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那徐大人倒是猜一猜,他此時是悔,還是不悔?」
語聲一起,那天地便分了黑白。
徐徐地說完這句話,許承祿也不待徐玠言聲,便將油紙包一袖,拱手道:「本官還有公務在身,就不跟這兒攪和啦。」
「許大人好走。」徐玠好整以暇地還了一禮。
許承祿擺了擺手,喚人牽過馬來,很快便領著十餘騎內府侍衛呼喝著去了。
遙望著那一行人漸漸馳遠,徐玠帶笑不笑地將衣袖攏緊了些,忽地啟唇,唱起了小曲兒:
「……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勸君聞早冠宜掛……」
曲聲止處,前方許承祿等人恰巧轉過街角,風雪中再不見蹤跡,那曲兒便又續足:
「恨只恨那功名利祿少,卻忘了抽身退步當趁早。」
幽幽餘韻,隨風雪亂入深巷。
小黃門宣讀聖旨的聲音變得清晰了些。
徐玠收回視線,抬腳欲往院中去,一旁金二柱忽地走來,叉手稟報導:「啟稟主子,有飛鴿傳書。」
停了停,又壓著嗓子道:「是打莊子上來的。」
徐玠「哦」了一聲,渾不在意地揮了揮衣袖:「你念吧,就在這兒念。」
左不過那些事罷了,建昭帝盡皆知悉,不必避著人。
金二柱忙應是,彎腰自靴筒中抽出一張字條兒來,展開念道:「目標已死,故人明一早離京。」
徐玠頷首不語。
看起來,東平郡王借去的那一小隊黑甲軍,便是用在了此處。
在外人瞧來,叛軍潰兵殺出北門,黑甲軍沿路追擊,只因天黑雪大,卻教那賊兵衝進了王府位於北郊的莊子。
於是,王妃朱氏,不幸罹難。
很順理成章。
且,乾淨利落。
唯一的缺憾是,不大體面。
不過,比起王爺自個兒的體面,王妃體面與否,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徐玠淡淡地想著,心若平湖,無一絲波瀾。
他就猜朱氏活不過今晚。
果然如此。
不過,王爺將孫紅菱用在此處,倒有些出人意表。
當初,徐玠假內衛之手,令得紅菱死遁出宮,其目的是讓她指認埋在皇城的暗樁,進而將以黃朴為首的逆黨多年來謀害皇嗣之罪坐實。
紅菱戴罪立功,到頭來卻還是免不了一死。
宮裡死了那麼些個皇嗣呢,建昭帝沒活剮了紅菱等人,已然算是仁厚聖君了。
卻不想,本該必死的紅菱,也不知怎麼竟被東平郡王打聽到了,他老人家竟開口跟許承祿討人,還花了不少錢賄賂。
若換在從前,這不過小事罷了,許承祿拿錢辦事,容易得緊。
只今時不同往日,雖亂黨已被剿滅,然,以徐玠為首的「肅論學派」卻羽翼漸豐,隱有與內府、金執衛分庭抗禮之勢。
如此情形下,許承祿自不敢擅專,轉頭便將此將事稟明了建昭帝。
建昭帝聽了,直是心花怒放。
他正發愁該如何獎賞東平郡王父子呢,這可不是瞌睡有人送枕頭麼?
只消將那小宮女送過去,則「天恩浩蕩」之餘,還順手捏住了王爺一樁事柄。
若王府從今往後一直老老實實地,則此事自無人再提,而若王府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念頭,這便是現成的欺君之罪。
屆時,建昭帝只要說一句「朕不知此事」,則王府就得死上滿門還帶拐彎兒的。
還有比這更便宜的「恩賞」麼?
於是,建昭帝未置可否、許承祿聞音知雅、紅菱得以生還,而東平郡王則一臉憨厚地將人安置進了別院,大有金屋藏嬌之意。
徐玠彼時還以為,王爺這是突然發騷,想要來個老牛吃嫩草呢,直到他收到了北郊莊子遞來的消息,道是紅菱成了王妃身邊最得用的婢女,徐玠方醒悟,王爺原來另有所圖。
只要紅菱不死,這個把柄便永遠握在建昭帝手中,而東平郡王府,亦可免天子之猜忌。
王爺果然老謀深算。
想通此節,徐玠便也將之拋開,轉而問金二柱:「夫人可有信來?」
金二柱忙道:「回主子,夫人方才派人送了口信,說家裡都好著呢,讓主子完了事兒早點兒回去,夫人親手煮了湯圓,等您回去吃。」
徐玠登時樂得眼睛都沒了,道:「成,我知道了。你這就派人告訴夫人,就說最多再過一個時辰,我就能回家了,讓她多做點兒湯圓,我正餓著呢。」
金二柱連聲應下了。
徐玠忽又想起一事來,沉聲問:「眠雲閣那條秘道可查了?」
那條秘道還是紅藥提醒,他才發現的。
雖說這條秘道也掀不起甚風浪來,只事前發現與事後方知,到底不一樣。
「回主子,王爺已經派人下去探路了,想是很快就會有消息。」金二柱說道。
徐玠點了點頭。
如今想來,前世東平郡王府之所以被人如此輕易地攻破,這條秘道只怕起了大作用。
而這一世麼……
徐玠冷冷一笑,轉眸看向院中。
此時,黃朴領旨已畢,正站在侯敬賢對面,與他低聲地說著什麼。
因他二人皆是側立著的,徐玠縱使不聞其聲,卻能見其形與神。
只見黃朴說完了話,很自然地退後兩步,左右環顧,嘆了一聲,信手撈起小几上的繪春壺,反覆摩挲著,似是對此愛物難以割捨。
