麼故事?」

  汪舜華道:「是他在河北下鄉走訪民情的時候碰到的。」

  祖宗們皺著眉頭。都不是傻子,別說路線都是定死的,就算皇帝臨時起意改變路線,為了確保安全肯定也是前呼後擁黃土飛揚。真要是白龍魚服微服私訪有個什麼三行兩短,隨扈的官員宗室不說刺駕,就一個護駕不力,殺頭都是輕的!甚至可以說,皇帝即將南巡的決定剛剛出爐,沿途以及臨近的府縣就已經行動起來;尤其皇帝駐蹕期間,只怕全民枕戈待旦睡覺都得睜一隻眼睛。

  這種情況下,皇帝下鄉走訪,能看到什麼?

  汪舜華語氣很平淡:「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就是到一戶老農家,見他家生計艱難,還生了六個兒子,有些感嘆;問他怎麼生那麼多,養那麼多。」

  ——這年頭生幾個不能控制,但生太多養不活可以處置,賣掉,送走,或者溺死。

  「結果老農告訴他,多個人不過是多副碗筷的事,讓大的帶小的,也不費力;但是兒子少了,日子才不好過。他家原本也還算富裕,父親還是個秀才,可惜死得早,只有他一個兒子,族人欺負他的母親不能主事,下面的佃戶也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侵占田界,拖欠田租,他娘想不過,病死了,為了治病,免不得又要賣地,就這樣家道徹底中落。村里誰兒子多,誰喘氣就痛快,誰說話就硬氣。就算那幾畝地養不活人口,好歹賣為奴婢,或者去給人幫傭,總還有口飯吃。」

  「皇帝回來跟我說,從前不明白為什麼要發展工商業,為什麼要開放海禁,那天聽了老頭的話,算是明白了。」

  「這老漢的問題其實也是朝廷面臨的問題。疆域這麼大,北方要防守,南方要改土歸流,都需要人口,否則即便打了幾場勝仗,甚至冠了個宣政省、承政省的名分,也不過自欺欺人,甚至有可能強支弱干,中心空虛,再次釀成五胡亂華的悲劇。」

  「可是有人口又怎麼樣?田地就這麼點產出,我們拿什麼來養活這麼多人口?好,就算南方可以調糧,就算可以引進大量高產的作物,又能怎樣?土地就那麼多,那些無地的人怎麼辦?總得給他們一碗飯吃、一條出路吧?總得給他們找點事吧?否則無事生非,流民嘯聚,朝廷派兵征討,然後糧餉不夠,加派賦稅——多少王朝就是這樣沒了?」

  「我說他說得對,就這一點,再多八百萬銀子,也值了。鹽商那幾千萬銀子,早晚是留給他的,他不去做,我也會提醒他,不過是讓他直觀見識了什麼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罷了;修繕水利,工部尚書會跟他提;反腐肅貪、平反昭雪,百姓喜聞樂見,那也不過是刑部督察院的事,冠個名目罷了;徽州府的士紳多年互相呼應,抗拒朝廷,瓜田案不過是個引子,除非他那裡不死人,否則朝廷早晚能抓住時機。這些都不過錦上添花,無關緊要;只這一樣,事關國家根本、國家前途,如果不想明白,朝廷二十年之功,就有可能毀於一旦。」

  「太祖,您當年開創了洪武盛世,給與了兒孫優厚的待遇,可也就是在您執政期間,不過二十年,便大幅削減宗室待遇,其中親王由年俸五萬降至一萬,當時國庫收入多少、支出又是多少?宗室人數、官員人數比今天如何?便是軍隊,您當年可以號稱不用朝廷一粒米,養活二百萬軍隊;但是今天,朝廷只軍士糧餉,每年不會少於四百萬,還有武器配備等諸多用項,哪個不是錢?對,人口是越來越多,但是朝廷能收稅的土地卻越來越少。朝廷花了三年時間重新清理土地,結果比起洪武年間只多了10萬,其中軍屯少了三成!什麼原因?這些土地不是被賞賜了,就是被藏匿了,甚至被侵吞了。我不能冒著譁變甚至政變的危險,把這些蛀蟲全部揪出來!這種情況下,您還要我們固守著當年的制度,只靠著田賦過日子,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是不是太天真了?」

  太祖發怒,還想說話,到底忍住了。

  汪舜華看向太宗:「太宗當永樂盛世,照說是朝廷最好過的,可就是永樂年間,朝廷發給官員的俸祿都需要用胡椒、蘇木乃至大明寶鈔來替代,那麼幾十年後的子孫又該怎麼過日子?朝臣和宗室可以糊弄,難道國防水利賑濟這些也可以糊弄?」

  「我當然可以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就老實在深宮裡養老,死後還能得個『女中堯舜』的評價,不好嗎?為什麼寧可和祖宗家法為敵,和全天下為敵?還不就是為了子孫能過上好日子?」

  道理被這麼多年來的名臣們一次次講過,大家多少能夠明白汪舜華的意思;只是太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如今人走到眼前,看著汪舜華果決的樣子,聽著她的改革思路和規劃,到底閉上了眼睛:「你確定,照這條路走下去,我大明就能千秋萬代?」

  「哪有什麼千秋萬代的王朝?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只盼置之死地而後生罷了——至於早死晚死,誰能知道?」

