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你是太子的叔叔,你也挺會投胎。”胤禩說一句,“走了,回去吃飯,別在這兒感慨。皇兄見著策凌,估計快回來了。一旦被他發現哪些地方處置的不妥當,甭說鐵帽子王,你連親王的爵都保不住。”
九月九日,胤礽回到紫禁城,查太子處理的事務。石舜華忙著閨女的婚事。直到十一月初八把弘晗嫁出去,夫妻倆才算閒下來。
石舜華心性豁達,後宮又沒什麼糟心事,明明只比胤礽小一歲,站在天天操心軍國大事的胤礽身邊,說兩人差七八歲也沒人懷疑。
晚上歇息時,石舜華把胤礽拉到身邊,指著鏡子裡的人:“以後小事都交給弘晅吧。”
胤礽張嘴想說不,看到妻子光彩四溢的模樣:“朕是該歇歇了。”
弘晅打小便是吃軟不吃硬,凡事都得順毛鋝,胤礽命他處理政務,弘晅仗著胤礽在京城,一準會推脫或者亂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飄起大雪,石舜華命宮人準備暖鍋子,化個十分精緻的妝,便命奴才去乾清宮請天家父子回來吃暖鍋子。
弘晅天天見石舜華,也沒瞧見她和以往不同。石舜華見兒子沒意識到,吃個半飽,弘晅的動作慢了下來,石舜華就說:“小五,我今兒早上跟你汗阿瑪說,我倆如今一塊出去,百姓都會以為我是他的繼福晉,他還不信,你說是不是?”
弘晅張口就說:“怎麼可——”看清他爹娘的相貌,驚訝道,“皇額娘越活越年輕呀。您最近吃了什麼?”
“是你汗阿瑪老了。”石舜華道。
胤礽知道她在給弘晅下套:“朕只比你大一歲。”
“這就是操心和不操心的區別。”石舜華看向弘晅,“你汗阿瑪前半生太苦,你覺得是不是該讓他享享清福?”
弘晅撇嘴:“合著您在這兒等著兒臣呢。”
“我兒聰明,卻也粗心。”石舜華笑道,“不提醒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想起來呢。你三哥帶著你侄子進宮,你汗阿瑪想抱抱,他都怕累著你汗阿瑪。”
弘晅被嬌寵大,早已習慣爹娘在身邊,雖然不想學著處理政務,可是他又真怕把他爹累出個好歹,一覺不醒,抿抿嘴,思索片刻:“好吧。”
“真乖。”石舜華順手摸摸他的腦袋。
弘晅頓時不好意思:“皇額娘,兒臣都十七歲了,別動不動摸兒臣的腦袋,被外人看見兒臣威嚴盡失。”
“每天只想著吃和睡,你還有威嚴?”胤礽道,“你的叔叔和哥哥們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不想把懶病改掉,就要讓他們看到你的才能。否則,待朕去了,大清會出現周朝的情況,君王只是個擺設。早些天朝鮮的事應對的就不錯,朝鮮使臣沒得到朕的回覆也沒再遞奏章,說明朝鮮的旱災並不嚴重。”
弘晅:“那件事兒臣也有考量。早年兒臣和皇瑪法去南海時,就跟三哥聊過,海南四面靠海,莊稼顆粒無收,海南的百姓可以去海里捕撈東西果腹。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朝鮮三面靠海,朝鮮南部國土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六百里,位於最中間的百姓沒得吃,兩天之內即可抵達海邊,撿蛤蜊、撿海菜充飢。再說了,朝鮮此次稟報一個地方大旱,受災百姓頂多十多萬,兒臣不信朝鮮國王無力賑災。”
“有沒有解釋給你四叔和八叔聽?”胤礽問。
弘晅:“沒有,兒臣覺得沒必要。”
“不錯,沒必要。”胤礽道,“他們是長輩,也是臣。你是晚輩,卻是君。你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前提得保證自己的決策是對的。不然,無論你以後做什麼決定,他們都會攔著你。還有一點,不能確定或者毫無把握的事,必須跟王公大臣商議,你沒有說服他們就不能再做。否則,你就是個任性妄為的皇帝。”
弘晅點了點頭:“兒臣謹記。”
“吃菜,都煮化了。”石舜華給弘晅夾點白菜,“這個是東北送來的,吃起來有點甜。小五,用白菜心蘸醬也挺好吃的。”
弘晅看了她一眼:“兒臣確定您比汗阿瑪年輕是因為太會吃。”
“不讓她吃讓她幹麼去?”胤礽問,“你哥哥姐姐成家了。她的金玉滿堂四家商號也給你們兄弟,存下的銀子給暖暖和晗晗,想出宮買些東西都得算著手裡的銀子夠不夠,如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吃。”
弘晅沖石舜華扮個鬼臉:“好可憐啊,皇后娘娘。”
“你娶個太子妃生個嫡子,本宮給你養著就不可憐了。”石舜華睨了他一眼,“這個法子怎麼樣?”
