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於是在這一天清晨,楚京萬人空巷,哪怕程子安進宮的路上早有御林軍和龍肅營的人馬封路,也擋不住百姓的熱情。遠遠近近的,別說路上了,就連樹上和房頂上都站滿了來看熱鬧的人,害得秦明大為緊張,甚至特地調了一營的弓箭手來暗自跟隨迎親的隊伍,就怕那些人里隱藏了刺客。
刺客自然是沒有的,楚翊在位三年,手段強勢再加上前事早知,如今不說皇宮裡了,就連整個京城都被她梳理了一遍。如今藩王們的日子不好過,京中的暗樁也被她拔得七七八八了,在今天這樣要緊的日子裡,自然沒有人能跑出來破壞。
迎親的隊伍在寬闊的街道上有條不紊的前行,如楚翊所想一般,這一路也不知有多少看熱鬧的姑娘被程子安的容貌晃了眼。不過可惜,馬背上的紅衣少年再是俊美,也是有主了的,還是天下間最尊貴的那一個,於是除了擰著帕子嘆一句相見恨晚之外,她們也不敢生出什麼覬覦之心來。
被派來迎親的禮官早得了皇帝陛下的指示,特地在京城裡小繞了一圈兒——招搖夠了——才施施然的往皇宮而去,一路不知道被負責護衛的秦明扔了多少冷眼,心中也是叫苦不迭。好在一路還算順遂,除了圍觀的人實在多了些之外,並沒有鬧出什麼事端來。
卯時末,迎親的隊伍終於浩浩蕩蕩的進了宮門。
今日是皇帝大婚,與皇帝登基、萬壽一樣,舉行大典的地方依然是在宣政殿。
皇宮內本是禁止馳馬的,不過今日大婚迎親的駿馬是皇帝御賜的,與鳳輿沒什麼不同,於是程子安第一次騎著馬進了皇宮,然後隨著迎親的隊伍一直來到了宣政殿前。
宮人侍衛侍立兩側,文武百官也在殿前相迎,見著隊伍過來,盡皆俯首為禮。而在那高高的台階之上,一身紅色冕袍的楚翊正迎著朝陽站在那裡,神色肅穆。
程子安騎著馬到了台階下,利落的翻身下馬,同樣顏色的衣擺在空中劃出一個弧度,帶起了些許風聲。待到下馬站定,微一抬頭,便看見了楚翊那少有的嚴肅表情——雖然迎著光,仍然依稀可以看見那人微微繃著下巴,仿佛倨傲的模樣,但程子安卻覺得,她只是太過緊張罷了。
「臣,程子安,拜見陛下。」程子安站在台階下,抬手俯身,先行一禮。
半晌沒有聽見回應,程子安卻不急,又等了片刻,便見著一角紋龍的紅色衣擺闖入了視線,然後便是一股輕柔的力道落在她的手臂下,向上攙扶:「不必多禮。」
這大約是第一個大婚時自己從台階上跑下來扶人的皇帝了,程子安順著楚翊的力道站直身子時,可以看見一旁的禮官一臉的欲言又止。不過在這樣的場面上,除了跟在身邊小聲提醒,皇帝陛下想要做些什麼,禮官自然是沒辦法制止的。
這不,把人扶起來之後,楚翊也沒有放手,而是繃著張臉,乾脆的牽起了程子安的手,拉著她一同往台階上的宣政殿走去。
除了程子安,沒有人知道,楚翊此時的手有多涼,手心裡又有多少汗。
程子安與楚翊並肩而行,微微側頭瞥了她一眼,便發現她的下巴依然繃得緊緊的。或許不止是下巴,因為角度與先前不同,此刻看來,卻是整張臉都繃得死緊,比起平時的程子安來更加的面無表情,於是便也透出了一種少見的嚴肅,讓一旁跟著想要勸慰的禮官都不敢開口了。
