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正好是個周末。謝宜珩想了想,自己也沒什麼別的事,於是說:「我有空, 怎麼了?」
「愛德華邀請你出席今年諾貝爾獎的觀禮。」裴徹笑了笑, 遞給她一封邀請函:「他不願意親自交給你, 反而要讓我來問。」
謝宜珩這輩子都沒想到自己會收到來自愛德華的諾獎邀請,她拆開信封,邀請函平整厚重,上面是一枚金色的諾貝爾浮雕印章,中間印刷著「愛德華·韋斯教授」這幾個字。
謝宜珩把邀請函重新放回信封, 如釋重負一般地呼出一口氣。她確實錯過一封邀請函,但是眼前這一封來自愛德華·韋斯,指名道姓,就是送給她,遠比羅伊教授那一封比賽的獎品更真誠更貴重。
「對了,萊斯利還送了你一塊名牌,讓你掛在辦公室門口。」裴徹把手機遞給她,說:「他昨天看你沒回他消息,以為你沒看到,正好我也在學校,他直接把照片發給我了。」
謝宜珩慢慢地走過磚石路,開玩笑道:「你好像是來倫敦給我送聖誕禮物的。」
一塊黃銅的名牌,光看照片就沉甸甸的很有質感。「Louisa」里O這個字母接近正圓,一串字母很有幾何排列的美感,是她熟悉的Futura字體。謝宜珩端詳片刻,問他:「你有萊斯利電話嗎?我給他發條信息,這個真的很好看了,不用再修改了。」
裴徹說了聲好,把萊斯利的郵箱地址發給她,沿著長長的迴廊走回去。深灰色的石牆古樸厚重,謝宜珩看著變幻莫測的光影,眨眨眼睛,問他:「還有聖誕禮物嗎?」
裴徹遲疑幾秒,從大衣口袋裡摸出一張小小的相片,慢慢地遞過來。
她當年走得太果斷,沒給任何人說再見的機會。所有的課本和作業都放在locker里,根本沒帶走。一個學期很快結束,漫長的暑假即將來臨。老師要求學生清空locker,學生們都在打打鬧鬧地開玩笑,憧憬著夏威夷的沙灘碧海。佐伊看著謝宜珩滿滿當當的locker,沉默許久,最後拿了兩個大箱子,全部帶了回去。
當時裴徹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在牛津參加夏校,並不知道這件事。
十月底,裴徹去波士頓參加國際物理學會議,不但碰到了老熟人托馬斯,還遇見了托馬斯的太太佐伊。晚上閒聊時,佐伊正好提起了這件事,裴徹禮貌詢問了可不可以替路易莎取回。
佐伊還是以往的熱情樣子,只是這次面露為難,說:「但是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齊全,而且我高中畢業就搬家了,這些課本都留在了孟菲斯的家裡。」
他向佐伊道謝,開車去田納西州,打開那個塵封多年的地下室。蛛網和塵蟎密布,空氣都泛著陳舊腐朽的味道。兩個箱子塞滿課本,他把每一本課本逐頁翻過去,最後在謝宜珩的哲學書里找到了這張照片。
寶麗萊的相紙過了十年尚未褪色,只是邊角處泛黃髮軟。謝宜珩捏著這張小小的相片,胸膛被陳年發酵的酸澀緩慢湛滿。
她找了很久的照片被她自己狠心丟掉,一直安靜地藏在一個無人問津的地下室里。十年過去,這張照片奇蹟般地在田納西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下被保存下來,直到等了許多年的人終於撕開箱子的封條,它才得以重見天日。
照片上她還是長頭髮,穿著松松垮垮的粗針毛衣,是當年很時髦的深綠色,舉著試管,笑得輕鬆又自在。裴徹站在她左邊,低頭看著她,少年時的所有情愫都在那低頭的一瞥里。
謝宜珩盯著手裡的相片看了很久,才問他:「哪裡找到的?」
裴徹揉揉她毛茸茸的發頂,說:「你的哲學課本,講理性批判的那一章。」
