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咱們一起上學,一起念書,你當然也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人民現如今又是處在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每當我想到遠方那些站在資本背後的人為了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甚至是不折手段打壓一個國家壓榨百姓血汗的時候,我就無法安然地坐在家裡。我當然知道資本的力量有多大,雖然以我一己不能撼樹,但是我知道在其他地方還有許許多多與我一樣的青年,懷有一樣的希望,願意付出一切改變這個世界。承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而我的選擇就是這個。不過,我這樣做實在是對不起乾爹乾娘,他們照顧了我這麼久,我卻無以為報,以後我走了,你要代我照顧好乾爹乾娘,你也要照顧好自己。」
哥哥走之前還跟汪秋水說了很久的悄悄話,他們交談的內容很神秘,汪秋水死活不願意告訴她,直到她與汪秋水結親那天晚上,她才知道原來哥哥那天已經把她託付給了他。
其實一直以來她都把汪秋水它當作哥哥一樣,就像她的親哥哥,至於男女私情,她從來就沒有想過。雖然乾爹乾娘都覺得他們是一對,可她卻沒這個想法。她以為,兩人從小長到大,比自己都更了解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沒有這個想法,汪秋水也不會有這個想法,誰成想,人家早就惦記上她了她卻傻乎乎的什麼都不知道。
難怪上學的時候就沒有哪個男孩子會找她玩呢,原來全都被他給嚇跑了。出去玩的時候,見有人光著膀子,他比她哥反應還大,忙捂住她的眼睛,而他下河摸魚的時候,卻讓她在一旁看著他。
她說他身子弱,他就每頓多吃一碗飯,到處跑,曬得黑黝黝的回來,鼓起肌肉,讓她捏一捏他的胳膊,又抱起她,讓她再看看他的身子到底還弱不弱。
在他面前,她也沒在怕的,也別說害羞什麼的,都自己人,她從不避嫌,就當哥哥一樣處。可是他在她面前卻會不好意思,有什麼難堪的事都藏著掖著。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他的心思,她卻還裝作一副不知道的樣子,直到聽到他對她親口想要娶她的話才正經起來。
可惜的是,哥哥沒有等到他們成婚的時候。
喝交杯酒的那天晚上,兩人借著醉意這將以往的事都過了一遍。從他們第一次見面,到成親這天,什麼事都說。
崔承恩還記得,第一次見著他的時候,他還是個悶葫蘆,跟他搭話他也不理,後來卻傻乎乎地給她冰糖,邀她晚上一起去捉螢火蟲。如今說起這件事,汪秋水猶豫了一下才說了實話,原來他那個時候看不上她這個小丫頭片子,不愛搭理她,後來又覺得一個人太悶了,無聊的緊,這才又出了門約她晚上一起出去玩,後來才發現這丫頭人還挺仗義的,又有趣。
說起什麼時候看上她的,他也不清楚,可能是某一次不小心瞧見了她洗澡時光潔白亮的裸背,青春期本就躁動的心更加靜不下來的時候,可能是早上賴床,被她壓著纏著坐在他身上要他起來幹活的時候,也可能是冬天她替他捂手,哈熱氣的時候動了心。他實在是記不清什麼時候開始對她有了男女私情的意思了,只知道過去的這些年,他為她動過無數次心。
新婚夫妻互道真心,是原本應該煽情的場面,可崔承恩聽到他竟然還看過她洗澡,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撲上前壓倒他,半是臉紅半是兇狠地揪著他的臉問道:「說,你什麼時候偷看我洗澡的?」
「這我哪兒知道啊,我就記得你撩水的聲音了。」
「你還記得撩水的聲音,那就是看了很久了,想不到你膽這麼肥,還偷看大姑娘家洗澡,平時肯定沒少看別的姑娘吧!」