雖然不知道楚翊為什麼會緊張成這樣,但看著她這般緊張的模樣,心裡其實也不平靜的程子安突然就放鬆了下來,她抬眼看了看已經近在眼前的宣政殿,回握了楚翊的手,然後輕輕捏了捏。
能感覺到身旁人原本鎮定平穩的腳步略微緩了緩,然後又在旁人察覺之前恢復了正常。
楚翊偷偷抬眸看了看身旁的程子安,少年的側臉精緻完美,在朝陽的照耀下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光,越發的美輪美奐了。如果不是時間和場合不對,楚翊能對著這張臉發上半天呆,可是現在……
三聲鐘鼓響起,大典即將開始。
深吸一口氣,楚翊牽著程子安的手進了宣政殿,文武百官緊隨而來。
禮典樂曲早已奏起,兩人牽著手,伴著樂曲聲步伐一致的走在宣政殿上。等到走到大殿正中時,程子安先停下腳步鬆開了手。楚翊似是不舍的也停頓了一瞬,然後才放開了手,獨自一人繼續邁著步子,踏著御階一路走到了大殿上方。
今日大殿上擺著一張香案,上面擺放著原本屬於皇后的金冊金印和冊封的冊書。
百官進殿後如往日早朝一般,有條不紊的在兩側站好,大殿正中唯有程子安一人,顯得格外突出。待到眾人站好,又如往日一般依禮朝拜,等到楚翊說過「平身」,便有禮官上前請示皇帝冊封典禮是否開始。
楚翊繃著下巴點了點頭,然後今日主持典禮的禮官便都站了出來,接下來的一套儀式花了近一個時辰,可謂繁瑣至極。不過折騰的大多是程子安,楚翊只是在一旁看著,而以程子安的體力來說,這一個時辰的折騰也只是麻煩了些,遠不比得在邊關戰場時耗費心力,便也不覺得怎樣了。
直到最後要禮官讀完了冊書,頒受金冊金印時,楚翊便乾脆揮退了原本要頒印的禮官,邁步從御階上走了下來,然後親自上前拿起了金冊金印。
「陛下……」一旁的禮官終於忍不住小小的提醒了一聲,聲音倒是不大,不曾傳出多遠。
刺客自然是沒有的,楚翊在位三年,手段強勢再加上前事早知,如今不說皇宮裡了,就連整個京城都被她梳理了一遍。如今藩王們的日子不好過,京中的暗樁也被她拔得七七八八了,在今天這樣要緊的日子裡,自然沒有人能跑出來破壞。
迎親的隊伍在寬闊的街道上有條不紊的前行,如楚翊所想一般,這一路也不知有多少看熱鬧的姑娘被程子安的容貌晃了眼。不過可惜,馬背上的紅衣少年再是俊美,也是有主了的,還是天下間最尊貴的那一個,於是除了擰著帕子嘆一句相見恨晚之外,她們也不敢生出什麼覬覦之心來。
被派來迎親的禮官早得了皇帝陛下的指示,特地在京城裡小繞了一圈兒——招搖夠了——才施施然的往皇宮而去,一路不知道被負責護衛的秦明扔了多少冷眼,心中也是叫苦不迭。好在一路還算順遂,除了圍觀的人實在多了些之外,並沒有鬧出什麼事端來。
卯時末,迎親的隊伍終於浩浩蕩蕩的進了宮門。
今日是皇帝大婚,與皇帝登基、萬壽一樣,舉行大典的地方依然是在宣政殿。
皇宮內本是禁止馳馬的,不過今日大婚迎親的駿馬是皇帝御賜的,與鳳輿沒什麼不同,於是程子安第一次騎著馬進了皇宮,然後隨著迎親的隊伍一直來到了宣政殿前。
宮人侍衛侍立兩側,文武百官也在殿前相迎,見著隊伍過來,盡皆俯首為禮。而在那高高的台階之上,一身紅色冕袍的楚翊正迎著朝陽站在那裡,神色肅穆。
