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
敏嬪舒穆祿氏看著就是皇后的人,舒貴人葉赫那拉氏這些年慢慢地在哲妃跟前湊近乎……大概也算半個皇后那邊的人吧,不過這個女人看著聰明懂得明哲保身,實則遇事猶豫不定,首尾兩端,別人也不一定看得上她。
陸婉秋想到這裡就憤恨不已,都怪太后那個死妖婆,沒有她的抬舉憑著自己的才貌也能大選進宮,偏她處處擺出抬舉自己與皇后打擂台的樣子,讓自己還沒進宮就得罪了皇后。這也罷了,進宮後太后不但沒給自己半點好處,還成全了個包衣奴才出身的……怎麼想,自己都是那個被人白利用了一回的傻子!
結果她一死,自己除了投靠嫻妃竟無處可依!
不過她也不蠢,雖明著投靠了嫻妃,得罪皇后的事卻半點不沾。她算看明白了,偌大一座皇宮,裡面就是添再多美人名媛,皇上最愛重的還是皇后。她一個漢軍旗出身的小小宮妃憑什麼去爭?
以色侍他人,能得幾時好。
況且她從未好過。
還是敏貴人聰明,可笑自己還曾瞧不起她。
……
十二月,永璧迎娶側福晉李佳氏,雲珠又賜了幾樣東西。話說這兩年她內庫里的好物件真是流水一般嘩啦啦地往外流……幸好,弘曆對她著實大方,上進的好東西和內造的物件看著好的就往她長春宮搬。
轉年。
由於傅恆沒有像原史上那樣領過弘曆息事寧人的密諭,等他整合了所有軍士後,立馬召開了軍事會議,分析了大小金川的地型以及敵我雙方軍事上的優缺點後,改變了原先的戰術,配合大清的槍炮,開始了剷平大小金川之路,那些大小金川引以為傲,賴為倚護的碉林一個個在炮火中成了廢墟……
土司莎羅奔、土舍郎卡、瞻對土司班滾,痛哭流涕請求投降的聲音被忽略了。
有這些碉林在,大小金川易守難攻,這次是自己仗著炮火的威猛和戰術上的出奇不意,要是以後大小金川有了對抗的方法和槍炮,那大清的軍隊還能拿他們怎麼樣?!
這次平定大小金川完全是大清內部消耗戰,完全沒什麼戰利品可言,加上之前又損失了不少將士,從本心上講不踏平大小金川不足以振軍威!不足以撫慰陣亡的大清將士在天之靈!不過傅恆到底沒多做殺孽,只是毀了大小金川那林一樣的碉堡。
三月,土司莎羅奔、土舍郎卡、瞻對土司班滾被半押半護送地跟著大軍返回京城對皇帝表示效忠時,他們身上已經沒有半點底氣與傲氣了。
弘曆對傅恆能挽回大清軍威極為高興,之前的憋氣總算一掃而光了,他大方地封了傅恆為忠勇公,另外專門命畫師給這次出征表現出色的十幾個將領繪製畫像掛進了紫光閣,另有一些戰死的將領也進了武英閣,而士兵則在統計核實後刻碑擺進烈士陵。
對這個結果,雲珠比任何人都高興。
戰爭有時帶來的並非簡簡單單的輸贏及統治權的完整,而是民族的促進與融合,還有經濟的發展……
雲貴山區在現代仍有一些極為貧窮落後,她不敢妄想在這封建時代就能搞什麼資本主義出來,但至少能加速一個雲貴大部份地區的發展,就像當年雍正派鄂爾泰任雲貴總督開發西南,設置州縣,改土司為流官,把內地的耕種、紡織、冶鐵、燒窯、採礦等生產技術,命人在改流地區傳播,使這些刀耕火種的窮山僻谷得到開發。
何況,她心裡始終顧忌著歷史上傅恆、明瑞等人戰死在那片土地上。碉林一去,大小金川不足為患。
等大小金川的事告一段落,時間已經到了五月,雍正時期開始就陸續派往海外學習的人員又回來了一批,弘曆便騰出手來處理這事。
首先,是他們從海外帶回來的書藉與技術資料,先翻譯出來。知己才能知彼,海外諸國的軍事力量大清已經知道得差不多了,只是他們的民生及生產技術上的卻所知甚少。
其次,是特別吩咐的,將海外一些經濟作物的種籽樹苗進行栽種、培育。當然了,要送一份到長春宮,雲珠最喜歡收集這些了。
自開了海禁,大清高層便時不時地能聽到外海的一些見聞,對英、法、荷、葡萄牙等國通過各種手段在其他大陸肆圈瓜殖民地,奴役別國百姓,壓榨其他國家的各種資源發展自己國家的事清楚無比,而且托那些消息靈通的商人的福,大清不少百姓也知道這些,雖然西洋物件照用,但對外國人卻多了一些警惕。