弘晅很不客氣:“不怎麼樣。皇額娘若是真這麼無聊,您和汗阿瑪再給兒臣生個弟弟唄。妹妹也成,兒臣不挑。”
“小混蛋,連你娘也敢調侃。”石舜華揪住他的耳朵,“生了你之後,我和你汗阿瑪就沒打算再要第二個孩子。”
弘晅:“兒臣——晉江?出什麼事了?”
胤礽下意識回頭,就看到晉江站在門口正打算開口:“急件?”
“不是。”晉江道,“奴才剛剛瞧見慈寧宮的王以誠宣太醫,太上皇可能病了。”
弘晅:“汗阿瑪別著急,兒臣先過去看看。”說著話大步往外走。
片刻,弘晅到慈寧宮看到東次間門口有幾個奴才,猜到康熙在東次間,撩開門帘走進去:“皇瑪法怎麼了?”
“太子來了?”康熙的聲音有些沙啞,“扶朕起來。”
弘晅走過去扶起他:“額頭很燙,奴才們咱們侍候的?”
“不怪他們。”康熙道,“是朕自個托大了。你怎麼知道朕不舒服?”
弘晅:“孫兒在景仁宮用飯,看到奴才去找汗阿瑪。外面天黑雪大路滑,汗阿瑪走的不如孫兒快,汗阿瑪得過一會兒才能到。”
“小病,別讓皇帝過來了。”康熙很清楚兒子身體不如他壯實,“你也回去吧,朕喝了藥就沒事了。”
弘晅卻沒有離開,親自侍奉康熙。待康熙躺下,胤礽才到。不過,此時康熙已閉目養神。隱隱聽到胤礽的聲音,康熙擺擺手,胤礽和弘晅回去了。
明明是小病,卻五六天才轉好。病好了之後,康熙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飯後更懶得繞著慈寧宮慢走,也是此時康熙終於意識到他老了。
和平九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六周歲生時當天,因不是整壽,胤礽就沒想過給康熙大操大辦。然而,胤礽下了早朝,一到景仁宮就聽到石舜華說:“梁九功跟妾身說,汗阿瑪希望皇上和皇上的兄弟們都帶上自家兒孫去慈寧宮用晌午飯。”
“什麼意思?”胤礽沒聽明白。
石舜華:“弘晅說汗阿瑪這些日子總念叨自己老了,說不定哪天就起不來了。希望兒孫齊聚一堂給他祝壽。”
“十五弟和十八弟都不在京城,齊聚什麼?”胤礽挑眉,“除夕家宴又不是沒聚,他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九月九日,胤礽回到紫禁城,查太子處理的事務。石舜華忙著閨女的婚事。直到十一月初八把弘晗嫁出去,夫妻倆才算閒下來。
石舜華心性豁達,後宮又沒什麼糟心事,明明只比胤礽小一歲,站在天天操心軍國大事的胤礽身邊,說兩人差七八歲也沒人懷疑。
晚上歇息時,石舜華把胤礽拉到身邊,指著鏡子裡的人:“以後小事都交給弘晅吧。”
胤礽張嘴想說不,看到妻子光彩四溢的模樣:“朕是該歇歇了。”
弘晅打小便是吃軟不吃硬,凡事都得順毛鋝,胤礽命他處理政務,弘晅仗著胤礽在京城,一準會推脫或者亂來。
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飄起大雪,石舜華命宮人準備暖鍋子,化個十分精緻的妝,便命奴才去乾清宮請天家父子回來吃暖鍋子。
弘晅天天見石舜華,也沒瞧見她和以往不同。石舜華見兒子沒意識到,吃個半飽,弘晅的動作慢了下來,石舜華就說:“小五,我今兒早上跟你汗阿瑪說,我倆如今一塊出去,百姓都會以為我是他的繼福晉,他還不信,你說是不是?”
弘晅張口就說:“怎麼可——”看清他爹娘的相貌,驚訝道,“皇額娘越活越年輕呀。您最近吃了什麼?”
“是你汗阿瑪老了。”石舜華道。
胤礽知道她在給弘晅下套:“朕只比你大一歲。”
“這就是操心和不操心的區別。”石舜華看向弘晅,“你汗阿瑪前半生太苦,你覺得是不是該讓他享享清福?”
