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幾年,寶石不斷被穆大郎運回臨京,盛景意手握最新的寶石加工工藝,藉由儼然已經成為「第一皇商」的寇承平之手為朝廷經營著規模巨大的寶石生意,凡是加入商盟的人都有資格承接寶石經營業務。

  達官貴人每次聚會都變得「珠光寶氣」,不僅女人愛用寶石裝飾髮飾,男人也愛用寶石裝飾冠帽。

  這股風潮很快刮往北方。

  靺鞨朝廷甚至要求南朝廷用寶石抵歲幣。

  穆鈞把李陽華派去扯皮,說寶石如此珍貴,哪是黃金白銀和糧食布帛能比的,要寶石可以,我們再商量商量價錢。

  李陽華入仕歷練好幾年,頭一回被委以重任,自然精神抖擻地出發,積極為朝廷爭取利益!

  這一切似乎沒有盛景意的影子。

  有那麼幾年,所有人都覺得他們的皇后端莊大方,長得又明艷奪目,坐在新皇身邊絲毫沒被比下去。

  有這麼一雙帝後在,別的不說,光是模樣就能叫不少外邦使者自慚形穢!

  直至有一天,他們皇帝的義兄穆大郎從海上回來了。

  這次他們帶回來的不僅是寶石,還有改裝好的炮船與火槍,據說他們在外頭試用好幾年了,覺得這炮船好用得很,火槍也十分靈便,不管打馬還是打人都一打一個準。

  為了證明他們說的話,他們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帝後還搞了次海上演練,邀請他們去觀賞。

  看著海上被轟出來的水柱和轟得稀巴爛的舊戰船,很多人忽然意識到,一個舊的時代馬上要落下帷幕,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了。

  接下來一年發生了許多事。

  首先是朝廷宣布從下一屆科舉開始不分男女皆可應試。

  這事的導火索是有精通字跡鑑定的人發現穆鈞從太子時期開始就讓皇后代批奏摺,引起朝中一片熱議,有人還捋起袖子去質問穆鈞是不是真的。

  穆鈞坦然承認,並表示上回您夸英明的某某決策就是皇后批覆的,建議您下次可以當面夸。

  一干老臣吹鬍子瞪眼。

  可是大夥吵著吵著,越來越多的事情暴露出來了,他們震驚地發現過去許多他們讚不絕口的舉措都是出自皇后的手筆。

  這下大夥看向穆鈞的眼神就不太對了,你好好一皇帝,整天偷懶讓皇后幹活就算了,怎麼做起決策來還沒皇后英明、想法還沒皇后有前瞻性?擱在民間,您這行為就是在吃軟飯!

  事情過了明面,盛景意「干政」起來就更光明正大了。

  若是在數年之前,即便女孩子也能考科舉,來應試的人也不會太多。現在不一樣,現在金玉樓已經開遍大江南北,男女兼收的學堂也已經辦了好些年,即便不是官宦子弟,也有不少女孩兒認了字、讀了書。

  雖然其中能考中的肯定還少,但往後有了正經出身,願意走這條路的人自然會多起來。

  既然女子能科舉,自然也能單獨立戶。

  這些舉措能得以推行下去,還是得益於朝廷人口足夠多,政策上不必催婚催生。當初南遷來的人和原住民混居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裡連墳地都太擠了,更何況活人。

  朝中的老臣們本來很看不慣這些離經叛道的變革,在朝中吵了幾輪,慢慢也沒聲了。

  帝後恩愛了那麼多年,看起來根本插不進別人,他們家女孩兒也不少,多一條出路有什麼不好?

  算了,他們老囉,未來的事交給年輕人去操心吧!

  這一年的另一樁大事就是以韓端為首的主戰派提出北伐。

  這個提議一出,朝中的年輕面孔幾乎一致表態要打,要儘快打!

  主和派本來有話想說,但想到穆大郎展示的堅船利炮,又把話咽了回去。

  要是能打,誰不想打呢?

  但凡是跟著朝廷南遷過來的,哪個沒有夢見過汴京呢?

  臨京臨京,一開始不過是取「臨時安頓之地」的意思,大家都想著會回去的,他們總會回去的,那些曾經遭受的屈辱終將被洗清,那些曾經丟失的土地終將回到朝廷手裡。

  他們也想回去啊。

  即便是沒去過北地的南人,也受不了開疆拓土的誘惑。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流芳千古!

  朝廷上下難得有了一致意見,樞密院那邊就開始點將點兵。

  盛景意安排寇承平他們把戰前動員搞起來。

  得知朝廷要北伐,接受了好幾年明里暗裡軍事教育的年輕人們自然熱血沸騰,老一輩也不甘落後,不少老兵都主動報名表示自己熟悉北地,自己要去當引路的。

  樞密使看著有些老兵已經白髮蒼蒼,還跑上門表示自己想去收復北地,不由得熱淚盈眶。

  民心可用!

  接下來的一整年,整個南朝廷上下變成了巨大的戰爭機器,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傾注在這場北伐之上。

  水師與陸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靠著這幾年磨練出來的悍勇陸續拿下了靺鞨人許多城池。

  靺鞨人離開草原,已經很久沒有見過血了。

  他們震驚於這些向來文弱的南人突然亮出來的獠牙。

  到年末,靺鞨人的都城被拿下,正式向南朝廷稱降。

  這個消息傳回臨京,所有人欣喜欲狂,街上甚至能看到不少白髮老頭坐在那裡又是哭又是笑,瞧著像個瘋子。

  盛景意和穆鈞自然也是高興的,只是沒那麼失態。他們只開心了幾天,便著手安排起朝廷回遷事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