  「你?!——豈有此理!」

  「德音!」

  「盡人事,聽天命吧;您管不了子孫的事,我也管不了身後的事。」

  時辰不早了,汪舜華動身。

  臨走前,太祖問了句:「到底是誰滅亡了大明,處置了沒有?」

  汪舜華道:「外患已除,內憂嘛…懿文太子說得對,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朝廷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真正做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自然天下太平無事;否則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自然是盜賊蜂起,天下不安。殺了一個,還有另一個,哪裡能夠殺得禁絕?——就算是外患,那也是割了一茬又起一茬的事。」

  太祖看著汪舜華,沒有說話。

  世宗等送汪舜華出門,一路無話,直到大門口,汪舜華轉過身對世宗說:「我要回去了,你也回去吧。」

  隱藏在心間這麼些年的秘密揭開,看向世宗,帶著釋然。

  于謙等行禮,百感交集;汪舜華看著他們:「你等好生保重,後會有期。」

  當下準備上路,世宗突然抓住汪舜華:「德音,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他的話裡帶著哭腔。

  汪舜華本想說「我說了,你信嗎?」到底忍住,擠出一個笑:「我只怕嚇倒了你。」

  世宗泣道:「我怎麼會害怕——我,我沒想到我哥竟會做出這樣的事。」

  汪舜華嘆息了一聲:「誰曾想天下竟會有這樣的人呢。」

  世宗泣道:「我只恨沒有早聽你的話。」

  汪舜華笑道:「不一樣,我是看過史書的人,又跟他國讎家恨,只想著徹底解決問題;你畢竟是他弟弟,有兄弟的名分,也有兄弟的情分。如果你能輕易下手,就不是你了。」

  世宗哭出聲來:「德音,對不起。」

  汪舜華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到底忍住淚:「你沒有什麼對不起我的。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我。」

  世宗抱著妻子,哭出來。

  于謙等掩面而泣。

  崔判官見他夫妻難捨難分的,帶著鬼差退出幾步。

  汪舜華摸著世宗:「你一個人在這裡,好好照顧自己;可能我也要不了多久,就來了。」

  世宗點頭:「不急,你慢慢來,我等你。」

  一邊小心翼翼的問:「你上輩子是…女人?」

  汪舜華嗯了一聲,世宗放下心,卻還是不放心:「你成婚沒有?」

  汪舜華白了他一眼,你管的也太寬了!

  看世宗也有點不好意思,又好氣又好笑,說了句:「還沒呢。」

  世宗露出笑來,問起皇帝:「他還好嗎?」

  汪舜華道:「好,他已經親政了,勤政愛民,崇儒重道,你該放心了。」

  世宗點頭:「有你在,我放心,你一定把他教養的很好,他一定會是個好皇帝,不會像我一樣。」

  汪舜華垂下淚來:「別這樣說。」

  她看著崔判官等:「不要太為難他們,我該回去了。」

  世宗點頭:「我再送你一程,我再多陪你一會。」

  他吩咐于謙等:「你們先退下吧,我送送她便好。」

  當下牽著手一路往前,汪舜華問:「似乎不是舊路?」

  崔判官道:「正是。陰司有去路,無來路。如今送太后自轉輪藏出身,一則請太后游觀地府,一則教太后轉託超生。」

  果然是《西遊記》里的情節,不知道是唐太宗遊了地府,還是吳承恩夢裡走了一遭。

  世宗問起後代的事,汪舜華含糊過去:「如今都不一樣了,糾結這些,也沒什麼意思,將來有時間,我慢慢跟你講。」

  前方一座高山,陰雲垂地,黑霧迷空,便是幽冥背陰山;往前又便是一十八層地獄,一處處悲聲振耳,惡怪驚心。

  前方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便是橋樑使者來接;那便是著名的奈河橋,河裡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橋上亦有幢幡接引,問了崔判官,俱是前朝賢良中正之臣,聞得明朝清明,前往託身。

  當時依依作別,鬼差搖動引魂幡,領汪舜華出了枉死城,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回陽而去。

  調皮一下:

  隱帝:不對啊,閻君說祁鈺命中無子,那皇帝哪來的? ?

  世宗:╰(`□′)╯有話直說,什麼意思?

  隱帝:沒什麼意思,就是隨便問問。

  太祖太宗:→_→←_←

  仁宗宣宗:→_→←_←

  李賢:臣覺得,隱帝可以問問孫太后,或許可以知道原因。

  隱帝:╰(`□′)╯你放肆,什麼意思?

  世宗:∑(°Д°;≡;°д°你把話說清楚!

  李賢:┌( ′_ゝ` )┐

  隱帝、世宗:→_→←_←說!!!

  于謙:→_→他是想說,當年朝鮮遺臣來朝,帶來了《朝鮮實錄》,裡面提到了宣宗皇帝後宮爭妒,宮人所出,潛相殺之。

  李賢:←_←宣宗皇帝後宮有,難保世宗皇帝後宮沒有吶;否則,怎麼汪皇后杭貴妃入宮前都能生育,入宮以後就不能生育了呢?

  世宗:!!!

  宣宗:???

  世宗:(╯-_-)╯╧╧

  宣宗:(╬ ̄皿 ̄)=○#( ̄#)3 ̄)

  仁宗:(╯‵□′)╯︵┴─┴

  太宗:┴─┴︵╰(‵□′╰)

  太祖:┴┴︵╰(‵□′)╯︵┴┴

  隱帝:(┬_┬)↘(>﹏<)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