再加上這幾年海關屢屢繳獲的芙蓉膏……大家用腳都能猜出外國人對大清的狼子野心了。
有一些走海貿的大商人懷著噁心外國人的目的,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芙蓉膏從海關衙門那兒買了出來後以走私的方式倒賣進海外其他國家了……
想到如狂瀾既倒一樣落入英國手中的印度,收到了粘杆處情報的弘曆看完哼一聲也就過去了。不是還有一句“死道友不死貧道”麼,只要不禍害自己國家就行。那些外國人也是賊心不死,明明大清已發過聲明不准外國人挾帶芙蓉膏進入大清,一經發現大清將採取懲罰措施,或是將挾帶芙蓉膏的商船貨物扣壓,商販打入監牢;或是拒絕該國時間不等的通商權……合該讓他們也頭疼去。
當年要是沒有大力發展槍炮,整頓大清水師,發展海上軍事,如今的大清恐怕真的只能閉守國門,才能阻擋這些洋國蠶食了。
不管是治國還是為人,固步自封便是自絕前路。
在與雍正商議大事時,父子兩個都覺得自己當年做了十分英明的決定。
“只有與時俱進,積極參與,才不會落後挨打,才能掌握主動權。”這些新鮮又讓人一聽就懂的詞語,遠遠比不上話語裡蘊藏著的超前遠見。雍正有時候想起雲珠以前說過的一言半語,就覺得自己這個兒媳婦很有意思。
不是不覺得她的神秘與異於常人,只是他老了,沒了年青時那種追究到底什麼事都要分個是非黑白的勁兒,也漸漸懂得了難得糊塗。富察.雲珠,她有遠見也罷,有福氣也好,只要對大清有益,只要她一心為著弘曆和永璉他們,他便由著她,也護著她。
想到她眼看又要給弘曆添一個嫡子或嫡女,雍正嘴角浮起淡淡地笑意。難得有這麼個心清眼明的女人,有福氣的是他愛新覺羅家呢。
翌日,弘曆便召集內閣、軍機、議政大臣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會議。
……
星羅喜見會同歸
六月時節,驕陽似火。
“這池荷花開得真好。”水色如碧,荷葉如盤,蓮荷婷婷,另有幾隻蜻蜓粉蝶繞來繞去,蹁躚不去,白鰱紅鯉在葉底水中嬉戲,偶爾躍出水面,甩出幾滴瑩瑩水珠在艷陽下閃閃發光。
瓜爾佳.赫弦還是第一次來圓明園,跟著雲珠逛了幾日,也為這裡的景致而覺得心曠神怡。聞言笑道:“皇額娘要不要採摘一些回去,煮湯茶做點心都好。”
“也好,天氣這麼熱做些湯品給永璉他們送去。”雲珠讓馮益找人去採蓮葉蓮籽了。
陸婉秋想到這裡就憤恨不已,都怪太后那個死妖婆,沒有她的抬舉憑著自己的才貌也能大選進宮,偏她處處擺出抬舉自己與皇后打擂台的樣子,讓自己還沒進宮就得罪了皇后。這也罷了,進宮後太后不但沒給自己半點好處,還成全了個包衣奴才出身的……怎麼想,自己都是那個被人白利用了一回的傻子!
結果她一死,自己除了投靠嫻妃竟無處可依!
不過她也不蠢,雖明著投靠了嫻妃,得罪皇后的事卻半點不沾。她算看明白了,偌大一座皇宮,裡面就是添再多美人名媛,皇上最愛重的還是皇后。她一個漢軍旗出身的小小宮妃憑什麼去爭?
以色侍他人,能得幾時好。
況且她從未好過。
還是敏貴人聰明,可笑自己還曾瞧不起她。
……
十二月,永璧迎娶側福晉李佳氏,雲珠又賜了幾樣東西。話說這兩年她內庫里的好物件真是流水一般嘩啦啦地往外流……幸好,弘曆對她著實大方,上進的好東西和內造的物件看著好的就往她長春宮搬。
轉年。
由於傅恆沒有像原史上那樣領過弘曆息事寧人的密諭,等他整合了所有軍士後,立馬召開了軍事會議,分析了大小金川的地型以及敵我雙方軍事上的優缺點後,改變了原先的戰術,配合大清的槍炮,開始了剷平大小金川之路,那些大小金川引以為傲,賴為倚護的碉林一個個在炮火中成了廢墟……
土司莎羅奔、土舍郎卡、瞻對土司班滾,痛哭流涕請求投降的聲音被忽略了。
有這些碉林在,大小金川易守難攻,這次是自己仗著炮火的威猛和戰術上的出奇不意,要是以後大小金川有了對抗的方法和槍炮,那大清的軍隊還能拿他們怎麼樣?!
