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要他們讓穆鈞以最適合的時機出現在太上皇面前,比想方設法各種謀劃要簡單得多。

  選宗室子繼承皇位,在此之前並不是沒有先例的,他們只需要稍加安排,一切就會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

  在臨京無依無憑的穆鈞,對於決意要推動北伐的韓端來說是最適合的人選。

  非要選擇別的宗室子繼位也不是不行,只是沒那麼深的利益關聯,他辛辛苦苦布局,將來說不準會被別人摘桃子!

  謝謹行這人雖然狡詐,但在北伐這件事上,他們的立場是一致的。

  這些年他們一個在明一個在暗,雖說往來不算多,也不曾坐下訴過衷腸、談過理想,可相互之間打打掩護、收拾收拾手尾這種事還是沒少做的。

  所以,與謝謹行合作推穆鈞上位,是韓端目前最好的選擇。

  至於以後韓家和謝家要怎麼分配利益,談那個還太遙遠了,他們現在得先統一戰線。將來的話,自然是各憑本事!

  有盛景意加入,三邊會談變成四邊會談。

  在場的人歲數都不算太大,單獨拿出來看的話全都算是許多人眼中乳臭未乾的小年輕。

  要是走在路上有人說這麼幾個年齡加起來都不到八十歲的年輕人能幹什麼大事,聽到的人估計都會嗤之以鼻,座中的四人卻都沒看輕彼此,更沒把這事當兒戲,圍坐在一起討論了半宿。

  到夜闌深靜,盛景意才回了自己院子。

  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摻和進這樣的事來,可是經過這麼一場會談,她知道自己抽不了身了。

  不僅是因為千金樓與謝謹行都牽涉其中,還因為她本質上其實與韓端、謝謹行極為相像。

  她從來不是一個安分守己、安於現狀的人。

  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痴兒」之後,盛景意就一直在努力地撲騰,一開始只是為了解決千金樓的生存問題,後來卻是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如果有機會拿下個「從龍之功」,她要不要拿?傻子才會不拿。

  北伐的事她雖不懂,但也知道金陵現在差不多是南朝廷的最北邊,若是朝廷一直偏安江浙一帶,那金陵的處境會十分危險!

  倘若她三個娘一直都是記在金陵伎籍之上的話,金陵一旦淪陷,她們想跑都跑不了!

  何況宣義郡王要是翻不了案,千金樓這個曾經收留穆鈞的地方也免不了被牽累,她們本就是被綁到了賊船上的!

  既然已經拿定主意參與其中,接下來的方向就更明晰了:首先,經營好金陵這塊北伐戰略要地,配合韓端拉攏能拉攏的人;其次,把穆鈞培養成能讓朝臣滿意的太子人選;其三,等待時機把穆鈞推上太子之位,甚至是帝位。

  朝堂上的布局主要由韓端去負責,她和謝謹行只需要明里暗裡拉攏各房勢力,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

  盛景意踏入自己的院子裡,立夏立刻迎了上來,憂心忡忡地問盛景意怎麼去那麼久。

  謝謹行雖然算是盛景意的兄長,可到底才認回來不久,立夏還是挺不放心的。

  要知道話本里都說這些高門大戶的人經常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兒,誰知道謝謹行背地裡會不會是個衣冠禽獸?

  盛景意朝立夏笑了笑,說道:「沒事,就是哥哥說我喜歡讀書,準備給我請幾個好老師,哥哥讓我明兒問問徐昭明他們要不要一起來,要是他們也來聽講的話,說不準能請動更多有學問的老師。」

  一聽到要請老師,立夏一張小臉馬上皺成了苦瓜。

  她們姑娘沒老師教已經這麼厲害了,要是有老師教的話那還得了?!

  以後她們姑娘給她們留的功課,會不會更難?

  嘶——太可怕了,簡直不敢想像!

  第84章

  第二天,立夏就看到兩個有點眼熟的人,穆大郎和穆鈞。

  根據底下人議論,謝謹行是覺得穆大郎是個可造之才,準備舉薦穆大郎去參加金陵城今年秋天要開的武舉。

  武舉這事,早些年是有過的,近幾年朝廷已經不開了,會讀書的人誰去讀兵書呢,還不如考科舉去。

  當武官沒前途,一年到頭苦哈哈地鎮守邊關攢軍功,回朝後連樞密使都當不上,人家說樞密使這種要緊位置是要給文官當的,你一個武夫做得了什麼決策?看得懂什麼局勢?頂多給你勻個樞密副使噹噹,別的你就別想了。

  今年朝廷仍是不開武舉的,不過金陵這邊的府衙算是個小朝廷,韓端趁著申請婚嫁的當口往上打了個報告,說想在金陵開設武舉。

  這事麼,可大也可小,要是想在臨京開武舉,肯定會有很多人擼起袖子開噴,但若是在金陵城搞,那就沒多大問題了,又不費朝廷錢又不占朝廷編制,人金陵城的一把手想辦個武舉熱鬧熱鬧怎麼了?

  年輕人嘛,愛標新立異多正常,想做出點成績來也可以理解,何況韓家馬上就要辦喜事,這個面子肯定要給的。

  韓家那是什麼人家啊,當初在北邊就出過幾任宰相,那幾任宰相還積極地通過聯姻搭上許多舊勛新貴,織就了一張龐大的人脈網。

  別看人家現在不顯山不露水,似乎因為朝廷南遷而元氣大傷,被孫家壓得氣焰全無,事實上半個朝廷的官員都和韓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韓端趁著自己要請婚假把武舉的事遞了上去,連不怎麼愛管政務的當今陛下都很給面子地親自給他批覆了,說讓他只管放手去搞,金陵城他說了算。




章節目錄