謝宜珩想了想,害怕自己的摸魚筆記被發現,說:「那幾節課我沒好好聽。」
裴徹笑了一聲,目光里有幾分促狹的意味:「我知道。」
那一頁講的是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左上角配了一張康德的肖像。謝宜珩上課的時候又在遊魂,拿了支綠色的馬克筆,照片上方寫一句「I want to stop philosophizing」,照片下寫一句「But I Kant.」
他看到這行字,有點想笑,又看了一遍,才發現這是個老掉牙的笑話。只是當時謝宜珩不怕死地在課堂畫的海報上加了這一句,他忍著笑,看謝宜珩大膽藝術創作。
黑衣服的牧師低著頭快步走來,輕聲說道:「費吉厄斯先生快要結束排練了,請兩位過去。」
他們穿過禮拜堂和Pyx房間,司事推開中殿的門。夕陽的最後一點餘暉透過拱頂的玻璃灑進來,滿眼望去都是閃爍的金色。精美的浮雕飾屏栩栩如生,上個世紀的管風琴就在高處注視著他們。
費吉厄斯的排練尚未結束,淙淙流淌的管風琴樂聲從高處傾瀉,砸在大理石地板上,迴響深沉漫長。
謝宜珩走到飾屏前,在椅子上坐下,又把那張照片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收進口袋,吸吸鼻子,說:「這本來就是我的照片,不能算。萊斯利和亨利都給我聖誕禮物了,連愛德華都發我邀請函了。你呢?」
教堂里滿溢著柔和肅穆的管風琴聲,彼此間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飄渺的不真切。裴徹低頭注視著她,目光從眉梢一寸寸描摹到臉頰的輪廓,鴉羽似的睫毛沾上落日的流金,眼瞳明亮澄澈。
四周的空氣里塵封著中世紀的塵埃,這一秒的凝視太長太長,長得她的靈魂無聲尖叫,長得紛繁光影閃爍著掠過,她回到波士頓春風和煦的黃昏,回到腳步輕盈的少年時代。
「愛德華邀請你出席今年諾貝爾獎的觀禮。」裴徹笑了笑, 遞給她一封邀請函:「他不願意親自交給你, 反而要讓我來問。」
謝宜珩這輩子都沒想到自己會收到來自愛德華的諾獎邀請,她拆開信封,邀請函平整厚重,上面是一枚金色的諾貝爾浮雕印章,中間印刷著「愛德華·韋斯教授」這幾個字。
謝宜珩把邀請函重新放回信封, 如釋重負一般地呼出一口氣。她確實錯過一封邀請函,但是眼前這一封來自愛德華·韋斯,指名道姓,就是送給她,遠比羅伊教授那一封比賽的獎品更真誠更貴重。
「對了,萊斯利還送了你一塊名牌,讓你掛在辦公室門口。」裴徹把手機遞給她,說:「他昨天看你沒回他消息,以為你沒看到,正好我也在學校,他直接把照片發給我了。」
謝宜珩慢慢地走過磚石路,開玩笑道:「你好像是來倫敦給我送聖誕禮物的。」
一塊黃銅的名牌,光看照片就沉甸甸的很有質感。「Louisa」里O這個字母接近正圓,一串字母很有幾何排列的美感,是她熟悉的Futura字體。謝宜珩端詳片刻,問他:「你有萊斯利電話嗎?我給他發條信息,這個真的很好看了,不用再修改了。」
裴徹說了聲好,把萊斯利的郵箱地址發給她,沿著長長的迴廊走回去。深灰色的石牆古樸厚重,謝宜珩看著變幻莫測的光影,眨眨眼睛,問他:「還有聖誕禮物嗎?」
裴徹遲疑幾秒,從大衣口袋裡摸出一張小小的相片,慢慢地遞過來。
她當年走得太果斷,沒給任何人說再見的機會。所有的課本和作業都放在locker里,根本沒帶走。一個學期很快結束,漫長的暑假即將來臨。老師要求學生清空locker,學生們都在打打鬧鬧地開玩笑,憧憬著夏威夷的沙灘碧海。佐伊看著謝宜珩滿滿當當的locker,沉默許久,最後拿了兩個大箱子,全部帶了回去。