「我哪能啊,就看過你了,我那時就知道你一定會做我的媳婦,這不咱們今天就喝上了交杯酒嘛!」汪秋水任她鬧了一會兒,抓住她的手翻了個身壓在身下,「春宵一刻值千金,有些事可以留到明天再說的,現在咱們得抓緊時間辦正事。」
兩人在確認成為情人之前,就已經是親人了,他們共同的經歷使得他們要比尋常夫妻更加恩愛,沒有人能夠在他們之間插上一腳。當初崔拾祿離家前拜託汪秋水的事,汪秋水都做到了,這輩子,他孝敬雙親,愛護妻兒,將福安居經營妥當。
汪秋水與崔承恩共生養兩兒一女,大兒子跟著崔念鄉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崔拾祿的路,二兒子得了爺爺的真傳,有一手好手藝,承繼了家業,立志將福安居發揚光大,小女兒也早早地離了家,不過她走的是跟舅舅、表哥和哥哥相反的路。汪秋水和崔承恩知道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年輕人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就算做父母的再擔心也勸不動,幸好四個孩子裡,總算是留下了一個孩子呆在他們身邊。
漸漸的,他們的年紀也大了,許多事都力不從心,他們又不願意麻煩孩子,有些事情便自己哆哆嗦嗦地去做。跟他們有同樣煩惱的,是乾爹乾娘。乾爹乾娘七老八十了,話都說不利索,尤其是乾爹,記性也變得很不好,耳朵也聽不見東西。他老是坐在搖椅上,搖啊搖搖啊搖,時不時蹦出一兩句口齒不清的話。
乾爹的話只有乾娘聽得懂,乾娘說,若干爹嘴裡念叨的是一兩個字,那必定是冷著了,熱著了,若嘴裡念叨個不停,那一定是在說往事。乾爹說的最多的就是拾祿了,有時候他忘了拾祿已經死了,說起拾祿的時候,他就會問乾娘,拾祿怎麼還不回來啊,這孩子沒心沒肺的,我還指望著他回來做飯呢,幾個孩子裡,就他手藝最好了,等他回來了,我一定要說道說道他。提起拾祿,大家都開心不起來,沒人願意開口說話,大家都不想提起這件事。可乾娘知道,乾爹說拾祿的時候,一半說的是拾祿,一半說的是念鄉。拾祿的孩子跟他一樣,聰明,知道怎麼討好人,可是也一樣倔強,為了想做的事,命都可以不要。除了拾祿,乾爹還會想起汪秋水的三個孩子,這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大孫子跟他最親近,也最念家,娶了一個好脾氣的孫媳婦,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小孫子跟著念鄉跑了,十幾年都不著家,小孫女也是,東奔西走,在外面找了個男人生了孩子才帶回家給他們看。
哥哥走之前還跟汪秋水說了很久的悄悄話,他們交談的內容很神秘,汪秋水死活不願意告訴她,直到她與汪秋水結親那天晚上,她才知道原來哥哥那天已經把她託付給了他。
其實一直以來她都把汪秋水它當作哥哥一樣,就像她的親哥哥,至於男女私情,她從來就沒有想過。雖然乾爹乾娘都覺得他們是一對,可她卻沒這個想法。她以為,兩人從小長到大,比自己都更了解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沒有這個想法,汪秋水也不會有這個想法,誰成想,人家早就惦記上她了她卻傻乎乎的什麼都不知道。
難怪上學的時候就沒有哪個男孩子會找她玩呢,原來全都被他給嚇跑了。出去玩的時候,見有人光著膀子,他比她哥反應還大,忙捂住她的眼睛,而他下河摸魚的時候,卻讓她在一旁看著他。
她說他身子弱,他就每頓多吃一碗飯,到處跑,曬得黑黝黝的回來,鼓起肌肉,讓她捏一捏他的胳膊,又抱起她,讓她再看看他的身子到底還弱不弱。
在他面前,她也沒在怕的,也別說害羞什麼的,都自己人,她從不避嫌,就當哥哥一樣處。可是他在她面前卻會不好意思,有什麼難堪的事都藏著掖著。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他的心思,她卻還裝作一副不知道的樣子,直到聽到他對她親口想要娶她的話才正經起來。
可惜的是,哥哥沒有等到他們成婚的時候。
喝交杯酒的那天晚上,兩人借著醉意這將以往的事都過了一遍。從他們第一次見面,到成親這天,什麼事都說。