這次平定大小金川完全是大清內部消耗戰,完全沒什麼戰利品可言,加上之前又損失了不少將士,從本心上講不踏平大小金川不足以振軍威!不足以撫慰陣亡的大清將士在天之靈!不過傅恆到底沒多做殺孽,只是毀了大小金川那林一樣的碉堡。
三月,土司莎羅奔、土舍郎卡、瞻對土司班滾被半押半護送地跟著大軍返回京城對皇帝表示效忠時,他們身上已經沒有半點底氣與傲氣了。
弘曆對傅恆能挽回大清軍威極為高興,之前的憋氣總算一掃而光了,他大方地封了傅恆為忠勇公,另外專門命畫師給這次出征表現出色的十幾個將領繪製畫像掛進了紫光閣,另有一些戰死的將領也進了武英閣,而士兵則在統計核實後刻碑擺進烈士陵。
對這個結果,雲珠比任何人都高興。
戰爭有時帶來的並非簡簡單單的輸贏及統治權的完整,而是民族的促進與融合,還有經濟的發展……
雲貴山區在現代仍有一些極為貧窮落後,她不敢妄想在這封建時代就能搞什麼資本主義出來,但至少能加速一個雲貴大部份地區的發展,就像當年雍正派鄂爾泰任雲貴總督開發西南,設置州縣,改土司為流官,把內地的耕種、紡織、冶鐵、燒窯、採礦等生產技術,命人在改流地區傳播,使這些刀耕火種的窮山僻谷得到開發。
何況,她心裡始終顧忌著歷史上傅恆、明瑞等人戰死在那片土地上。碉林一去,大小金川不足為患。
等大小金川的事告一段落,時間已經到了五月,雍正時期開始就陸續派往海外學習的人員又回來了一批,弘曆便騰出手來處理這事。
首先,是他們從海外帶回來的書藉與技術資料,先翻譯出來。知己才能知彼,海外諸國的軍事力量大清已經知道得差不多了,只是他們的民生及生產技術上的卻所知甚少。
其次,是特別吩咐的,將海外一些經濟作物的種籽樹苗進行栽種、培育。當然了,要送一份到長春宮,雲珠最喜歡收集這些了。
自開了海禁,大清高層便時不時地能聽到外海的一些見聞,對英、法、荷、葡萄牙等國通過各種手段在其他大陸肆圈瓜殖民地,奴役別國百姓,壓榨其他國家的各種資源發展自己國家的事清楚無比,而且托那些消息靈通的商人的福,大清不少百姓也知道這些,雖然西洋物件照用,但對外國人卻多了一些警惕。
再加上這幾年海關屢屢繳獲的芙蓉膏……大家用腳都能猜出外國人對大清的狼子野心了。
有一些走海貿的大商人懷著噁心外國人的目的,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芙蓉膏從海關衙門那兒買了出來後以走私的方式倒賣進海外其他國家了……
想到如狂瀾既倒一樣落入英國手中的印度,收到了粘杆處情報的弘曆看完哼一聲也就過去了。不是還有一句“死道友不死貧道”麼,只要不禍害自己國家就行。那些外國人也是賊心不死,明明大清已發過聲明不准外國人挾帶芙蓉膏進入大清,一經發現大清將採取懲罰措施,或是將挾帶芙蓉膏的商船貨物扣壓,商販打入監牢;或是拒絕該國時間不等的通商權……合該讓他們也頭疼去。
當年要是沒有大力發展槍炮,整頓大清水師,發展海上軍事,如今的大清恐怕真的只能閉守國門,才能阻擋這些洋國蠶食了。
不管是治國還是為人,固步自封便是自絕前路。
在與雍正商議大事時,父子兩個都覺得自己當年做了十分英明的決定。
“只有與時俱進,積極參與,才不會落後挨打,才能掌握主動權。”這些新鮮又讓人一聽就懂的詞語,遠遠比不上話語裡蘊藏著的超前遠見。雍正有時候想起雲珠以前說過的一言半語,就覺得自己這個兒媳婦很有意思。
不是不覺得她的神秘與異於常人,只是他老了,沒了年青時那種追究到底什麼事都要分個是非黑白的勁兒,也漸漸懂得了難得糊塗。富察.雲珠,她有遠見也罷,有福氣也好,只要對大清有益,只要她一心為著弘曆和永璉他們,他便由著她,也護著她。
想到她眼看又要給弘曆添一個嫡子或嫡女,雍正嘴角浮起淡淡地笑意。難得有這麼個心清眼明的女人,有福氣的是他愛新覺羅家呢。
翌日,弘曆便召集內閣、軍機、議政大臣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會議。
……
星羅喜見會同歸
六月時節,驕陽似火。
“這池荷花開得真好。”水色如碧,荷葉如盤,蓮荷婷婷,另有幾隻蜻蜓粉蝶繞來繞去,蹁躚不去,白鰱紅鯉在葉底水中嬉戲,偶爾躍出水面,甩出幾滴瑩瑩水珠在艷陽下閃閃發光。
瓜爾佳.赫弦還是第一次來圓明園,跟著雲珠逛了幾日,也為這裡的景致而覺得心曠神怡。聞言笑道:“皇額娘要不要採摘一些回去,煮湯茶做點心都好。”
“也好,天氣這麼熱做些湯品給永璉他們送去。”雲珠讓馮益找人去採蓮葉蓮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