語聲一起,那天地便分了黑白。
徐徐地說完這句話,許承祿也不待徐玠言聲,便將油紙包一袖,拱手道:「本官還有公務在身,就不跟這兒攪和啦。」
「許大人好走。」徐玠好整以暇地還了一禮。
許承祿擺了擺手,喚人牽過馬來,很快便領著十餘騎內府侍衛呼喝著去了。
遙望著那一行人漸漸馳遠,徐玠帶笑不笑地將衣袖攏緊了些,忽地啟唇,唱起了小曲兒:
「……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勸君聞早冠宜掛……」
曲聲止處,前方許承祿等人恰巧轉過街角,風雪中再不見蹤跡,那曲兒便又續足:
「恨只恨那功名利祿少,卻忘了抽身退步當趁早。」
幽幽餘韻,隨風雪亂入深巷。
小黃門宣讀聖旨的聲音變得清晰了些。
徐玠收回視線,抬腳欲往院中去,一旁金二柱忽地走來,叉手稟報導:「啟稟主子,有飛鴿傳書。」
停了停,又壓著嗓子道:「是打莊子上來的。」
徐玠「哦」了一聲,渾不在意地揮了揮衣袖:「你念吧,就在這兒念。」
左不過那些事罷了,建昭帝盡皆知悉,不必避著人。
金二柱忙應是,彎腰自靴筒中抽出一張字條兒來,展開念道:「目標已死,故人明一早離京。」
徐玠頷首不語。
看起來,東平郡王借去的那一小隊黑甲軍,便是用在了此處。
在外人瞧來,叛軍潰兵殺出北門,黑甲軍沿路追擊,只因天黑雪大,卻教那賊兵衝進了王府位於北郊的莊子。
於是,王妃朱氏,不幸罹難。
很順理成章。
且,乾淨利落。
唯一的缺憾是,不大體面。
不過,比起王爺自個兒的體面,王妃體面與否,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徐玠淡淡地想著,心若平湖,無一絲波瀾。
他就猜朱氏活不過今晚。
果然如此。
不過,王爺將孫紅菱用在此處,倒有些出人意表。
當初,徐玠假內衛之手,令得紅菱死遁出宮,其目的是讓她指認埋在皇城的暗樁,進而將以黃朴為首的逆黨多年來謀害皇嗣之罪坐實。
紅菱戴罪立功,到頭來卻還是免不了一死。
宮裡死了那麼些個皇嗣呢,建昭帝沒活剮了紅菱等人,已然算是仁厚聖君了。
卻不想,本該必死的紅菱,也不知怎麼竟被東平郡王打聽到了,他老人家竟開口跟許承祿討人,還花了不少錢賄賂。
若換在從前,這不過小事罷了,許承祿拿錢辦事,容易得緊。
只今時不同往日,雖亂黨已被剿滅,然,以徐玠為首的「肅論學派」卻羽翼漸豐,隱有與內府、金執衛分庭抗禮之勢。
如此情形下,許承祿自不敢擅專,轉頭便將此將事稟明了建昭帝。
建昭帝聽了,直是心花怒放。
他正發愁該如何獎賞東平郡王父子呢,這可不是瞌睡有人送枕頭麼?
只消將那小宮女送過去,則「天恩浩蕩」之餘,還順手捏住了王爺一樁事柄。
若王府從今往後一直老老實實地,則此事自無人再提,而若王府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念頭,這便是現成的欺君之罪。
屆時,建昭帝只要說一句「朕不知此事」,則王府就得死上滿門還帶拐彎兒的。
還有比這更便宜的「恩賞」麼?
於是,建昭帝未置可否、許承祿聞音知雅、紅菱得以生還,而東平郡王則一臉憨厚地將人安置進了別院,大有金屋藏嬌之意。
徐玠彼時還以為,王爺這是突然發騷,想要來個老牛吃嫩草呢,直到他收到了北郊莊子遞來的消息,道是紅菱成了王妃身邊最得用的婢女,徐玠方醒悟,王爺原來另有所圖。
只要紅菱不死,這個把柄便永遠握在建昭帝手中,而東平郡王府,亦可免天子之猜忌。
王爺果然老謀深算。
想通此節,徐玠便也將之拋開,轉而問金二柱:「夫人可有信來?」
金二柱忙道:「回主子,夫人方才派人送了口信,說家裡都好著呢,讓主子完了事兒早點兒回去,夫人親手煮了湯圓,等您回去吃。」
徐玠登時樂得眼睛都沒了,道:「成,我知道了。你這就派人告訴夫人,就說最多再過一個時辰,我就能回家了,讓她多做點兒湯圓,我正餓著呢。」
金二柱連聲應下了。
徐玠忽又想起一事來,沉聲問:「眠雲閣那條秘道可查了?」
那條秘道還是紅藥提醒,他才發現的。
雖說這條秘道也掀不起甚風浪來,只事前發現與事後方知,到底不一樣。
「回主子,王爺已經派人下去探路了,想是很快就會有消息。」金二柱說道。
徐玠點了點頭。
如今想來,前世東平郡王府之所以被人如此輕易地攻破,這條秘道只怕起了大作用。
而這一世麼……
徐玠冷冷一笑,轉眸看向院中。
此時,黃朴領旨已畢,正站在侯敬賢對面,與他低聲地說著什麼。
因他二人皆是側立著的,徐玠縱使不聞其聲,卻能見其形與神。
只見黃朴說完了話,很自然地退後兩步,左右環顧,嘆了一聲,信手撈起小几上的繪春壺,反覆摩挲著,似是對此愛物難以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