崔承恩還記得,第一次見著他的時候,他還是個悶葫蘆,跟他搭話他也不理,後來卻傻乎乎地給她冰糖,邀她晚上一起去捉螢火蟲。如今說起這件事,汪秋水猶豫了一下才說了實話,原來他那個時候看不上她這個小丫頭片子,不愛搭理她,後來又覺得一個人太悶了,無聊的緊,這才又出了門約她晚上一起出去玩,後來才發現這丫頭人還挺仗義的,又有趣。
說起什麼時候看上她的,他也不清楚,可能是某一次不小心瞧見了她洗澡時光潔白亮的裸背,青春期本就躁動的心更加靜不下來的時候,可能是早上賴床,被她壓著纏著坐在他身上要他起來幹活的時候,也可能是冬天她替他捂手,哈熱氣的時候動了心。他實在是記不清什麼時候開始對她有了男女私情的意思了,只知道過去的這些年,他為她動過無數次心。
新婚夫妻互道真心,是原本應該煽情的場面,可崔承恩聽到他竟然還看過她洗澡,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撲上前壓倒他,半是臉紅半是兇狠地揪著他的臉問道:「說,你什麼時候偷看我洗澡的?」
「這我哪兒知道啊,我就記得你撩水的聲音了。」
「你還記得撩水的聲音,那就是看了很久了,想不到你膽這麼肥,還偷看大姑娘家洗澡,平時肯定沒少看別的姑娘吧!」
「我哪能啊,就看過你了,我那時就知道你一定會做我的媳婦,這不咱們今天就喝上了交杯酒嘛!」汪秋水任她鬧了一會兒,抓住她的手翻了個身壓在身下,「春宵一刻值千金,有些事可以留到明天再說的,現在咱們得抓緊時間辦正事。」
兩人在確認成為情人之前,就已經是親人了,他們共同的經歷使得他們要比尋常夫妻更加恩愛,沒有人能夠在他們之間插上一腳。當初崔拾祿離家前拜託汪秋水的事,汪秋水都做到了,這輩子,他孝敬雙親,愛護妻兒,將福安居經營妥當。
汪秋水與崔承恩共生養兩兒一女,大兒子跟著崔念鄉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崔拾祿的路,二兒子得了爺爺的真傳,有一手好手藝,承繼了家業,立志將福安居發揚光大,小女兒也早早地離了家,不過她走的是跟舅舅、表哥和哥哥相反的路。汪秋水和崔承恩知道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年輕人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就算做父母的再擔心也勸不動,幸好四個孩子裡,總算是留下了一個孩子呆在他們身邊。
漸漸的,他們的年紀也大了,許多事都力不從心,他們又不願意麻煩孩子,有些事情便自己哆哆嗦嗦地去做。跟他們有同樣煩惱的,是乾爹乾娘。乾爹乾娘七老八十了,話都說不利索,尤其是乾爹,記性也變得很不好,耳朵也聽不見東西。他老是坐在搖椅上,搖啊搖搖啊搖,時不時蹦出一兩句口齒不清的話。
乾爹的話只有乾娘聽得懂,乾娘說,若干爹嘴裡念叨的是一兩個字,那必定是冷著了,熱著了,若嘴裡念叨個不停,那一定是在說往事。乾爹說的最多的就是拾祿了,有時候他忘了拾祿已經死了,說起拾祿的時候,他就會問乾娘,拾祿怎麼還不回來啊,這孩子沒心沒肺的,我還指望著他回來做飯呢,幾個孩子裡,就他手藝最好了,等他回來了,我一定要說道說道他。提起拾祿,大家都開心不起來,沒人願意開口說話,大家都不想提起這件事。可乾娘知道,乾爹說拾祿的時候,一半說的是拾祿,一半說的是念鄉。拾祿的孩子跟他一樣,聰明,知道怎麼討好人,可是也一樣倔強,為了想做的事,命都可以不要。除了拾祿,乾爹還會想起汪秋水的三個孩子,這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大孫子跟他最親近,也最念家,娶了一個好脾氣的孫媳婦,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小孫子跟著念鄉跑了,十幾年都不著家,小孫女也是,東奔西走,在外面找了個男人生了孩子才帶回家給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