當時裴徹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在牛津參加夏校,並不知道這件事。
十月底,裴徹去波士頓參加國際物理學會議,不但碰到了老熟人托馬斯,還遇見了托馬斯的太太佐伊。晚上閒聊時,佐伊正好提起了這件事,裴徹禮貌詢問了可不可以替路易莎取回。
佐伊還是以往的熱情樣子,只是這次面露為難,說:「但是我也不確定是不是齊全,而且我高中畢業就搬家了,這些課本都留在了孟菲斯的家裡。」
他向佐伊道謝,開車去田納西州,打開那個塵封多年的地下室。蛛網和塵蟎密布,空氣都泛著陳舊腐朽的味道。兩個箱子塞滿課本,他把每一本課本逐頁翻過去,最後在謝宜珩的哲學書里找到了這張照片。
寶麗萊的相紙過了十年尚未褪色,只是邊角處泛黃髮軟。謝宜珩捏著這張小小的相片,胸膛被陳年發酵的酸澀緩慢湛滿。
她找了很久的照片被她自己狠心丟掉,一直安靜地藏在一個無人問津的地下室里。十年過去,這張照片奇蹟般地在田納西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下被保存下來,直到等了許多年的人終於撕開箱子的封條,它才得以重見天日。
照片上她還是長頭髮,穿著松松垮垮的粗針毛衣,是當年很時髦的深綠色,舉著試管,笑得輕鬆又自在。裴徹站在她左邊,低頭看著她,少年時的所有情愫都在那低頭的一瞥里。
謝宜珩盯著手裡的相片看了很久,才問他:「哪裡找到的?」
裴徹揉揉她毛茸茸的發頂,說:「你的哲學課本,講理性批判的那一章。」
謝宜珩想了想,害怕自己的摸魚筆記被發現,說:「那幾節課我沒好好聽。」
裴徹笑了一聲,目光里有幾分促狹的意味:「我知道。」
那一頁講的是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左上角配了一張康德的肖像。謝宜珩上課的時候又在遊魂,拿了支綠色的馬克筆,照片上方寫一句「I want to stop philosophizing」,照片下寫一句「But I Kant.」
他看到這行字,有點想笑,又看了一遍,才發現這是個老掉牙的笑話。只是當時謝宜珩不怕死地在課堂畫的海報上加了這一句,他忍著笑,看謝宜珩大膽藝術創作。
黑衣服的牧師低著頭快步走來,輕聲說道:「費吉厄斯先生快要結束排練了,請兩位過去。」
他們穿過禮拜堂和Pyx房間,司事推開中殿的門。夕陽的最後一點餘暉透過拱頂的玻璃灑進來,滿眼望去都是閃爍的金色。精美的浮雕飾屏栩栩如生,上個世紀的管風琴就在高處注視著他們。
費吉厄斯的排練尚未結束,淙淙流淌的管風琴樂聲從高處傾瀉,砸在大理石地板上,迴響深沉漫長。
謝宜珩走到飾屏前,在椅子上坐下,又把那張照片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收進口袋,吸吸鼻子,說:「這本來就是我的照片,不能算。萊斯利和亨利都給我聖誕禮物了,連愛德華都發我邀請函了。你呢?」
教堂里滿溢著柔和肅穆的管風琴聲,彼此間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飄渺的不真切。裴徹低頭注視著她,目光從眉梢一寸寸描摹到臉頰的輪廓,鴉羽似的睫毛沾上落日的流金,眼瞳明亮澄澈。
四周的空氣里塵封著中世紀的塵埃,這一秒的凝視太長太長,長得她的靈魂無聲尖叫,長得紛繁光影閃爍著掠過,她回到波士頓春風和煦的黃昏,回到腳步輕盈的少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