程子安騎著馬到了台階下,利落的翻身下馬,同樣顏色的衣擺在空中劃出一個弧度,帶起了些許風聲。待到下馬站定,微一抬頭,便看見了楚翊那少有的嚴肅表情——雖然迎著光,仍然依稀可以看見那人微微繃著下巴,仿佛倨傲的模樣,但程子安卻覺得,她只是太過緊張罷了。
「臣,程子安,拜見陛下。」程子安站在台階下,抬手俯身,先行一禮。
半晌沒有聽見回應,程子安卻不急,又等了片刻,便見著一角紋龍的紅色衣擺闖入了視線,然後便是一股輕柔的力道落在她的手臂下,向上攙扶:「不必多禮。」
這大約是第一個大婚時自己從台階上跑下來扶人的皇帝了,程子安順著楚翊的力道站直身子時,可以看見一旁的禮官一臉的欲言又止。不過在這樣的場面上,除了跟在身邊小聲提醒,皇帝陛下想要做些什麼,禮官自然是沒辦法制止的。
這不,把人扶起來之後,楚翊也沒有放手,而是繃著張臉,乾脆的牽起了程子安的手,拉著她一同往台階上的宣政殿走去。
除了程子安,沒有人知道,楚翊此時的手有多涼,手心裡又有多少汗。
程子安與楚翊並肩而行,微微側頭瞥了她一眼,便發現她的下巴依然繃得緊緊的。或許不止是下巴,因為角度與先前不同,此刻看來,卻是整張臉都繃得死緊,比起平時的程子安來更加的面無表情,於是便也透出了一種少見的嚴肅,讓一旁跟著想要勸慰的禮官都不敢開口了。
雖然不知道楚翊為什麼會緊張成這樣,但看著她這般緊張的模樣,心裡其實也不平靜的程子安突然就放鬆了下來,她抬眼看了看已經近在眼前的宣政殿,回握了楚翊的手,然後輕輕捏了捏。
能感覺到身旁人原本鎮定平穩的腳步略微緩了緩,然後又在旁人察覺之前恢復了正常。
楚翊偷偷抬眸看了看身旁的程子安,少年的側臉精緻完美,在朝陽的照耀下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光,越發的美輪美奐了。如果不是時間和場合不對,楚翊能對著這張臉發上半天呆,可是現在……
三聲鐘鼓響起,大典即將開始。
深吸一口氣,楚翊牽著程子安的手進了宣政殿,文武百官緊隨而來。
禮典樂曲早已奏起,兩人牽著手,伴著樂曲聲步伐一致的走在宣政殿上。等到走到大殿正中時,程子安先停下腳步鬆開了手。楚翊似是不舍的也停頓了一瞬,然後才放開了手,獨自一人繼續邁著步子,踏著御階一路走到了大殿上方。
今日大殿上擺著一張香案,上面擺放著原本屬於皇后的金冊金印和冊封的冊書。
百官進殿後如往日早朝一般,有條不紊的在兩側站好,大殿正中唯有程子安一人,顯得格外突出。待到眾人站好,又如往日一般依禮朝拜,等到楚翊說過「平身」,便有禮官上前請示皇帝冊封典禮是否開始。
楚翊繃著下巴點了點頭,然後今日主持典禮的禮官便都站了出來,接下來的一套儀式花了近一個時辰,可謂繁瑣至極。不過折騰的大多是程子安,楚翊只是在一旁看著,而以程子安的體力來說,這一個時辰的折騰也只是麻煩了些,遠不比得在邊關戰場時耗費心力,便也不覺得怎樣了。
直到最後要禮官讀完了冊書,頒受金冊金印時,楚翊便乾脆揮退了原本要頒印的禮官,邁步從御階上走了下來,然後親自上前拿起了金冊金印。
「陛下……」一旁的禮官終於忍不住小小的提醒了一聲,聲音倒是不大,不曾傳出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