弘晅撇嘴:“合著您在這兒等著兒臣呢。”
“我兒聰明,卻也粗心。”石舜華笑道,“不提醒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想起來呢。你三哥帶著你侄子進宮,你汗阿瑪想抱抱,他都怕累著你汗阿瑪。”
弘晅被嬌寵大,早已習慣爹娘在身邊,雖然不想學著處理政務,可是他又真怕把他爹累出個好歹,一覺不醒,抿抿嘴,思索片刻:“好吧。”
“真乖。”石舜華順手摸摸他的腦袋。
弘晅頓時不好意思:“皇額娘,兒臣都十七歲了,別動不動摸兒臣的腦袋,被外人看見兒臣威嚴盡失。”
“每天只想著吃和睡,你還有威嚴?”胤礽道,“你的叔叔和哥哥們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不想把懶病改掉,就要讓他們看到你的才能。否則,待朕去了,大清會出現周朝的情況,君王只是個擺設。早些天朝鮮的事應對的就不錯,朝鮮使臣沒得到朕的回覆也沒再遞奏章,說明朝鮮的旱災並不嚴重。”
弘晅:“那件事兒臣也有考量。早年兒臣和皇瑪法去南海時,就跟三哥聊過,海南四面靠海,莊稼顆粒無收,海南的百姓可以去海里捕撈東西果腹。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朝鮮三面靠海,朝鮮南部國土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六百里,位於最中間的百姓沒得吃,兩天之內即可抵達海邊,撿蛤蜊、撿海菜充飢。再說了,朝鮮此次稟報一個地方大旱,受災百姓頂多十多萬,兒臣不信朝鮮國王無力賑災。”
“有沒有解釋給你四叔和八叔聽?”胤礽問。
弘晅:“沒有,兒臣覺得沒必要。”
“不錯,沒必要。”胤礽道,“他們是長輩,也是臣。你是晚輩,卻是君。你做任何事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前提得保證自己的決策是對的。不然,無論你以後做什麼決定,他們都會攔著你。還有一點,不能確定或者毫無把握的事,必須跟王公大臣商議,你沒有說服他們就不能再做。否則,你就是個任性妄為的皇帝。”
弘晅點了點頭:“兒臣謹記。”
“吃菜,都煮化了。”石舜華給弘晅夾點白菜,“這個是東北送來的,吃起來有點甜。小五,用白菜心蘸醬也挺好吃的。”
弘晅看了她一眼:“兒臣確定您比汗阿瑪年輕是因為太會吃。”
“不讓她吃讓她幹麼去?”胤礽問,“你哥哥姐姐成家了。她的金玉滿堂四家商號也給你們兄弟,存下的銀子給暖暖和晗晗,想出宮買些東西都得算著手裡的銀子夠不夠,如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吃。”
弘晅沖石舜華扮個鬼臉:“好可憐啊,皇后娘娘。”
“你娶個太子妃生個嫡子,本宮給你養著就不可憐了。”石舜華睨了他一眼,“這個法子怎麼樣?”
弘晅很不客氣:“不怎麼樣。皇額娘若是真這麼無聊,您和汗阿瑪再給兒臣生個弟弟唄。妹妹也成,兒臣不挑。”
“小混蛋,連你娘也敢調侃。”石舜華揪住他的耳朵,“生了你之後,我和你汗阿瑪就沒打算再要第二個孩子。”
弘晅:“兒臣——晉江?出什麼事了?”
胤礽下意識回頭,就看到晉江站在門口正打算開口:“急件?”
“不是。”晉江道,“奴才剛剛瞧見慈寧宮的王以誠宣太醫,太上皇可能病了。”
弘晅:“汗阿瑪別著急,兒臣先過去看看。”說著話大步往外走。
片刻,弘晅到慈寧宮看到東次間門口有幾個奴才,猜到康熙在東次間,撩開門帘走進去:“皇瑪法怎麼了?”
“太子來了?”康熙的聲音有些沙啞,“扶朕起來。”
弘晅走過去扶起他:“額頭很燙,奴才們咱們侍候的?”
“不怪他們。”康熙道,“是朕自個托大了。你怎麼知道朕不舒服?”
弘晅:“孫兒在景仁宮用飯,看到奴才去找汗阿瑪。外面天黑雪大路滑,汗阿瑪走的不如孫兒快,汗阿瑪得過一會兒才能到。”
“小病,別讓皇帝過來了。”康熙很清楚兒子身體不如他壯實,“你也回去吧,朕喝了藥就沒事了。”
弘晅卻沒有離開,親自侍奉康熙。待康熙躺下,胤礽才到。不過,此時康熙已閉目養神。隱隱聽到胤礽的聲音,康熙擺擺手,胤礽和弘晅回去了。
明明是小病,卻五六天才轉好。病好了之後,康熙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飯後更懶得繞著慈寧宮慢走,也是此時康熙終於意識到他老了。
和平九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六周歲生時當天,因不是整壽,胤礽就沒想過給康熙大操大辦。然而,胤礽下了早朝,一到景仁宮就聽到石舜華說:“梁九功跟妾身說,汗阿瑪希望皇上和皇上的兄弟們都帶上自家兒孫去慈寧宮用晌午飯。”
“什麼意思?”胤礽沒聽明白。
石舜華:“弘晅說汗阿瑪這些日子總念叨自己老了,說不定哪天就起不來了。希望兒孫齊聚一堂給他祝壽。”
“十五弟和十八弟都不在京城,齊聚什麼?”胤礽挑眉,“除夕家宴又不是沒聚,他真是想一出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