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去之後家裡人問起,她們立刻憋不住了,竹筒倒豆子一樣把話往外倒:先夸謝家六娘長相出眾,天底下再沒有這麼好看的姑娘了,那孫家三娘完全沒法和她比;接著又說昭康長公主待她十分親厚,宛如對自家子侄一般親近;最後還要描述一下金陵大半有頭有臉的人家都遣人來給她送了賀儀,那禮單長得跟嫁女似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原本謝家六娘是輪流養在他們家的!

  這謝家六娘,不簡單啊!

  不簡單的謝家六娘,也是小夥伴的人開始搞事時才知曉這件事的。

  賓客散去後,盛景意被謝家二老拎去談話,得知那是徐昭明他們自作主張,便叫盛景意擬個禮單逐一回禮。

  不管怎麼說,她這些朋友都是想給她撐場子,謝家這邊也不能失禮。雖說吧,要人當眾念一輪禮單這種事有點奇葩,不過本意是好的,就不必計較這點小事了。

  謝老太太免不了要想得深幾分,拉著盛景意的手問:「這些個小子裡頭,你有沒有相中的?」

  盛景意與他們合作這麼多回,每個人都出人出力,表現得還挺像那麼一回事,可見傳言未必能盡信,這些個小紈絝引導引導還是能上進的。婚姻之事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小兒女之間的想法也很重要。

  要是盛景意喜歡,對方又誠心來求娶,他們絕不會當棒打鴛鴦的惡人。

  盛景意這次全面地了解了及笄禮,自然知曉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十五歲就是催婚的開始,從此就需要面對三天一小催、十天一大催,逢年過節到處相看的日子。她沉吟片刻,老老實實地對謝家二老說道:「我還不想考慮這些。」

  不管南朝廷還是北朝廷,人口基數都挺大,經濟也發達,對提升人口的追求沒那麼高,不像往前一些的朝代那樣到了年齡不婚配會被父母官統一拉紅線,甚至還徵收「單身稅」;寡婦守寡是不可能守寡的,縣裡的單身漢一字排開,看上哪個就把婚事給辦了吧!

  有時連皇帝都身先士卒,把人家寡婦給娶了,可見為了增加人口簡直操碎了心。

  目前這個時代還好些,各家雖也早早謀劃著名為兒女定親,但要是兒女沒那個想法還是可以往後拖一拖的。

  比如她哥謝謹行,現在就還是單身漢一個,只稍微早他一步擺脫單身的韓端成親時還拿催婚的事擠兌他來著。

  盛景意和徐昭明他們玩得好,可她知道定國公不會喜歡她,她對徐昭明也沒那個想法;寇承平吧,又是個三心兩意的,小小年紀就是個花叢老手,當朋友是很好的,要是當丈夫的話,盛景意怕自己會想剁了他那玩意;其他人也都挺好,只是他們之間完全沒那種感覺就是了。

  盛景意也不知道自己想找個什麼樣的丈夫,但她覺得在解決完孫家以及穆鈞他們那堆事之前,她還不想考慮這方面的事。

  這世上像韓端和謝謹行這樣的人還是很少的,更多人會覺得很多事都不是女孩子該插手的,她真要在這時候相看人家甚至定親,那她必然要像今天這段時間一樣把大部分都花在各種應酬與後宅事務之中。

  這些事對她來說雖然不難,卻沒什麼意思。

  謝家二老見盛景意神色堅定,都沒再多問。

  盛景意回到自家院子,發現立夏正在指揮著人把徐昭明他們送的東西入庫。

  見盛景意回來了,立夏蹬蹬蹬地跑了過來,兩眼發亮地說:「姑娘,徐公子他們送了好多東西啊,姑娘嫁人時要是拿來當嫁妝的話,說不準比話本里所說的十里紅妝都多!」

  盛景意想到徐昭明他們叫人當眾念禮單的事兒,頓時覺得徐昭明他們應該是有預謀的。

  怪不得出發前他們一人派了一個丫鬟跟著她一起回來,原來是要瞅準時機當眾給她撐場子。

  就是不知道定國公他們知不知道他們家給「謝家六娘」送了這麼重的賀儀?

  作者有話要說:

  定國公&金陵勛貴:?

  群眾:別解釋了,這麼重的禮不是你們準備的,還能是你們家那小子自掏腰包送的不成?

  小紈絝:驕傲挺胸.jpg

  第119章

  臨京這邊剛發生的事,金陵那邊自然無從得知,但這天夜裡,關於盛景意的傳言已經傳遍了臨京大部分權貴人家。畢竟很多人都好奇是什麼樣的女孩兒,居然能夠勞動昭康長公主去為她當主賓!

  孫家那邊也得了消息,孫家養出個被捧為「臨京第一美人」的女兒,目的很簡單,把她嫁給未來太子。

  本來今年他們就該成親了,可太上皇今年的態度突然轉變,孫家這邊也開始觀望起來,畢竟孫家人都知道孫皇后獨子是什麼情況,就那傻子,怕是連洞房都不會,誰費了那麼多心思養出來個好女兒,也不想就這樣打水漂。

  現在但凡去過謝家的,都開始說謝家六娘美若天仙,還頗有能耐,不僅昭康長公主給她當主賓,連定國公府都派人來給她送及笄禮賀儀。

  「這謝六娘是哪冒出來的?」孫家三姑娘的娘砸碎了一個茶盞,很有些氣不順。美的姑娘臨京不是沒有,可這麼多年也沒人能越過她們家三丫頭去,現在突然冒出個謝家六娘,她怎麼能不生氣?

  「真要像她們說的那樣,怎麼金陵那邊沒點風聲?」孫夫人身邊的嬤嬤說道,「您彆氣,估計就是那些人為了氣您,特意誇大其詞,你要是真放心上了豈不是遂了她們的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